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CD跟串流的聽感比較

作者: unknown (ya)   2022-01-21 18:13:03
股市大跌, 趁這機會聊天轉移心情好了...
以下是我玩到現在窮極無聊的一些音響心得, 希望能跟前輩後進們閒聊.
因為個人風格, 所以心路歷程跟廢話很多, 請見諒.
-
音響真的很難.
困難到我們往往見山不是山,玩到半途覺得見山是山
但才以為見山是山了, 誰知道轉個頭, 見山又不是山了.
這一路上有些燒友腿痠了,選擇下山.
有的燒友還在攀爬的路上
有的燒友爬著爬著, 就離大家而去了 (懷念Dopin大)
有的燒友從僻壤小徑找到了山中的世外桃源, 最後山長什麼樣子也不重要了
有的燒友把山洞經營的有聲有色, 甚至呼朋引伴蓋起山寨當山大王了.
當然也有一開始就沒認清楚山是什麼, 把土丘當成山, 然後自稱山大王的.
以上這些誰比較厲害嗎? 其實到最後就跟聽感一樣
人終究會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聽感, 然後賦予它意義.
至於要不要用個人的意義去糾正或否定他人, 也只是個人的選擇而已.
為什麼說音響真的很難呢?
第一,
它是一個太過年輕就走向衰老的產業.
近代音響產業的發展不過是這幾十年的事情, 百年前留聲機時代我們就先不討論.
因為音響並非生活必需品, 所以產業規模始終不大
產業規模不大, 吸引到的研究人才就少, 產業進步的速度也相對較慢
音響又生不逢時,
遇到全球生活方式改變, 現代人因為生活空間日益狹窄, 娛樂媒體又輕便化,
接觸到傳統音響的機會、對於音響的需求也就更少了
音響也不像手錶、藝術品、名酒、名車、奢華服飾一樣
具有簡單且方便的交流、炫耀功能.
車子可以開出門、手錶衣服可以穿身上、酒可以交流擺譜、藝術品可以炒作
音響呢? 平時沒事不會讓人到家裡, 總不能把後級背身上出去散步吧?
想當然爾, 投入產業者少、使用者少, 導致產業成長進步速度奇慢無比
交流圈也是, 很多討論與問題其實五年十年十五年前就在板上研究過一輪了
但因為完整的系統性資料不多, 這十幾年來的玩法器材觀念也不斷修正調整
又不是每個老燒友都會把最新的見解跟人分享討論(我自己也是, 到後來實在懶了)
許多新進的不同產業背景的燒友, 因為有著對自身專業領域的自信
所以用其產業的專業來分析音響圈的對與錯.
但因為語言的表述有其極限, 大家擅長的表述狀況又不同,
又因為每個人體驗過的聲音、機器、線材都不相同,
每個人家中環境也不一樣, 且音響近年愈加昂貴, 能經歷到的東西又更少了
導致大部分時候其實都在雞同鴨講,
台式教父孫東寶牛排在討論教父牛排, 五味醬在討論松露醬, 三得利角瓶在討論響三十年
並非何者誰優誰劣, 畢竟取向本來就不同,
只是都體驗過,到最後終於心中下定論的人
實在少之又少.
更遑論體驗過後能不能有定論呢? 那就進入第二點了
第二點,
音響有多難?
數位技術晶片的演進、類比端被動元件的選擇、
機器內線材的使用與調整、家中供電與接地的處理、
家中聆聽環境的調整、器材震動的處理
還有各家品牌的搭配
更別說音樂錄音、撥放軟體的差別
每一個環節的難度之高, 單一博士跟教授、玩家都未必有自信非常通透了
更遑論每一項參數全部加起來排列組合, 到底要怎麼通曉這些知識?
甚至在網路上隔空抓藥判斷對方的系統或是器材哪個地方有問題?
