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首先要知道很多作曲家的譜都是沒有速度的,與其說標示的是絕
對的速度,倒不如說是人類感覺的速度,所以就衍生出了幾個問題
1.時代觀
200年前跟現在的人對於速度的感覺就是不一樣,這牽涉到的了不同的生活步調還有時代
背景,以前的快版、到了現在我們頂多只會覺得是稍快版,所以通常現代的快版都會比較
快,也是反映了現在的生活型態跟以前不同
2.不同的場地不同的心理狀態
比如說幻想即興曲他所標的激動的快板,每一個人對於何謂激動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所以
這就取決於不同演奏家在彈的當下的心理狀態
更廣泛的說在不同大小的場地表演,聲音傳遞的速度不同,還有聽眾跟演奏家之間所共同
建構出來的現場氣氛,都是不一樣,演奏時一定會產生不同狀況跟反應,所以第一流的演
奏家都會視當天狀況微幅調整速度,所以速度與其說是快慢,倒不如說要符合每個人心中
這個音樂的感覺跟期待
3.不同時代的審美觀
通常以現在的生活刺激這麼多,當然相對的也會期待音樂能夠變得更刺激,比如我剛剛所
說的激動的快版,我相信在現在人的心中中所想的,一定是不一樣的
還有現在聽眾的喜好偏向於競技型,誰能夠彈的越快越大聲就越能博得滿堂采,這裡是促
使許多鋼琴家追求速度的理由,這沒有絕對,最終都還是要看誰能夠讓聽眾覺得感動
所以為了解決這樣子的爭議,才會有後來的節拍器標示,但說到底音樂並不是速度決定一
切,但是不同演奏速度他帶來因應不同背景的聽眾的感覺,才是決定一切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