[新聞] 八通關古道多美麗駐在所 布農族人修駁坎護史蹟

作者: CCY0927 (只是個暱稱罷了)   2020-07-29 00:43:29
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2007280092.aspx
八通關古道多美麗駐在所 布農族人修駁坎護史蹟
最新更新:2020/07/28 13:56
https://i.imgur.com/fTKXGtk.jpg
八通關越道路沿線有56座日治時期駐在所遺構,其中的多美麗駐在所,因附近板岩產量豐
富,所以下層平台鄰近越道路的駁坎皆以板岩採人字砌構築。(花蓮縣文化局提供)中央
社記者李先鳳傳真 109年7月28日
(中央社記者李先鳳花蓮縣28日電)八通關越道路沿線有56座日治時期駐在所遺構,其中
以「多美麗」駐在所的人字砌駁坎與浮築橋最具特色;但因地層下陷傾頹,花蓮縣文化局
委以原民為施工主力,擔負歷史文化資源的守護工作。
https://i.imgur.com/xY7KkFe.jpg
八通關越道路沿線有56座日治時期駐在所遺構,其中以「多美麗」駐在所的人字砌駁坎與
浮築橋最具特色;但因地層下陷傾頹,花蓮縣文化局培力在地布農族人為施工主力,擔負
起歷史文化資源的守護工作。(花蓮縣文化局提供)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傳真 109年7月28

擁有豐富歷史文化遺跡的八通關越道路,在國內登山旅遊熱潮及山林開放政策下,成為登
山界熱門的路線。
日據時期,為壓制中央山脈山上布農族人,日本政府自1919年至1921年從南投東埔到花蓮
玉里闢築八通關越道路,設置56座日警駐在所,並以駐在所為推動殖民教化政策的中心。
其中,「多美麗」駐在所壯闊的砌石工事可為代表之作。
花蓮縣文化局表示,「多美麗」駐在所設置於1921年,1944年裁撤。又稱「13里駐在所」
,因距玉里13日里,別稱多美麗。目前駐在所木造建築群已佚失,基地由兩層平台構成。
因附近板岩產量豐富,所以下層平台鄰近越道路的駁坎皆以板岩採人字砌構築。駐在所南
北兩側的越道路皆以「浮築橋」形式構造,兩側路緣石細長且做工精美,與駐在所砌石駁
坎及自然景觀形成優美的歷史文化路徑。
由於駐在所主入口北側的駁坎,因地層下陷而外傾嚴重,花蓮縣文化局擔心造成行經此路
段登山者的危險,且為維護歷史遺跡的完整、並培力在地布農族人維護歷史文化資源的能
力,申請專案經費修復駁坎。
文化局委託的執行團隊專案經理李國玄表示,此次修復工作最大的挑戰,在於施工地點位
處深山,所有工具皆以人力揹運,為求輕量化,僅攜帶簡易工具,以致施工的侷限及困難
度。
此外,超出預料的是過去日本匠師為求駁坎穩固,部分石板長度近1.2公尺,重達近200公
斤,崁入背牆土石具有結構連結作用,現場施作時需4至5人徒手搬運,過程非常辛苦。
參與專案的陳孟莉表示,看到百年前日本政府為殖民教化布農族人而建立如堡壘般、固若
金湯的駐在所,砌石駁坎被族人一片片拆卸而下,大家慎重的將原石組砌回去、牆體美感
不輸當年的日本匠師。
花蓮縣文化局指出,此次修復工作,藉由布農族人以雙手、身體的氣力,修復傾頹的駁坎
,如同將過往殖民傷痛逐一清理、歸位,以積極的態度回到傳統領域,擔負起歷史文化資
源的守護工作。(編輯:陳俊碩)1090728
https://i.imgur.com/vqsgYbb.jpg
八通關越道路沿線有56座日治時期駐在所遺構,花蓮縣文化局表示,多美麗駐在所設置於
西元1921年,1944年裁撤;又稱「十三里駐在所」,因距玉里13日里,日文稱為トミリ(
Tomiri)而別稱多美麗。圖為昔日模樣。(文史工作者葉柏強提供)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傳
真 109年7月28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