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喇叭真的靈敏度高 隨便 110dB 爛一點的頻段 如較低頻 一般的響應
(80Hz) 大概也有 92dB (極低頻 (40Hz) 就免了 這種喇叭的尺寸 通常都很
恐怖)
所以管機大概 0.5W 就可以推的不錯 現在的靈敏度不像以前 除了有 1Khz
的標示外 其他的大概不會給你 比方說 60Hz / xxdB / Watt ... 其他以此
類推 所以小瓦數的管機 真的推一些喇叭有點力有未逮 聲音大小不是問題
而是低頻跑不跑得出來
再加上很多多級線路都會用到 RC 耦合 如果電阻太大 功率掉太多 浪費 電
容太大 就是給你貴到爆炸 (之前才在講 2200uF 換成 6800uF 理論上大概
低頻下潛不到 log10 (死) 的一半 (ㄟ ...) 更慘的是 電容越大 增加的低
頻頻就越少 然後真空管的功率管 大多需要高耐壓電容 ... ($)_($)
現代喇叭 (約莫 1985 以後) 難推的主要的原因 現在單體跟分音器的設計概
念 很多都為了等化漂亮 所以吃功率吃免錢 (因為 晶體機 跟 積體機 功率
很好做大) 小單體為了跑出低頻 把中高頻減個 12 20 dB 都可能 ... 主要
是聆聽者的空間環境變小 所以也是一種不得已的措施 (而且 低音控越來越
多 XD)
電晶體越做越大 真空管也輸人不輸陣 MCINTOSH MC2152 功率達到 150W+ 而
JADIS JA800 甚至達到了 400W+ (實際上超過 500W) 這些管機除了功率管推
挽貴以外 像 JA800 有 80 隻管子 (兩聲道) 早期為了打名聲 全部採用 GE
的 6550A (大金獅) 這類管機價錢可觀之外 還存在配對的問題
因為真空管不似晶體機 壽命比較有限 而且有了大功率管 通常就不會有太浪
費功率的問題 比方說 KT88 Va 可以到 800V 就不太可能只用 200V (當然有
這種設計 為了管的壽命 但主流商品太少) 然後更大的問題是 管子的消耗
每一隻都不一樣 同樣都是 6550A 有的半年只消耗 5% 的壽命 有的可能高達
50% 以上 (因為測質好不見得是 NOS 管) 這樣的原因造成管子內阻抗變化越
差越大 電壓偏流就得隨時調整 這是一個又煩又囉唆的工作 ... 管子換來換
去之外 還得視情況換管 造成多級大功率管機不受歡迎的主因 /.\
通常真空管的綜擴 或是後級 功率管少於八隻 是比較常見的設計 這樣錢包消
耗也會少點 甚至有些 300B 的單端 就是給你三隻管(單驅動 雙放大) 四隻管
(雙驅動 雙放大) 只是喇叭搭配就少了點
管機的好處是 大多有輸出變壓器的管機比較沒有磁回流的問題 就比較不會受
到喇叭電動勢的影響 沒做負回授問題也不大 同功率下 出好聲的機率高很多
但說真的 晶體機要做輸出變壓器也不是不行 :p 只是少人這麼做 Q_Q
管子的迷人之處 還是那個中頻跟中高頻 ? 當然不只 ... 可惜的是 可以發揮
管子強項 (全頻段非單指中頻) 的真空管機 ... 相對不多 ... 應該說價格通
常很嚇人 /.\;;;
lool-t -> look-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