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一篇想要認真的回文一下
這篇文章的原作者是Dan Ariely,他是以色列裔的行為經濟學家
目前在美國的度克大學任教
這篇文章是眾多行為經濟學中的一個有趣實驗
古典經濟學或者計量經濟學(也就是我們刻板印象中所認知的那種經濟學)學家
認為人都是自利而精於算計的 凡事都以利益為考量
也就是說 他們認為人都是理性的
並在這種"假設的前提"下去做各種經濟學的分析並建構相關的經濟模型
分析我們的世界如何運行
但是這種人是完全理性的假設在08年金融海嘯時被打了一巴掌
-當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完全凍結 股市嚴重下挫
證券票卷等金融資產縮水甚至變為壁紙的恐懼氛圍環繞下
人們表現出來的潰逃行為就充分的說明人的不理性
行為經濟學可以說就是在這種人心惶惶的年代竄起
引入認知心理學的理論來說明影響人行為決策的背後因素
這些因素其實就是我們的潛意識和某些可能連自己都沒有覺查的偏好
這些東西理性嗎?
不 這完全就是人的不理性
話說有一本大家耳熟能詳的好書叫做快思慢想(可惜被某洪大教授的翻譯給糟蹋了)
作者是2002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Daniel Kahneman
(話說他也是猶太人......事實上很多經濟學家都是猶太人
經濟學領域的爭辯有點像是猶太人的社群論戰
另外 猶太人佔了26%的諾貝爾獎得主的比例
計算得獎人數/人口的比例真的是很可怕的一個民族
米國前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和前前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也都是猶太人)
離題了再拉回來
快思慢想的主要論述是區分快速反射性的直覺反應 和 經過時間的思考
其中經過時間的思考可以說是理性的決策
也就是假如該減肥了、該運動了、該認真了 否則一輩子要當魯蛇肥宅的這種理性思考
而快速反射性的直覺反應就比較偏向潛意識和偏好
所以這其中不理性佔了很大的一部份
在這個版上包含我 大家會比較在意的是男女交往的這個市場
我們常常以為我們很瞭解我們自己 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其實不見得
因為事實上我們不是那麼清楚我們想要什麼
而是需要透過外界環境給我們選項 從那些選項裡面再去做抉擇
先撇除個人喜好
如果你是女生
現在劉德華、金城武和一個比較醜一點的三重金城武站在一起要跟妳搭訕
你會選擇誰?
答案是金城武
因為和三重金城武相比 金城武顯的比較耀眼 耀眼的程度甚至勝過旁邊的劉德華
所以男生們你們就知道
下次要去酒吧搭妹該找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