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應該不單單是推力或效率的問題
由 Equal-loudness contour 我們可以知道
人耳對同能量不同頻率的聲音感覺到的響度不是平坦的
高頻跟低頻需要更多能量才能刺激人耳
中頻是人類聽力較敏感的區域,只需要較低的能量就能刺激人耳讓人覺得響亮
所以調小聲中頻就凸出了,因為音量控制是線性的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le:Lindos4.svg
從 Fletcher–Munson curves 可知 100 dB SPL 左右才比較平坦
但人耳受不鳥長時間這麼高的聲壓
故錄音室才會以 85/83 dB SPL 的粉紅噪聲來校正監聽喇叭的輸出
因為在這個聲壓等級人耳響應足夠平坦,可長時間聆聽(8hr)又不會損傷聽力
但對一般家庭來說空間沒錄音室大,83 dB SPL 還是太大了
可依環境空間大小選擇 83~73 dB SPL 這段較平坦的區域
因為 Volume Control 是線性的,無法反應人耳對響度的感知
所以也才會有 Loudness Control 來補償高、低音的輸出
以求在低音量也有與高音量時類似的響度感知
才不會有一調低音量,就覺得高音變暗低音變弱這種自然現像
不過 Loudness Control 通常不被人愛(別亂動我的輸出)這時就需要自己腦補
有的環擴還有 Night mode、這個模式除補償高低音外,通常還會壓縮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