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首發
新手入坑小系統剛告個段落
想發個文分享一下
前言
原本只是想把用很久的電腦喇叭做個升級
(隨身IPC+rooth ls3 . 2.1電腦喇叭kinyo ky950)
預算約5k,網路找些資料就去試聽了(台北)
後來就......對 爆了很多.............
追求舒服耐聽的聲音 (雖然ls3並不接近這樣...)
器材
PC-PSU-海韻P520
惡堡紅銅鍍銠壁插
惡堡Promise MKIII+電源線
Furutech Formula 2
DAC101.5
惡堡Promise MKIII+
Colin 6BL7 (小黑電源線)
惡堡全音域喇叭線
Fostex FE103M + 德川音箱 (箱內配銀線)
房間長型約3坪多 ,喇叭在長邊 ,擺房中間
當初不夠了解音響
想說去試聽應該認識比較快
一直以為MX1可以接被動喇叭
選定FE103M後才知道還需要擴大機...
便選了電光火石的livingAMP
又得知喇叭線要另外買
再加購全音域喇叭線
在認為
喇叭內線為銀線會太過解析銳利
FE103M配livingAMP有所不足
DAC差異應該不會很大
(以上)的情況下
訊號線
訊號線挑了Promise MKIII+ (鍵盤試聽)
想補全音域相對弱的低頻
避免銀線太過刺激而不耐聽
又能保有足夠的解析定位
幸好MKIII+是令我滿意的
(其實我也沒比過其他線了...)
蜜月期當然是覺得聲音相當美好
MX1 > Promise MKIII+ > livingAMP > FE103M
但是很快發現這樣配置下的聲音聽不久
會有煩躁的感覺但形容不出來
一直想先換掉擴大機
壁插
這時期一直被換壁插有感cp高的文洗腦
手滑先換了老田紅銅壁插
跟原本國際牌的差異大概是...
聲音飽滿穩定背景乾淨了點
換壁插前有先聽過一兩首想做個比較
但這工程花了一個多小時就比不出來明顯差異
DAC
接著遇到價錢相當動人的101.5+MKIII+電源線
才知道高低DAC差異如此巨大
音樂定位 ,左右音場 ,三頻解析 整個拉開來
聲音飽滿 自然耐聽
而因為聲音較有線條且不軟(中規中矩)
一些搖滾樂或著多樂器
livingAMP控制力不足的狀況就會很明顯
雖然聽不久的情況有比較舒緩 (1hr->2hr)
PC (USB & PSU)
帶喇叭回家的時候順便買了電光火石USB
後來因為走線需要想說做點升級
換了Furutech Formula 2
提升大概是....解析跟高低頻延伸再好一點點
直到電腦psu掛了換上海韻P520
(可能知道我想換了...)
USB的提昇才有出來
多了空間感 (但不確定psu還是usb的影響大)
擴大機
本來預算在10k找擴大機
但發現沒什麼擴能達到我想要的聲音
就一直上修......(集久久的氣)
後來乾脆跟101.5差不多價位
先試聽了ICE103
聲音乾淨冷靜估計是耐聽
但沒有到我覺得非他不可的程度
或許是少了點感情
Colin6bl7
則完全符合我想要的聲音 (雖然我是直接買...)
好聽
耐聽 舒服 有感情
前後音場也拉開了(本來DAC拉了左右)
解析定位更好了 (但沒有換dac那麼明顯)
包圍感和空間感在這時候變得明顯
另外令我覺得神奇的是
livingAMP 20W 我轉不過8點鐘方向
6BL7 1.5W 也轉不過8點鐘
在這空間便有相當充足的音量
喇叭
當初在找這價位時 (5k)
看上的是德川的鼓上舞
試聽時才知道已經沒有了
現場是聽另一款德川預算內的 (型號已沒印象)
會碰到FE103M大概就是意外了...
有點甜甜的聲音
舒服飽滿的中頻
延伸清亮的高頻
低頻下潛並不深 ,量不多 ,但質不錯
速度感應該算適中
人聲的表現相當動人
當下就覺得是我要的聲音
到現在證明是沒有錯的
或許大部份人覺得到這價位應該先換喇叭
但我認為能找到喜歡的聲音且不是太差的喇叭
與其做提升幅度不高 ,聲音不夠喜愛的升級
不如徹底發揮FE103M
而目前很滿意不後悔
結語
最明顯的升級感大概是換喇叭跟DAC的時候
其他的提升比較像一步一步補足本來差一點的地方
而擴大機則像是完成了前面所疊的升級
一次把全部推出來
http://i.imgur.com/KearJhG.jpg
後記
其實在mx1+livingAMP的時候
一直懷疑花了錢到底有沒有意義...
不耐聽就失去我對音樂的享受
原本的2.1喇叭雖然聲音不怎麼樣
但爽爽順順的也是聽了好幾年
直到現在就有了意義
沒事就想回家賴著把所有音樂再重聽過
謝謝給過我建議的前輩們和點進來觀看的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