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在前頭,這不是一個美好的故事,
但能說明魚隻對環境認知、判斷物體存在位置與記憶的能力。
https://imgur.com/5RYBpxD
哈維二線(Parosphromenus harveyi)的仔魚在今天從黏果莢的上半變成趴在果莢底部了,
公魚游出果莢的頻率增加,進食量也提高,
顯示快到仔魚離巢的時候。
於是我把果莢連同公魚、仔魚一起移到塑膠盒子
(本想趁公魚游出進食時下手,但公魚一感到風吹草動就奔回果莢),
再用計誘出公魚,撈回魚缸。
https://imgur.com/JIheIT2
公魚一回到魚缸,
馬上衝回原來果莢所在地,在那幾片葉子周圍不斷打轉找尋,
只要母魚接近就是一頓爆打。
https://imgur.com/oKuwihB
一個底面積30*19缸子,他就只待在那不到1/4的地方,
左邊偌大的草叢、PVC管等,完全不去,
彷彿等待那顆消失的果莢再次出現。
https://imgur.com/DTYaGSS (圖片攝於兩週前,當時龍眼葉還未沈)
https://imgur.com/bv12OUW
https://imgur.com/Lk2ZJhJ
如果留意圖片,可以發現五張的前景都有片打橫的龍眼葉,
它的後方就是果莢原來位置,
也就是我移開至今超過半小時公魚圍繞的位置。
扣除情感,
這顯示公魚能認知到各物體的位置,
可憑藉各物體的相對位置判斷果莢應該存在的地方。
至於為什麼要分開仔魚與公魚?
這是提升仔魚存活率的方式。
雖然二線原鬥在顧巢時吞卵、吞仔魚的機率很低,
(跟天殺的虎父如紅戰狗、科其納家族相較)
但等仔魚平游出巢後誰都沒把握。
有人會選擇撈出母魚,避免仔魚游出巢穴時被母魚吃掉,
但即使是公魚也有可能哪天忽然決定虎毒食子,
所以分開仔魚是蠻常見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