就算是大學教授聲學博士, 或是音響廠商、DIY販售者、資深玩家
究竟是真有實力篤定某個原則一定對, 他人是錯誤
還是只是困於自己的社會地位與顏面, 或是銷售需求等原因
才能輕輕鬆鬆毫無壓力的指稱他人是錯誤呢?
有深入玩音響的燒友應該都有感觸, 問題常常發生在我們沒想到的環節
很多時候經驗分享也只能盡可能的把部分參數確定,
建議對方在自己能掌控的參數內調整, 最後找到當時最適合的聆聽狀況.
更別說音響難就難在有時早上晚上聲音不一樣
初一初五聲音不一樣
換線第一天跟一個月後聲音也不一樣
Windows一更新聲音也不一樣
跟女友分手時心情差聲音也不一樣
連資深玩家都要一段時間慢慢調整、聆聽, 對比不同時期的狀態
甚至自我聆聽方式的調整、見解的進化、有沒有去過現場音樂會與演唱會
才能一步步離調出平衡的聲音越來越近
甚至更常出現的狀況是:
終於調平衡了! 但手癢一升級, 一切又要重新來了...
體驗過的器材、線材、聆聽的經驗、交流的心得
以至於數位技術、或是晶片技術等研究
都只是在幫助我們強化對於聲音的理解與調整時的掌握度
用單一原因(如數位技術就是OOXX啦) 或是單一身分、經驗、
來過度否定多項目的討論, 我覺得對解答問題或是交流經驗的幫助非常有限
往往到最後只是變成周經月經年經式的戰文
然後讓願意討論的人變得越來越少而已
所以什麼時候能有篤定的定論呢? 我目前覺得只有兩種狀態.
一種是天賦異稟又財富滿盈又興致勃勃所以對音響已經全部通曉了
一種就是其相反, 就如股板有些鄉民在嘲笑李佛摩霍索羅斯或巴菲特等人投資不行一樣.
至於有些人會舉在近年QE後因為市場資金氾濫, 音響圈也極端M型化以後
出現的一些什麼金奧丁線、千萬級線材, 那種實際提升已經跟價格落差太遠的東西
或是一些真的唬爛太過頭明擺著在騙錢的東西
來證明其能明辨好壞的慧眼或是其專業
甚至進一步佐證他們的東西才是天地良心
我覺得這就像看到李佛摩最後破產自殺, 進而而連他前半生的巨大成功也一併嘲笑
或是看到幾個電視上的諧星級分析師如透抽長之類,就說分析師都是北七一樣
撇開有些出於行銷目的或是同行相忌這麼做的,
我們也許可以尊重且體諒其經營上的辛苦
但這種判別方式對於自身玩音響這件事, 我覺得幫助實在不太正面.
第三點, 其實是第二點的延伸, 來聊聊一些小的技術與經驗問題.
這十幾年來有在板上交流的燒友應該不少有類似的經驗
當年還在念書或是剛出社會,手頭很緊繃, 也還沒開始玩二聲道
大多是從鐵三角、SR60、SR80、HD650一路慢慢玩
起初只是手機、電腦、iPod, 好一點的還有當年的Kenwood或是SONY旗艦座機
當時的變因很少, 機器也沒什麼地方好換線材, 耳機直接插機器, 就是聲音的全部了
所以當時的討論都是在各家的聲音特色, 適合的音樂屬性等.
後來隨著市場上的新東西越來越多了,
或者說那些東西一直都有,
只是我們的手頭也逐漸寬裕到可以把一體機換成DAC加耳擴,
更別說後來的小器材調整, 再慢慢玩到高階耳機或是轉戰二聲道
在這個過程當中除了玩家的等級一直在提升,
相關的商業模式或是產品也在提升.
比如說早期玩耳機時, 應該難以想像現在玩耳機
竟然連線材在導體搭配、披覆、絞繞甚至接頭上
都有這麼多可以提升的地方.
