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死病」歷史要改寫了!3300年前此地已有死亡病例
21:54 2024/12/25 中時新聞網 栗筱雯
https://imgur.com/blL8Z3W
中世紀歐亞大陸曾爆發兩波非常嚴重的黑死病大流行。(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許多人都在歷史課讀過「黑死病」鼠疫,人類文獻紀載曾有2次大流行,均發生在中世紀
的歐亞大陸。最近有科學研究報告顯示,「黑死病」起源有可能在歐亞大陸以外的區域,
埃及一具近3300年歷史的木乃伊很可能死於鼠疫。這是學界首度在歐亞大陸以外發現黑死
病病例,這代表中世紀黑死病大流行之前已有人類死於這種恐怖的疾病。
綜合美國《大眾科學》(Popular Science)、《IFL科學網》(IFL Science)報導本周
報導,科學家在2024年古病理學協會歐洲年會發表研究報告稱,在埃及一具年代可溯及
3290年前的成年男性木乃伊身上發現了引發鼠疫的細菌「鼠疫桿菌」(Y. pestis)DNA。
這是人類歷史上在歐亞大陸以外的地區首度發現鼠疫確診病例。
歐亞大陸以外首例
原本學界都認為黑死病(Black Death)僅存在於歐亞大陸,當代俄羅斯研究也曾在5000
年前的人類遺骨發現感染鼠疫桿菌的證據,然而仍未出歐亞大陸範圍。上述最新研究顯示
,歐亞大陸以外的古人也得過黑死病。義大利北部杜林市(Turin)埃及博物館(Museo
Egizio)館藏一具木乃伊經研究人員分析發現,這種令人聞之色變的瘟疫早在青銅器時代
即於北非現蹤。
https://reurl.cc/86XdGj
木乃伊死前黑死病重症
這具成年男性遺體的骨骼組織與腸道內容物均含有鼠疫桿菌DNA,這代表患者死前已處於
疾病末期。研究報告指「這是歐亞大陸以外首度出現史前鼠疫桿菌基因組,為古埃及時期
鼠疫的存在提供了分子證據,不過目前還無法推斷當時鼠疫傳播範圍多大」。經放射性碳
定年法顯示,年代介於西元前1686年至西元前1449年,大約是古埃及第二中間時期(
Second Intermediate Period)末期或者新王國時期(New Kingdom)初期,距今約3290
年。
學界早已懷疑古埃及有鼠疫
此前已有研究暗示古埃及尼羅河沿岸可能有過鼠疫。2004年,科學家在開羅以南約300公
里處的阿瑪納(Amarna)考古村落發現跳蚤遺跡,當地曾是圖坦卡門王陵墓建築工人居住
地,由於跳蚤是鼠疫主要傳播媒介,研究人員由此懷疑古埃及可能有鼠疫存在。此外,
3500年前古埃及醫學文獻《埃伯斯紙草卷》(Ebers Papyrus)載明一種「腹股溝淋巴結
發炎、膿瘍石化」的疾病,研究人員懷疑尼羅河地區老鼠身上的跳蚤傳播了鼠疫,一些夾
帶跳蚤的黑鼠跑上船因而把鼠疫傳播到世界其他地區。這個理論尚未獲得證據支持。
義大利博物館藏木乃伊身上找到的鼠疫桿菌DNA,則是首度支持非洲古埃及地區比歐亞大
陸更早出現黑死病患者的證據。研究人員希望這項重大發現能鼓勵同儕持續深入研究,盼
找出鼠疫在古埃及可能的傳播方式與病理學。
人類史至少3次大流行
https://youtu.be/OKj1jWcJ7nw?si=
歐亞大陸中世紀發生2次黑死病大流行,奪走無數人命,對於歷史造成重大影響。
訂閱影音:中時新聞網
史籍紀載黑死病第一次大流行始於西元541年東羅馬帝國時期,疫情持續到至少西元750年
才告終,估計1500萬人到1億人死亡,疫區以地中海周圍國家為主,波及近東、北歐有部
分地區。第二次大流行爆發於14世紀中葉,隨著蒙古人稱霸歐亞大陸由亞洲向整個歐洲傳
播,1347年至1351估7500萬至2億人死亡。鼠疫最初僅以瘟疫稱之,16、17世紀才因皮下
出血發黑的症狀而有「黑死病」之名。第三次大流行發生於19世紀中葉清朝統治的中國雲
南,擴及蒙古、印度,約1000萬人喪命。現代科學家認為病原體可能已滅絕。
鼠疫通常經由齧齒類動物身上的跳蚤傳播,病菌攻擊感染者的淋巴系統,感染幾天內出現
類似流感症狀,身上的淋巴結開始疼痛腫脹,患者會有高燒、畏寒、癲癇等症狀,甚至會
吐血,淋巴結可能腫脹到破裂的程度,內出血會導致身體組織大面積壞死。倘若沒有經過
抗生素治療,30%至90%的患者最終會不治死亡。
新聞出處:中時新聞網
https://reurl.cc/b3Y05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