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JamesHunt (Hunt The Shunt)
2019-12-30 04:38:10都在說Hi-Fi,但Hi-Fi原意高傳真,學術上是要逼近原音,所謂頂級Hi-Fi理論上要以此為目標,但搞Hi-End的人或廠商未必在追求Hi-Fi,多少都在調自己心中的好聲。
既然沒追求原音也就沒了比較基準,那這個好聲(染法?)該值多少錢?價格自然隨人說了算。
畢竟"音質"本就玄,你覺得好聽我未必覺得。
攝影界的底片與感光元件也類似這種市場,每家其實不在真正追求原色重現,看色偏圖(好像是這意思,實際上那圖表叫啥來著?)會發現各家有自己喜好的調整值(發色),大家都在搞自己心中的色彩。
某方面來說,這也是產品活絡的原因之一,如果大家都做最標準的原色、原音這種單一指標,很多市場就等著萎縮或崩掉了。
作者:
djboy (雞尾酒)
2019-12-30 06:24:00其實是做不到原音原色,只好退而求其次
其實已經能做到很多,電子訊號的東西,其實直接拿去比對錄音室訊號,基本上差不到哪去,但是現在用家都在搞玄學,沒有回到根本的訊號理論基礎
作者:
buji (卜基)
2019-12-30 09:42:00應該還沒法真的高傳真還原現場原因吧?
作者:
djboy (雞尾酒)
2019-12-30 09:43:00真實和還原,"差不多"就看你的要求。用TV來說最好,因為量大+幾萬個RD在研究,但是在還原色域上仍然有段差距
作者:
stlo (長笛是飄逸型的樂器)
2019-12-30 09:51:00原聲本身就是個假議題 音樂廳做第一排跟最後一排跟兩側聽到的聲音都完全不一樣了 那什麼才是"原聲"?一把小提琴在音樂教室小空間跟教堂拉出來都不一樣這兩種空間 哪種才是原聲?
作者:
djboy (雞尾酒)
2019-12-30 09:53:00"原聲"在劇院的原始設計中,是依照那個位子是皇帝位來看這都是可以定義的。定義或是錄音情境清楚就好;現在是就算是目標在那裡,器材
作者:
stlo (長笛是飄逸型的樂器)
2019-12-30 09:54:00聲音其實是含括了空間這個極重要要素 空間會影響殘響
作者:
djboy (雞尾酒)
2019-12-30 09:54:00也是還原不出來,這是科技的極限。
作者:
stlo (長笛是飄逸型的樂器)
2019-12-30 09:55:00頻率響應 駐波等不同失真 不是簡單兩個原聲可以定義的
作者:
djboy (雞尾酒)
2019-12-30 09:55:00顏色比較簡單重復,找個房間,漆上顏色,固定光線色溫,再好的相機(含類比底片)還是無法完全還原,目前科技就如此。
作者:
stlo (長笛是飄逸型的樂器)
2019-12-30 09:57:00調整一下殘響 聲音就完全不一樣 能說那是失真嗎
作者:
djboy (雞尾酒)
2019-12-30 09:59:00「調整一下」就不是SOP了,科學實驗是基於此對照組。
作者:
stlo (長笛是飄逸型的樂器)
2019-12-30 09:59:00如果在錄音階段無法定義何為真 在放音階段要如何定義
作者:
djboy (雞尾酒)
2019-12-30 10:01:00音響實驗 沒有那麼難搞啦,都要2020了。器材沒有到極限,市場才好玩啊;如果一下子走到盡頭,就像賈伯斯硬是讓手機直接進化到最終型,大家就賺不了錢了。這沒有什麼不好的,就一步一步來。雖然現在可能音響也快到天花板了,在網路與電子業的進步之下。
作者:
stlo (長笛是飄逸型的樂器)
2019-12-30 10:06:00其實我原本一直以為音響要還原的是音色 最近才有體悟音響要還原的 其實是空間 但每個人聆聽的空間又不一樣 還原這件事本身就是無法達到的
作者:
buji (卜基)
2019-12-30 10:17:00如果錄音的空間與麥克風位置與回放空間與聆聽位置都一樣。有辦法做到(基本)不失真嗎?
我覺得原聲應該是錄音室的完成品,錄音師跟作者希望用戶聽到的東西,不應該糾結場地,難道露天演唱會跟錄音室錄的會一樣嗎,應該是錄音室最後的出品才是作者要的東西吧,器材只要能正確放送,正確的聲電訊號即可
因為人耳接收非線性,感度又差,還隨時間decay,才不能以"還原"來做產品
作者:
icekiba (冷風寒)
2019-12-30 12:17:00認同8樓的說法~給推
作者:
JamesHunt (Hunt The Shunt)
2019-12-30 12:24:00還原哪排,然是看在哪收音阿,教室和教堂同理。較認同35樓的意思。說到底:現場=>收音=>放音(喇叭),其實光收音器材就沒法真正100%準確擷取現場同一地點的聽感,那麼所謂Hi-Fi音響要做的,就是盡量忠實還原CD內的訊號罷了。突然想到,假人頭錄音+耳機放音也是種更加趨近Hi-Fi的精神。
作者:
djboy (雞尾酒)
2019-12-30 13:24:00「還原」的實驗設計沒有那麼難吧~~~ 舉個例子來說,你拿個喇叭放到一個專業實驗室,然後距離1米放個收音設備。收好音再經過一連串處理後做成音檔,然後再用同一場景去撥放,看看收到的聲音的波形是否一樣。 最簡單的還原實驗不就這樣?~~~~事實上,我剛剛想到,錄音設備 與 撥放設備 是否match,可能才是整個系統的最大問題。我曾經找到錄音的書,但是全台就2本,一本新一本狂舊,寫的沒有很深。可能錄音設備都是大廠掌握,沒有必要去到處宣揚自己的祕密吧。
麥克風量測配合DSP處理,只要發聲的音箱不是太差應該都能接近標準,但是量測的參數越多,取樣次數越多也都會有誤差,誤差越小,信效度越高通常越貴,要近似標準就只能走儀測加上DSP,但是多少人願意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