我記得早期的接頭, 不管是耳機6.3 3.5 還是機器的RCA等
大多只有磷青銅 黃銅之類的選項
當年的ATL也只不過是用ETP紅銅就可以賣好幾倍於人的價格
誰知道後來連OCC等級的接頭都出現且價格合宜呢?
當時笑說:線材只是用來導電、接頭只是用來導電, 廠商出那些東西只是騙錢
的燒友們, 如今又怎麼想呢?
以上這些我想表達的是:
不管是器材、線材、甚至是軟體,
其實一直都在緩步進步(當然也有些廠商在走回頭路...)
許多東西對於聲音的究竟有沒有影響、有沒有正面影響
都是在過程中才慢慢被發現
而且就算有正面影響, 當時的市場接受度、價格, 足不足以讓這個東西普及
普及後有沒有出現問題等
都充滿著大量變因, 用新否定舊, 或是用部分變因否定整體,
或是用單一領域的技術來否定聲音會帶來的變化時
常常會讓討論變得停滯不前或是充滿無謂的衝突
尤其是每個變因往往需要在細節上仔細討論才能聚焦,
加上我們又不是每個變因都能充分掌握, 以至於常常雙方或多方講了半天,
也沒討論出個什麼結果
甚至常常出現一堆泛泛之論或是拿張飛打岳飛
原本好好的分享與討論變成吵架跟嘲笑嘴砲
實在是件很可惜的事情
有些老燒友也是因為這樣, 逐漸懶得討論, 不想討論了
都已經走到桃花源了, 還要跟在登山口買零食吵吵鬧鬧的登山客分享什麼呢?
所以說音響實在是件困難的事情
甚至以上這些問題,
單純用機器量測能完全解答嗎?
我覺得也許總有一天可以吧, 但現在依然有許多侷限.
而耳聽為憑呢? 一群人盲測, 或是燒友聚在一起ABT會不會更接近真實呢?
我覺得不能說沒有幫助, 但其實也相當困難.
首先,
盲側用的器材、盲測地點的電源、空間處理, 還有整體的搭配,都有足夠的水準嗎?
比如說, 用原先就不夠敏感或是搭配不當的器材, 或是調性本身就不合的器材
來測某段線材的效果, 往往會得到:
"有改變啦! 但不大."
"我分不出是改變還是改善."
"好像變難聽了"
然後這些結論就會被當成這對線材的定論
最後佐以統計學或是科學的證明:
"科學上證明這東西無用, 因為線材只是拿來導電的, 用小黑線跟紅白線就好了"
"統計上也是這樣證明, 燒友們都聚在一起測試過了"
但這真的正確嗎?
如果是細節呈現力本來就不高的系統, 能呈現多少變化呢?
如果原本聲音就不平衡了, 東西上去會變更平衡還是把缺點放大呢?
像是原本就偏薄偏亮的系統, 再上鍍銀線或純銀線, 會更好聽還是難聽呢?
更別說除了器材外, 聽的人對於音響與音樂的理解到哪裡了呢?
我們都不免經歷過只追求碩大的中頻或是超撩人的高頻或是嚇人的低頻的階段
也曾對大量的細節、直白無味 "感覺很中性很還原" 的東西著迷
能經歷過這些, 逐漸的知道與思考:
因為聲學反射, 每個音樂廳與演唱會的不同位置, 聲音也都不同
甚至錄音與後製的方式變化, 也讓聲音不同
更別說完全的還原現場未必好聽, 過度的美化雖然討喜, 但聽久了也失去樂趣
了解這些並細細思考後,一步步讓器材與搭配走到心目中的平衡
所謂的平衡不是什麼都一樣或是索然無味,
或是量測出來的線都是平整完美的,
而是對照自己當前的喜好與可掌握的資源,
搭配出一套"符合自己喜好, 也知道哪裡不足, 不過當前很足夠了" 的系統
你要喜歡聽交響樂的燒友硬去搭一套油歌系統
或是去嫌棄油歌燒友的系統怎麼男聲不夠滄桑?
