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最近回些信 有些感想直接寫出來 ...
一般我們在講耳機或音響物件時 常會講自己喜歡的音樂類型 需求是什麼
而嚴格的開箱文或是聽感說明文 是從所知的 電源端 訊源 擴大機 發聲器
到 線材 甚至如果用電腦 其 CPU MB HDD USB ... 甚至延遲 BIOS 設定等
通通寫上
為什麼 ? 因為如果你要說明一個東西聽起來怎樣 理論上你所聽的環境根
本上能提供最多資訊 別人也好比較 但其實這有個問題 "公差" 與 "待遇"
基本上 我們期望的是 甲 告訴我們 A 產品低頻有力中頻有感情高頻不刺耳
云云 然後我們取買了 A 產品 也的確如他所言 萬一我們買的不是如此 而
聽起來很爛 那我們也許合理懷疑 甲是說謊 但我們也許可以問 聆聽的東西
(材料)是不是一樣 熟成(Run in) 是不是一樣 或是這個物品的公差大不大
先假設我們跟 甲 一樣 用了一樣的設置 (皆為舉例) (電腦零件跟設定太多
略之 假設你跟他一樣) -> 林帝 USB 2.0 ... -> mytek 192 -> 金華 300
-> Teac AI-3000 -> FuruTech FS-303 -> Dali Oberon 3
他可能寫的很好 但我們聽來差真的有夠多 這其中變因一大堆 假設我們已
經把操作變因影響縮到最小 只剩下喇叭的 公差 跟 Run in 跟 空間環境
但光是這三個原因 這已經可能是天差地遠 更何況通常我們很難去控制前
中端的變因 (尤其是包含他們的公差)
以試聽而言 坐在那邊 就可能差無敵大 以我最近的例子 我去聽某朋友的
叭 他坐很前面近場 我坐稍微後面 而他感覺只有轟濁 我聽起來好像還可
以 先不講我們兩個的聽感差異 光是坐位的差異 就可能天差地遠
喇叭甜蜜點是個神奇的東西 有的叭甜蜜點很大 坐的位置可能有些差異 但
聽感卻差不多 有的則是差一點點 就差十萬八千里 更何況如果有機會 你可
能會聽到 兩對同型號的喇叭 在同樣的環境下 發出來的聲音讓人感覺有明
顯差異 這可能是 公差 / Run in
但我們卻無法肯定 某一個公司產品公差多大 尤其是講個例子 : A 公司早
期出產的產品 公差很小 品管很好 但到後來有名以後單體根本用不同的東
西 聲音當然天差地遠 而很不幸的是 很多叭(耳機同) 都是被大聲試聽 直
到聲音怪怪 (喂)
所以最後還是會強調如果有可能的話 自己去實聽是比較可靠的 再者 也可
以拜託店家賣你所試聽的展示叭給你 因為可以確定的是 這對叭的聲音你是
聽到的 或者整套搬回家也是一個好方法 當然這是極端的例子 畢竟不是所
有喇叭系統 (請注意 我強調的是 系統) 都有機會試聽
總之 聽過以後總是比較穩 何況每人耳道長的都不一樣 甚至聽力能力也不同
喜好可能更是天差地遠 ... 聽了再買 (比較好 O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