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刪]
→ yamatai: 看到三顆低音那邊有點無言,會這樣設計當然有它的原因... 10/16 21:14
→ yamatai: 而且也不是追求低頻延伸就是低音單體的全部,你不是也說 10/16 21:14
→ yamatai: 了體積了嗎? 15吋大面積大箱體,有可能延伸跟6吋單體一樣 10/16 21:15
→ yamatai: 那15吋不就爛爆? 可是這15吋的量感輕鬆感都不一樣啊 10/16 21:15
→ yamatai: 喇叭的測量技術的確有在進步,不過那些現象以前的人都 10/16 21:18
→ yamatai: 有觀察到,也有很多類似的設計就是了 10/16 21:18
→ yamatai: 低音單體上waveguide 這個60年代就有了 10/16 21:19
[恕刪]
我不太理解為什麼我下面這段話會被解讀成 15" 比較不好...
: 我看到用三顆 5" 低音單體的窄體落地就很無語。這樣只會比一樣設計的書架
: 大聲,但是低頻一樣下不去
→ yamatai: 低音單體上waveguide 這altec就有了阿 10/16 23:28
→ yamatai: 往後的幾十年多少人都在討論低音怎麼跟號角融合 10/16 23:29
→ yamatai: 擴散角度當然是主角之一,這個不是新聞 10/16 23:29
→ yamatai: 甚至低音單體進壓縮室也很多人玩 10/16 23:33
→ yamatai: 玩過壓縮驅動單體之後的人通常都很難回頭 10/16 23:33
→ yamatai: 那個猝發爆發力已經可以跟現場幾乎無差異了 10/16 23:34
推 annachie: BB5 ? 10/16 23:35
號角的長度要有數個波長才有效,340Hz 波長大約一公尺。頻率低到一個程度,
所有喇吧都是點波源。重點是在分音點附近,高低音單體的輻射場型是否類似。
傳統的雙音路號角設計,在分頻點附近號角其實不太有辦法控制場型 (不夠深)
但同時 15" 的中低音單體,直徑在 1.8KHz 已經兩個波長了 (beaming)
這個問題在所有 JBL 都存在,直到 M2 開發出一個誇張的壓縮單體,把分頻點
降到 800Hz 才真正得到控制。
號角的根本思路是用光學反射的方式看待波現象,EOS615 是走另外一條路,
用近場的方式去理解低音單體。最基本的振膜模型就是全鋼體,整個一起動。
維持圓形的振膜有利製造和維持振膜的剛性,但是在前面加上結構來調整近
場 (也許可以用 diffuser 類比),來達到和高音單體類似的場型。
對,很多人玩過大低音單體跟號角要怎麼融合,但是在低音單體前面放號角只有
視覺效果,思路上的創新在我看來 M2 和 EOS615 是兩大進步。
不計較體積的話,和 Genelec 類似的思路是 SynergyHorn,用精選的輻射孔
位置,搭配電子濾波器和聲學濾波器,讓全音域得到號角點源的效果。
https://www.danleysoundlabs.com/products/loud-speakers/synergy-ho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