不是彼此折磨嗎?
Sonus Faber好還是B&W好? 或是要JBL?
還是Wilson Audio比較好?
還是一定要上到Kharma才是好?
Misson、Wharfedale的喇叭或是老35A便宜就不好聽嗎?
這些哪有一定的?
空間的合適度考慮了嗎? 其他器材的預算足夠嗎?
會不會買了Kharma喇叭最後只能用Cambridge綜合擴大機推?
不是Cambridge的擴大機不行, 而是這樣的搭配有點可惜.
當然, 逐漸到位也是個玩法, 開心就好.
東扯西扯講了一堆, 該結尾了
回到最初板友的問題:
"CD好聽還是串流好聽?"
其實齁
自己家裡慢慢用心調整的話, 都不會太難聽啦...
別人家的串流就算比你家的CD好聽
你會每天在他家聽嗎?
但是多去別人家還有音響店聽,也常常去音樂會或是演唱會聽
我覺得對玩音響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XD
※ 引述《icekiba (冰ㄐㄅ神超譯泥馬皮卡)》之銘言:
: 原文怒吃
: 這討論串『原本』宗旨是在於討論
: 『聽感』差異
: 後面有點歪樓了
: 我希望下面的討論可以跟聽感有關
: 謝謝
: 然後就是本篇文章自己的心得就是
: 大部分的人(沒有統計過)包含我
: 說黑膠 CD轉盤 還有 HDD(傳統硬碟
: 的聲音比較溫潤或是有類比味
: 這些東西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
: 會旋轉或者是因為會震動
: 所以才有那種聲音
: 當然一樣沒有科學根據
: 當成『唬爛』的就好
: 題外話就是
: 也是有那種沒有類比味的
: 黑膠系統跟CD轉盤系統
: 跟
: 也是有類比味的電腦、數位轉盤、串流機
作者: hito21 (come3哈密瓜)   2022-01-21 18:16:00
微微的顫動感~ 是很舒服的~ 我相信~ 但要影響音訊 我懷疑~反證法也證過了~ 科學上是沒問題的~ 剩下舒服快樂就好~
作者: icekiba (冷風寒)   2022-01-21 18:23:00
你是不是歐印元宇宙雖然很不想講這句:音響很簡單,懂平衡與擺位就破關…這樣大概會被一堆人幹瞧吧…嘆
作者: Reshiram ((′・ω・`))   2022-01-21 18:59:00
沒聽但我上網查了一堆資料o'_'o
作者: icekiba (冷風寒)   2022-01-21 18:59:00
這是很好的回問方式XD
作者: ddik32 (睡覺睡到飽)   2022-01-21 19:04:00
以前都會說"聽了才知道",聽一次可能還不夠,還要聽個好幾次才敢說大概知道。現在已經變成"看了就知道",看過了就不
作者: icekiba (冷風寒)   2022-01-21 19:06:00
聽一次就夠了就跟我講的一樣 懂平衡跟擺位就破關了 所以一次就夠了
作者: ddik32 (睡覺睡到飽)   2022-01-21 19:07:00
用去聽就知道了。該慶幸人類又開始進化了嗎
作者: icekiba (冷風寒)   2022-01-21 19:07:00
看了就知道我後面也是用看的就知道擺位...痾...
作者: mark80219 (Mark)   2022-01-21 19:28:00
推 我覺得音響最難的是經驗累積大多需要靠$$去堆疊...
作者: evadodoya (口責口責)   2022-01-21 20:00:00
交朋友就對了 其他不重要
作者: icekiba (冷風寒)   2022-01-21 20:12:00
去家訪吃水果喝飲料就好
作者: alpac (艾爾帕)   2022-01-21 20:15:00
價格合宜的OCC接頭是?
