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imgur.com/vUy3Gr6.jpg
1. 背景:東吳大學會計系學士
2.補習班:北一補習班
3.各科心得分享:
A. 中級會計學(第一年) 80.2(47/33.2)
還記得中會是我在北一上的第一堂課程,我想永遠不會忘記林正老師那頂著滿頭白髮,講話卻鏗鏘有力的聲音。能夠在學習中會這等繁瑣的科目上有這麼一位老師,確實是我輩之幸,不論問題有多麼簡單抑或繁雜,老師總是一如往常的娓娓道確保我們能夠真的吸收進去。然而,
相信有很多的同學都跟我一樣,一開始會覺得說好像跟學校所教的東西差不多,甚至會覺得林正老師的速度有點慢,而漸漸忽略了認真聽課、回家複習的重要性。只能說慶幸有堅持住每一堂的課程,待大考將至時,所有科目都混雜再一起念的時候,唯有像林正老師這樣紮紮實實的教學方式,能讓我安定下來。相信只要跟隨著林正老師的節奏,便能穩穩地把整整八本的教材好好的吸收進去。就敝人的方式來說,讀中會並沒有所謂的捷徑,大約於16年12月時便已開始著手準備17年8月的考試了。也沒有特別準備其他題庫,重點是把所有教材後附的題目都寫過,先把握住基本題。ꘊ較為特殊的題型(尤其是林正老師上課重點提醒的部分)時,就是不斷的重複做,儘管題目連同數字一樣也沒關係,能看懂每一個分錄、金額的由來向來才是解特殊題型的關鍵。最後,考前所發的總複習再給他做個3、4遍,然後記得去考模擬考。儘管第一年考的時候約有一半的時間都在念中會,但能夠讓自己在考場面對中會考卷時,不必去擔心有什麼完全沒遇過的新題型或是把握不住基本題,就是值得的。
B. 審計學(第一年) 60.8(20/40.8)
我想很多人在準備審計學時,肯定多少都會擔心自己的背誦能力,尤其是一個還在念大學完全只從課本上看過審計的學生。但在上過黃喆文老師的課程後,會發現審計並不像是法科一樣,只要有背出對應的條文就有基本分。在準備審計時,我把審計分成兩個部份去準備,第一個部分就是好好的聽課、以及了解何謂審計,喆文老師豐富的實務經驗及冷笑話都要聽才值得,要讀好審計,一定要懂每一個步驟的意義為何,並且去把前後的程序、步驟做連結,當心中能有一個完整的流程圖,面對涉及主觀判斷的選擇題及申論題時,才有辦法寫出內容。第二步驟就是把所有的題目都寫
完並且檢討到自己可以接受答案為止,特別是喆文老師的考前申論猜題,能背多少就盡量背。
C. 成管會(第一年) 64(22/42)
在林詮老師的帶領下,其實並未花很多時間在準備成本會計學,而這個科目老實說相對其他的會科,肯定是比較好準備的。考試前,再把林詮老師上過的題目複習過,再去寫歷屆便會發現其實該科在會計師考試並未有太多的變化題型須應付。
D. 高等會計學(第一年) 69.4(27/42.4)
相信上過林詮老師高會的人,都對於老師的大表記憶猶新,由於自己在大學時並非是念林蕙真老師的課本,在準備高會時有好有壞,壞的是面對版本差異時需要花很多時間去重新適應,好的是自己的高會也因此較能顧及不同版本的做法差異。整個高會約有80%的內容是連貫的,因此在準備時,盡量不要因為沒時間準備而放掉特定的章節,配合著老師的大表來解題,便足矣在考試中拿下漂亮的分數了。
E. 稅法(第二年) 缺/72(32/40)
在準備稅法的時候,千萬不要看到整整兩大本的稅法講義就因此卻步,在溫柔優雅的張季老師帶領下,好好的作筆記把重點都記熟。切記要把課後的選擇題都做過,因為法科的題目不太有變化,只有沒有讀到的問題,因此,好好地把題目做完檢討自己哪邊沒有背到,跟隨著各章節的配分比例去運用時間。並且在考試前熟讀老師的總複習講義。就放心地去考場應試吧。
F. 三法(第二年) 缺/82(38/44)
1. 第一年的時候有上過李洙德老師的三法,老師在法理上、實務見解及各項法條的緣由都瞭若指掌,聽完老師的課程後,不只能把握住該科的重點,更重要的是能讓我們對於法律有更深一層的認知。
2. 礙於自己的能力、準備時間不足,法科留至第二年才應試。第二年則是想說把兩位老師的課程都聽過,便選擇張季老師的課程,承襲老師一貫的風格,各式完整的流程及重點填空,把死板的法條便成了較淺顯易懂的筆記。只能說,老師的課程內容是完全充足的,但法科還是須自己花時間好好背誦。法條沒有背完的一刻,唯有時刻提醒自己才是面對法科應有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