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原本的耳機系統轉入兩聲道大坑之後,期間也經過了六七個月的調整
目前整體聲音自覺開始進入穩定期了,應該可以先安定下來了....吧 (?
剛好最近版上有一些空間調整的文章,想說也來閒聊一下順便紀錄自己的處理過程
原本在有獨立的視聽室之後有考慮過找專人來做空間處理的
不過因為房間空間不大,想說先自己來玩看看比較省錢
基本上全程都是靠自己查詢網路資料跟個人木耳調整而已
不過還是有借助儀器的測試,使用的是minidsp umik-1 usb mic + REW軟體
這套成本不高 umik-1 只要不到3000元,REW軟體更是免費的
雖說精準度可能比不上專業的量測mic
但是有個測試的結果可以參考,也可以用來比對自己的聽感
當然測試數據的解讀個人也還在學習中,沒辦法提供專業的講解
所以整體稱不上什麼專業心得,就如同標題的閒聊一樣,紀錄自己的整治過程而已
首先雖說是獨立的視聽室,不過整體空間真的不大
只有 2.55m x 3.2m 挑高3m 的普通小房間,整體還不到3坪
系統放置在短邊2.55m的方向,下面為房間的約略大小及擺設
https://imgur.com/WFDoIWU
https://imgur.com/zG2M152
可以看得出來空間真的是不太大 XDD
目前最終擺設定位的距離大約是
喇叭前面板離後牆深1.3m,喇叭單體間隔1.6m,喇叭前面板距離聆聽位大約1.9m
喇叭後牆為整片對外窗,聆聽位後方離牆50cm
整體空間真的有點小,不過好在是獨立空間,可以隨意整治
一剛開始整間空房真的是連拍手都回音消散不去的程度
接著器材慢慢進駐,決定系統擺在短邊位置之後就開始逐步調整
由於空間小,所以處理的方向幾乎都著重在吸音的部分,擴散的部分幾乎沒弄
對外窗的部分使用絨質落地窗簾做吸音,地面的第一反射點也是長毛地毯做吸音
天花板一開始先放置,想說先弄好其他的部分再來調整
但最近弄完後也覺得似乎不用再搞天花板了,所以天花板目前維持水泥+吸頂燈而已
或許可以再加個擴散板來加強上方音場,不過等之後有動力繼續弄再說
接著調整喇叭深度跟側牆的距離,到此為止聲音雖說比一開始好一些些
但是整體駐波情況還是蠻明顯的,於是開始考慮使用聲學處理材料
剛好那時候有看到有人在賣二手YAMAHA ACP-2調音版,總共三塊
於是收來擺在左右側牆的第一反射點,第三塊放在聆聽位後方
測試數據及實際試聽都覺得效果不錯,但是感覺還是吸得不夠
於是再繼續尋找吸音棉的資料
最後選定了台灣有代理有現貨可以直接購買的Vicoustic Cinema Round Premium四塊
一樣在左右側牆的第一反射點各用一塊,兩塊放在聆聽位後方
https://imgur.com/QIHt1VV
https://imgur.com/Bf9zLx9
https://imgur.com/OcH0goE
處理了半天,小房間的低頻駐波似乎還是有點難解
研究了一陣子,最後還是選擇了Vicoustic Vari Bass調整式低音陷阱來試看看
好在效果還算不錯,至此整體空間聲學處理大致底定
後續就是一些喇叭距離/toe in角度跟系統線材更換的一些微調
下面就是使用umik-1 + REW的量測數據,量測使用的音壓為75dB
量測的手法跟數據或許不是非常準確,不過調整改善的幅度還是可以當作參考看看
完全未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