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好有時間 來騙騙p幣 順便跟大家交流
被動系統不是一個容易上手的道路
特別是只有靠自己摸索 更是容易繳學費
還好去年認識一個前輩 帶領我這後輩一步步前進(一步步花錢 )
先講重點好了
hi-end追求的是
又軟又大聲
不才提供幾個挑選判斷的心得
1.頻段的完整性
其實這樣的概念 不才是 把各個器材的問題
都解決的差不多時 才有這樣的 概念
特別是低音的是最後才解決的
在自己系統還沒到位時 聽感記憶力蠻重要
同一首歌 在不同器材的表現 很容易就覺得
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 要找出比較的基準
以超低音為例 個人喜歡用有 double bass
的歌曲 器材沒有水準 是很難把doublebass
表現的完整 會覺得 該樂器比較小聲
講到低頻就再補充一下
低頻有好有壞
當然有人喜歡咚滋咚滋這沒有對錯
就怕錢花了一堆 就是大聲一點的咚滋咚滋
好的低頻 不會吵
好的低頻 有Q度
要達到上面兩點 極其困難(捲褲管還簡單一點)
話說低頻是三頻裡面最難處理 技術層面也是
所以連低頻都搞定了 其實系統就差不多了
講到低頻最近都聽江南大叔
如果我說江南大叔騎馬舞好聽應該很多人覺得不入流
hi-fi的騎馬舞 真的超讚 節奏感一流 rap部分更讚
如果江南大叔播起來 覺得吵 我就知道要調整了
好的低頻 很容易上癮
記得了好的低頻 就很容易在其他系統區分
再來低頻的Q度
這個我大概形容像是一個掉到地上的水球
在彈回來
沒有q度就像是籃球
大家會把蔡琴當作測試曲不是沒原因
要把蔡琴的歌播的完整好聽 極度的困難
有機會聽到參考等級的器材
個人建議一定要厚臉皮的要求播放
蔡琴 機遇的 月光小夜曲 除了把聲音記在腦海
也要把各個頻段的放在資料庫
夜光小夜曲真的是一面照妖鏡
上下頻段往中頻集中的系統會很厚聲有勁
鼓聲表現很好(欸這個是指放其他歌曲的鼓聲)
但是這樣系統播夜光小夜曲 就會很悶
播起來頻段完整了 又容易覺得刺耳
相當不易
(高手:高音裡面有低音 低音裡面有高音)
2.音場的大小(聲音要"大腹"(台語))
這點其實就比較容易區別 一翻兩瞪眼
音場不夠 要在提音質啥米的
只有馬上被打槍的份
(有一次找人pk音場輸一節,馬上被秒)
除了左右之外 可以聽出前後也是重要的一環
3.聲音的分離度
簡而言之 就是不會糊糊的感覺
樂器跟樂器跟人聲都交代的很清楚
不會參雜在一起
高中低音會分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