作者: Roa (Roa)   2022-01-21 20:32:00
https://youtu.be/LhZLiynR0wI 今天看到,血流成河!!
作者: GLUESTICK (口紅膠)   2022-01-21 20:45:00
我知道Amazon Basic喇叭之類的無腦買下去就對了大企業挑出來的東西不會是雷包
作者: edcnjerry (Jerry~H.S.~)   2022-01-21 21:07:00
@Roa 真的是血流成河
作者: revolc01 (revolc01)   2022-01-21 21:47:00
那怎麼大家對sony那個SA-Z1不太買單?
作者: fankylaw0968 (哆啦西瓜)   2022-01-21 21:49:00
我滿有興趣ㄉ 但一直沒去聽 不過我最不能接受的是他的外型...
作者: bt092001 (一條魚)   2022-01-21 22:06:00
純好奇,上面那篇影片,樓主為何不信學術專家反而覺得市井商人是對的?而且別說頭偏移幾度,你知道光量產的那些擴大機,製程偏移你真的聽得出來嗎?同樣的產品光電子訊號還有直流就有可能+20%~-20%偏移,這種情況每一台都能聽出來嗎?
作者: comipa (綾崎若菜家御用)   2022-01-21 22:29:00
SA-Z1我試聽過,真的很難用.稍微角度歪一點整個聲音就變..
作者: djboy (雞尾酒)   2022-01-21 22:36:00
量子正紅啊 https://reurl.cc/AKONMjhttps://www.zhihu.com/people/dai-yu-xiao-72 鬼斧的履歷他上一份工作是 Audio Precision & GRAS
作者: nicejeffery (想放鬆心情~)   2022-01-21 22:48:00
真的有人玩音響然後說線材沒差的?我只是買條siltech入門廠線270p接上訊源下巴就差點掉下了
作者: bt092001 (一條魚)   2022-01-21 22:50:00
專家的定義嗎,應該至少受過該專業領域所要有的學科知識訓練,並且有該領域解決問題甚至研發之能力,甚至投稿期刊受其他學術專家檢視,這應該就是跟商人最大的不同
作者: fankylaw0968 (哆啦西瓜)   2022-01-21 22:52:00
XDDD 好 我覺得你說得對
作者: revolc01 (revolc01)   2022-01-21 22:53:00
靠流量賺錢的人講的話, 能信幾分呢~
作者: djboy (雞尾酒)   2022-01-21 23:04:00
現在音響設備設計生產都靠他賣的儀器,他的話能信幾分呢?
作者: fankylaw0968 (哆啦西瓜)   2022-01-21 23:06:00
我覺得超過100分
作者: yamatai (迴避性人格障礙症)   2022-01-21 23:22:00
事實上不同的小黑線聲音真的不一樣包覆層硬度不同,填充物不同,導體純度不同,粗細不同所以在我看來專家嘲諷的是他自己的無知
作者: bkzell (生為飛翔)   2022-01-21 23:34:00
最後就是回到盲測,聽得出來就買,哪次不買
作者: chiyoda (博愛的千代田提督)   2022-01-21 23:39:00
有的人只信聽感,科學和聽感衝突時,直接排斥科學
作者: broskwlin (kkww)   2022-01-21 23:43:00
喇叭耳機發出來的聲音終究是要自己用來聽的 前面再如何鑽研計較(聽數據排分) 你終究還是用聽的啊
作者: chiyoda (博愛的千代田提督)   2022-01-22 00:10:00
只靠"聽"的人對科學一知半解的人很多,其實科學都解釋過了
作者: icekiba (冷風寒)   2022-01-22 01:04:00
科學怎麼樣很重要嗎 我們是消費者 為毛一定要懂那些奇怪耶 我就不懂車怎麼製造怎麼設計的 還不是能開車
作者: LIONDOGs (LIONDOG)   2022-01-22 01:12:00
科學論點後來被推翻的情況也不少見,很多量測不出來的東西也許是現在的技術還沒到那邊
作者: bt092001 (一條魚)   2022-01-22 01:16:00
