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udn.com/NEWS/ENTERTAINMENT/ENT3/8756585.shtml
當「廖克發」這個名字跟「光點華山電影館」集合在一起的時候,我的眼睛突然一亮。
台灣的藝術電影院發展了二十多年,從一度中斷到目前光是台北就有「真善美」、「國賓
長春」、「光點台北」、「光點華山」、「誠品」等穩定經營的小型影廳,是榮景,也是
隱憂。除了倚賴片商供片與影展承租,如何主動建立自己特色並獲得影迷認同?應該是經
營者在略高的同質性中勢必面對的新功課。而「光點華山」在名家經典之外,這回以在台
灣求學拍片的馬來西亞導演廖克發作為「年度扶植新導演計畫」的起點,不啻為一項新意
。
畢業於新加坡大學商學系、本來在當地國小教書的廖克發,2007年決定來台灣藝術大學讀
電影系,當時就比一般台灣同學年長了八、九歲,加上一度因拍片用盡積蓄,休學工作,
到現在仍然還在就學中(但已經是研究生了)。看似坎坷曲折,他卻一路創作了五部短片,
還獲得優良電影劇本與金穗獎,並入選金馬電影學院。
我對他的印象,並不是起於課堂,而是《鼠》(2008)這部十幾分鐘的短片:看似時髦的女
主角,一面要剷除住處裡的老鼠,一面準備好要墮胎,輕輕點出看似獨立實則疏離的人際
關係,並以怪異的方式接合血腥的意象。類似的議題,他在2012年完成結構更複雜的《花
開的夜晚》(2012)講的是走投無路的中年商人原想一死了之,他的家人毫不知情,卻因為
一個接一個的麻煩需要主角解決,而打斷了他的死亡計畫。寫實當中又帶點荒謬色彩,因
為「不幸」竟然帶來「生存」的動力。
而最能凸顯其馬來西亞背景的,應該是2009年的《愛在森林邊境》。就像《海角七號》用
信件聯繫起橫跨數十年的情緣,住在台灣的老太太收到當年加入「馬共」遭政府剿撤後音
訊全無的初戀情人的來信邀請重聚,是該見還是不見呢?而作為一個「外來者」,他的視
角也延伸到更多在台灣的移工與移民:《雨落誰家》(2012)的菲律賓女工,《一起去看海
》(2013)的泰國工人、大陸新娘,當他們和台灣這片土地的人及制度交會在一起的時候,
撞擊出的,除了衝突、利害,有沒有一點希望和勇氣的可能?
近年,我們從何蔚庭、趙德胤(甚至更早的蔡明亮)作品看到台灣電影的定義逐步被擴大,
也因為他們而找到不同的角度省視自己。廖克發的影像創作也給我這樣的感覺,從他愈見
穩健流暢的手法,以及不斷延伸的觸角,未來指日可待。這五部影片將會從6/28-7/10在
「光點華山」獨家放映,影展名稱「菠蘿蜜飄香的漫長等待」似乎倒裝重組了他的獲獎劇
本名稱,既點出了來源與身份,也讓我們期待文字化為影像的那天,早日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