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ony577 (雙姓:《姓名權》平等!)
2020-11-10 22:18:272020-11-09 19:28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40歲的王小姐有卵巢良性瘤開刀史,也有定期追蹤,後來陸續出現腹脹、便祕等症狀,有
次用盡全力卻只能擠出細如竹筷的糞便,就醫發現是卵巢癌末期,癌細胞侵犯直腸才導致
腸胃不適。現在她將希望放在基因檢測,若發現有BRCA基因突變,就能使用今年11月健保
甫開始給付的晚期卵巢癌第一線治療藥物。
抹片檢查普及,子宮頸癌患者減少,但「卵巢癌」這個新一代婦癌殺手逐漸浮現檯面。衛
福部癌症登記及死因資料顯示,卵巢癌罹癌和死亡人數都已超過子宮頸癌,2017年在女性
癌症發生率排名第七,2019年女性癌症死因也名列第七。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表示,卵巢腫瘤生長時不易有感覺,初期症狀常與腸胃不舒
服混淆,加上無明確篩檢工具,導致近五成卵巢癌患者確診時已經是晚期,卵巢癌晚期才
被診斷比率是乳癌和子宮頸癌的兩到三倍。
中華民國婦癌醫學會理事長賴鴻政表示,研究顯示,即使接受完整化療,仍有七成卵巢癌
患者在三年內復發,復發後無疾病惡化存活期會逐漸縮短,導致患者陷入化療和復發循環
。
健保署今年8月共擬會,通過口服PARP抑制劑Olaparib納入健保給付,適用於BRCA1或2基
因突變的晚期卵巢癌合併第一線含鉑化療維持治療,11月1日生效。
賴鴻政表示,BRCA基因突變會提高卵巢癌風險,有BRCA1突變的女性卵巢癌罹患率高達44%
,BRCA2突變的女性也有17%在80歲以前罹患卵巢癌,全台約有10至15%卵巢癌患者具有
BRCA基因突變。
賴鴻政表示,研究證實,相較於服用安慰劑的 患者有半數會在14個月內復發,依照基因
型接受精準治療的患者,有半數復發時間延長到56個月之後。建議患者不要放棄,積極與
醫師討論治療方式 。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5001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