所以I大這裡的盲點就是當你對於你使用的東西技術力東西懂得越多時候,就是更容易判斷出是否合理啊,就越不容易被廠商業務洗啊今天開車一樣道理啊,業務一樣跟你宣這懸吊多棒多好,你自己試過了也覺得可,但是技術背景玩家的就不吃業務那套直接針對去確認採用的技術或是架構就能判別出性能啊
作者: icekiba (冷風寒)   2022-01-22 01:22:00
我幹嘛在乎懸吊多好 他不會開到一半熄火就好...我講白話,我就是不在乎那些 很難理解嗎? 我就無知我就文組 我就爛.jpg
作者: Reshiram ((′・ω・`))   2022-01-22 01:29:00
以前常問的,好聽的關鍵指標是什麼,現在有解了嗎
作者: icekiba (冷風寒)   2022-01-22 01:29:00
好吃的關鍵是什麼 醬汁嗎
作者: bt092001 (一條魚)   2022-01-22 01:36:00
那就是你的消費模式我無法評論,至少我這邊生活圈知道朋友那些玩車玩電視時候會在乎技術規格。to R大那我想知道甲跟乙覺得好聽的關鍵指標是否一樣?
作者: icekiba (冷風寒)   2022-01-22 01:37:00
我玩音響只在乎好不好聽 謝謝指教喔
作者: Reshiram ((′・ω・`))   2022-01-22 01:38:00
所以要我去看一堆不一定有用的測試參數去買東西 ok那 電視每個人喜歡的色調又一樣了?
作者: icekiba (冷風寒)   2022-01-22 01:41:00
R大你不懂他在講什麼 他就是在講「玩那些東西就是要去研究規格」UCCU
作者: revolc01 (revolc01)   2022-01-22 01:43:00
規格再漂亮 還是凹不過客戶的一句話
作者: icekiba (冷風寒)   2022-01-22 01:43:00
每個東西都要研究規格是不是 吃牛排以前問產地是否? 料理方式??? 用的廚具製造商???WTH 哪來那麼多好奇寶寶
作者: bt092001 (一條魚)   2022-01-22 01:46:00
所以是你買這個產品目標的關鍵指標啊,你要色準就會去選高色準的產品,要高幀數就會選高幀數產品啊。要對比就選oled ,音響同理啊,當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時候就是選擇你要的關鍵指標啊
作者: Reshiram ((′・ω・`))   2022-01-22 01:48:00
所以又回到 我覺得好聽 我覺得好看嗎...
作者: icekiba (冷風寒)   2022-01-22 01:49:00
哈哈哈哈 UCCUR大 你根本無法理解他
作者: bt092001 (一條魚)   2022-01-22 01:51:00
不是。而是假如說今天這個產品有四個技術指標。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時候技術力只能達到兩種時候。是不是端看你的應用哪種指標是你必要的。
作者: icekiba (冷風寒)   2022-01-22 01:54:00
R同學對於電視只在乎好看 你很難理解嗎?
作者: bt092001 (一條魚)   2022-01-22 02:08:00
所以只能說我們消費模式不同,我就是屬於打破砂鍋研究下去的類型,確認哪種技術指標適合我的應用,如果剛好是小弟熟悉領域就會更刁,從家具家電裝潢我真的無一不是這樣研究後才下手
作者: icekiba (冷風寒)   2022-01-22 02:09:00
只能這樣
作者: friedpig (烤焦棉花糖)   2022-01-22 02:26:00
多了解就是能夠做一定程度篩選阿 永遠都要憑直接感覺要有很多時間慢慢去試耶...盡量科學化數據化就是盡量讓寶貴的時間用在刀口上阿 不然排列組合那麼多 要全部都試過是真的不容易
作者: icekiba (冷風寒)   2022-01-22 02:31:00
那我可以講 那些名牌喇叭 有一半以上測量數據都很差 可以不用去聽了??? 不用聽的選喇叭是否???另一半測量數據好的喇叭 就我所知 都超過1百萬 ???? 我預算不夠怎麼辦這時候 又開始折衷 選可以接受的???? 那一開始的提案????
