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與大腸癌的血便如何分辨? 不要見血才就醫!出現這些附加症狀別輕忽
如同電視廣告中常出現的廣告詞,便秘、火氣大都可能是引發痔瘡的原因,其他像是生活
習慣不良、飲食油膩,腹壓大等疾病,也都可能導致痔瘡的發生。「痔瘡」是現代人常見
的毛病,也是一個難以啟齒的隱疾,不少患有痔瘡的人常會拖到症狀非常嚴重,有出血、
腫脹疼痛時,才勉強就醫,反而讓痔瘡變得更為嚴重,甚至必須挨上一刀除痔。
引發痔瘡的原因尚不明 久坐久站、蔬果少需特別注意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沈明宏表示,目前引發痔瘡的原因尚不明確,但臨床上發現,久坐、久
站或經常忍住便意、延遲上廁所,甚至經常腹瀉,以及因病長期臥床、缺乏運動、蔬果攝
取不足或吃太油膩、刺激辛辣食物等,長期腹壓上升例如肥胖、懷孕婦女,都會發生痔瘡
。
尤其孕婦常會出現痔瘡困擾,沈明宏說,主要原因是孕婦活動量減少及胎兒體重增加、子
宮漸大,導致腹內壓增加,肛門靜脈回流受阻是引發的原因之一;此外,懷孕期間,很多
婦女會感到腸蠕動減慢、排便困難,甚至最後用力生產還會造成痔瘡惡化、脫垂、嚴重出
血等問題。
而腹內壓經常升高的疾病,例如肥胖、肝硬化,腹水、腹腔內腫瘤及攝護腺肥大等,也會
導致痔瘡產生,沈明宏強調,一旦症狀造成生活上的困擾,應該就醫治療。
痔瘡分為內痔、外痔及混合痔 出血、腫脹盡速就醫免後遺症
其實每個人出生時都有所謂的「痔」,因人體肛門有縫隙,必須靠肛墊把縫隙塞滿,糞便
才不會突然跑出來,且肛墊能保護底下組織如括約肌,使其不會因糞便摩擦受傷,但如果
痔因為長期便秘等因素導致血管擴張,糞便就可能將其磨破而流血,或是太過用力讓結締
組織鬆掉造成脫垂,就稱為「痔瘡」。
罹患痔瘡以20~60歲青壯年居多,臨床統計,有症狀就醫者約占4~5%。沈明宏指出,痔
瘡分為內痔、外痔及混合痔,位置是以齒狀線來區分,齒狀線位於肛門外緣以上2公分的
解剖位置,在齒狀線以上形成的痔瘡,稱為「內痔」,齒狀線以下的則為「外痔」,也有
內外痔同時發生的「混合痔」;不過,內痔或外痔,一般人較難區分,必須就醫由醫師診
斷。
內痔的主要症狀包括脫垂、腫大、疼痛、流血等,長期流血就很可能造成貧血問題;外痔
症狀主要是血栓、疼痛、患者常抱怨大便後擦不乾淨,而外痔出血較不嚴重,多半是破皮
流血,因此,就算覺得肛門癢,最好不要亂抓,避免導致破皮、感染。沈明宏說,有的人
會感覺到痔瘡脫垂,但不會痛、沒有異狀,不影響生活,應可不就醫,一旦嚴重脫垂、腫
痛難耐或是大量出血時,最好趕緊就醫治療。
第1級內痔及輕微外痔改善生活即能好轉 嚴重痔瘡需開刀治療
一旦痔瘡症狀影響生活,例如出血、脫垂、感到卡卡不舒服等,都應就醫治療,以免症狀
惡化嚴重,甚至需開刀治療。沈明宏認為,第1級內痔及輕微外痔,因流血較為輕微,患
者不一定要就醫,通常過陣子會好轉,如果已感到不舒服而就醫,建議先從調整生活作息
及飲食習慣做起,並輔助給予痔瘡止血塞劑治療。
第2級、第3級脫垂的內痔,可以在門診接受內痔的橡皮帶結紮手術,利用簡易的器材將橡
皮帶套在痔瘡根部使其因缺血而自然壞死脫落,改善脫垂現象,但此種治療只可用在內痔
,且一次以結紮1~2顆痔瘡為限,避免導致病患過度疼痛。
至於第4級內痔以及嚴重的外痔,則需以開刀手術方式來將痔瘡切除,通常開刀需住院4天
,術後前1週會開給止痛藥及軟便劑服用,緩解術後傷口及排便疼痛,2週後會逐漸復原,
完全復原需要4週的時間,不過,臨床發現,開刀完,若生活習慣未跟著改變,仍有較高
的復發機率。
痔瘡與大腸癌的血便不同 兩者這樣分辨
由於血便也是大腸癌的症狀之一,有的人發現如廁時出血就感到非常緊張,沈明宏解釋,
通常痔瘡出血呈鮮紅色,嚴重時會明顯感到有血噴出,馬桶整個都是血,但痔瘡的出血,
有可能因調整生活作息後會稍微好一些;至於大腸癌血便,則會混著糞便,且屬黏液血便
、呈現暗紅色,如果血便超過3個月以上應就醫檢查,排除大腸癌的可能性。此外,不管
大腸癌或痔瘡,都可能因慢性出血導致貧血。
一般人較難以區分痔瘡與大腸癌,沈明宏建議,有任何疑慮仍應就醫檢查,醫師通常會先
做肛門指診或肛門鏡檢查,若是低位腫瘤也可初步診斷。若是20~30歲的患者且沒有家族
史等危險因子,一般會建議做乙狀結腸鏡或糞便潛血作為初步診斷工具即可;若是50歲以
上或有大腸癌家族史、血便、排便習慣改變、大便變細等症狀的患者,會建議患者做全大
腸鏡檢查,釐清是否有大腸癌的問題。
預防勝於治療 日常生活習慣這樣養成
預防勝於治療,平常應有規律的生活飲食習慣,以免發生痔瘡,尤其痔瘡治療後,更應改
變原有的不良習慣,避免痔瘡再復發。沈明宏強調,在飲食上,少吃油膩、辛辣刺激性食
物,多吃蔬果、多喝水;要養成每天排便的習慣,蹲馬桶時間每次不要超過10分鐘;上班
族每天坐在電腦前,一坐就是好幾小時,或是站過久都會引發痔瘡,建議每隔一段時間應
走動一下,並應有適度運動,以預防痔瘡發生。
另外,在生活保養方面,每天溫水坐浴,一次不超過5~10分鐘,或是經常泡溫泉,也能
夠促進肛門血液循環,不易引起痔瘡。沈明宏說,如果有輕微痔瘡,建議排便後應清洗肛
門,並使用較為柔軟的衛生紙擦拭,可避免惡化;要是已經有輕微痔瘡脫垂現象,不妨在
適當潤滑後,將痔瘡輕輕推回。
對於患有痔瘡的孕婦,除了建議每天正常排便習慣、多吃高纖維質食物外,提醒孕婦千萬
不要因為肚子漸漸變大,越來越不想動而長時間坐著,應多散步,做些簡單的體操及伸展
運動。如果已經產生痔瘡,建議溫水坐浴可以消除痔瘡腫痛,如果腫痛受不了,也可以局
部冰敷來舒緩;但不要自行使用瀉劑或灌腸,以免影響子宮收縮,發生早產或流產危險,
因此,若有任何問題應趕緊向醫師詢問。
https://tinyurl.com/ychwq6m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