作者: friedpig (烤焦棉花糖)   2022-01-22 02:34:00
神奇的二分法 他只是輔助選擇的工具 怎麼變成唯一解了那妳時間有限的時候又要聽哪些喇叭? 沒全部聽過要不要不要買了? 要是沒聽到得更好怎麼辦?
作者: icekiba (冷風寒)   2022-01-22 02:35:00
原來是輔助工具阿 抱歉誤會了XD
作者: friedpig (烤焦棉花糖)   2022-01-22 02:35:00
從百元喇叭到高級喇叭到底有多少 百元數據爛就爛? 聽過?
作者: icekiba (冷風寒)   2022-01-22 02:36:00
我講過類似的 從聽過的喇叭中選一個不會後悔的我沒有講百元的喇叭數據爛...請問您從哪裡推出這個結論的??
作者: friedpig (烤焦棉花糖)   2022-01-22 02:38:00
沒阿 我就好奇都不數據化或科學化 到底要從什麼標準開始聽
作者: icekiba (冷風寒)   2022-01-22 02:38:00
我用聽的 您覺得不妥 那我不強迫您喔從音響店訪問開始^ ^
作者: friedpig (烤焦棉花糖)   2022-01-22 02:42:00
音響店推薦給你的也是他自己的數據跟經驗總結的東西
作者: icekiba (冷風寒)   2022-01-22 02:43:00
您可以要求試聽指定牌子與型號喔 音響店老闆很好的
作者: friedpig (烤焦棉花糖)   2022-01-22 02:44:00
盡可能多了解就只是減少走彎路的可能而已 現在東西百百種 多一種工具能加減篩選就加減用 不是大家都這麼有時間
作者: Reshiram ((′・ω・`))   2022-01-22 02:58:00
我同意頻率響應,電壓擺幅,靈敏度這些很明顯的影響。可是舉例那個小數點比我存款還多個零的失真,我不懂跟聽感的關係,那這需要納入選購依據嗎工具要拿正確的啊,難道要拿溫度計去量積雪深度嗎
作者: friedpig (烤焦棉花糖)   2022-01-22 03:14:00
每個人對工具認知不同摟 畢竟這領域真的了解太少還很多"玄學" 到底是不是拿溫度計去量積雪也沒那麼明確
作者: icekiba (冷風寒)   2022-01-22 07:46:00
所以可以跟我講那個頻段凹陷還是突出的時侯聽起來比較甜嗎抱歉 量不到
作者: borisaladin (趴趴~)   2022-01-22 08:26:00
大推F大這篇 14年燒友看文字敘述心有戚戚焉
作者: icekiba (冷風寒)   2022-01-22 14:46:00
越過山丘要買Ruby mountain
作者: chiyoda (博愛的千代田提督)   2022-01-22 19:08:00
音響難但沒想像中難,看你有沒有心去學習並接受新觀念
作者: icekiba (冷風寒)   2022-01-22 19:15:00
已經講過搂 音響很簡單 懂平衡跟擺位就破關喔
作者: Reshiram ((′・ω・`))   2022-01-22 19:23:00
用看的什麼都簡單呢
作者: filet (無力中)   2022-01-25 05:46:00
要科學不就盲測,偏偏用耳朵收貨的人又過不了更別說人的耳朵還會退化的,你確定你年輕聽的聲音是你老人聽的聲音?
作者: a951l753vin (qmo.shuo4)   2022-01-26 03:40:00
過不了什麼 講話好好講啊...人耳會退化我知道 所以你想表達什麼?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