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聲晚了的中秋節快樂XD
圖文好讀版: https://roakuo.com/2022/09/rel-s812-review.html
==前言==
在器材和線材大整治之後我自己對系統的表現還算滿意,安心退燒了一陣子
但是人就是喜歡作死,自己跑去Focal旗艦店試聽二當家Stella Utopia EM Evo。正所謂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中高音的差距還算是可以接受的範圍,但低頻真的是差太多了
以同樣聽THE FIRST TAKE版的紅蓮華來說,那鋼琴和我在家裡聽的是同一種樂器嗎!? 還
放了幾首不插電的歌曲,那鼓聲差距也是極大。整體的氣勢和包圍感真的好,讓我重新思
考了一下升級的方向
(其實行程是去聽甯哥嚴選鸚鵡螺,但還是熟悉的Focal最對味)
由於裝潢和設計的關係 (空腔電視牆、木作天花板、木地板和書房打通),有別於正常家
中常見的駐波太轟的問題,我家倒是一直低頻太少
雖然使用的喇叭Sopra N2靈敏度有91db,一開始只使用一體機Lyngdorf TDAI-1120也能把
中高音推的還行,但是低頻完全就變成書架喇叭甚至還不如這樣
後來一系列的操作,換了擴大機、前級管、裝了IsoAcoustics GAIA,各種線材都是在把
找消失的低頻和厚度找回來
一系列操作後已經進步非常多,但是Room mode所導致的70hz凹陷和60hz以下快速滾降還
是無法克服
這問題我想有幾個解法
1.根據SBIR(喇叭邊界效應)把喇叭放在客廳正中間,或者貼牆面放犧牲音場縱深
2.換比喇叭還貴的綜擴 or 前後級
3.居家空間大改造
4.買顆超低音補85hz以下的頻段
雖然我不是數學家,但選項4聽起來很不錯對吧?
然後就有了這篇
==開箱==
上網查了一下,有別於大部分超低音以劇院為主,來自英國的REL Acoustics算是比較專
精於兩聲道的超低音廠商。外加去音響展實際體驗後真的覺得很不錯,就約了試聽
這邊也感謝REL代理商和經銷商提供免費到府試聽的服務。但這招和借線材一樣險惡,聽
過差異後真的回不去。有預約真的就要有花錢的打算,請謹慎預約 (?)
這次選的是REL S/812。S系列的中階款式,也是官方推薦搭配Sopra N2的建議型號
(不知選哪種,可以用官網Speaker Pairings查: https://rel.net/speaker-pairing/ )
原本是想要選小一號的S/512,若放沙發後面效果不好的話還可以擺到音響櫃前面那邊
(老婆底線: 超低音和喇叭不能放超過音響架)
好險放沙發後面聽起來完全OK,不會有低頻從後面發出的感覺,所以S/812就留下來了
接下來看一下SPEC
REL S/812
型式:12吋封閉式主動式超低音
單體:12吋低音x1、12吋被輻式低音x1
擴大機:NextGen5 D類 800瓦
低頻延伸:19Hz(-6dB)
尺寸:430 x 455 x 514mm(WxHxD)
重量:34kg
因為很重的關係,建議移動雙人搬運不然會閃到腰,旁邊很貼心的有附上把手可以抓
底部的部分代理商有特別說,如果需要換墊材的話建議放個黑金石就可以。因為原廠有特
別設計底座是直向的,去抑制橫向的震動
如果又自己放個類似IsoAcoustics的腳墊基本上就破壞這種結構了,也算是省了一筆錢
(?)
之前查資料就知道很大一顆,但實際看到真的比想像中還要大,真的是要先度量一下家中
是否有地方可以放
(是說這也是客廳唯一可以不影響美觀和動線的位置,所以我家位置其實沒得調整)
另外也是由於美觀和動線需求,我採用的是無線式連接,加購了AirShip無線模組
這模組該支援的輸入也都同樣有支援,特別是也有REL特別的High Level Input。直接把
輸入接在擴大機的喇叭輸出,不需要Sub out, Pre out或是High pass filter等設定
線材的部分使用REL原廠專用線。不過接擴大機那端可能為了方便調整長度,要自己剪皮
然後用裸線的方式去接 (原廠升級線明明附Y插)
真的太醜只好去找小李換了個漂亮的Y插,看起來舒服多了! 心靈上覺得聲音有更好一點
(?) 另外原廠建議要獲得最佳的音質還是建議使用有線傳輸,畢竟原廠自己都有出貴鬆
鬆的升級線了
代理商這邊也說其實這超低音換電源線是有差,但是只是補最後一哩路,比較有升級感的
還是換訊號線會比較明顯
不過為了家庭和諧我還是先用無線模組先
後面板的部分除了輸入比較複雜以外,可以調整的地方不像是其他廠牌那麼多
主要只有三個,音量大小、分頻點和相位而已,這後面聽感的部分再詳述
最後放上一張實際配置照
因為可擺放位置的關係,我的超低音是放在皇帝位後面且往背牆打。其實方向還是可以測
試一下,不過如果為了美觀的話好像也沒啥選擇XD
然後最大的缺點就是在書桌用電腦的時候低音會太強,如果真的認真要做事的話還是會先
把超低音關掉一下
其實神奇的是只要超低音音量不要開過大,即使就坐在它旁邊也不會特別感覺低頻是從左
邊過來,確實融合得很好
(也可能是因為擺位方向的關係,低頻都是用反射的方式傳回來的?)
==聽感==
試聽的當下就有直接各種開關超低音做AB Test,最大的差異我覺得是音場和包圍感
原本覺得自己的系統包圍感已經算是不錯,聲音已經擴散到整個前方區域超出喇叭邊界。
但是一開超低音之後才知道什麼是真的寬廣、充滿空間的包覆感
除此之外所有的樂器也明顯變得更大隻,形體更為明顯。而低頻的位置也清楚了,特別是
聽交響樂,鼓和大提琴、Double Bass等樂器在左邊還是右邊可以更明顯的感受到,存在
感更強
Visions Of Prokofiev這首原本右邊悠悠的鼓聲,除了存在感變強和位置更為明確外,敲
下去的力度、飽滿度和後續的震動感好上許多
https://i.imgur.com/SAO8lKv.png
流行快歌也不會有問題,快速、清晰且扎實的低頻表現,音量設定適中可以兼具拳拳到肉
的扎實感但又不會轟。不過正常來說聽交響、不插電適中的音量換流行就會有點過強,好
在可以直接調整音量
其實加了超低音之後可以更小聲聽是我覺得另一個最大的優點
原本系統因為低音降滾的關係,想要有很讚的低音就是要開很大聲才行,但相對中高音會
變得太大聲,以我個人習慣的音量比較小這樣無法久聽
現在只要抓到中高音正好的音量,低頻再獨立調整就可以了,相當方便
https://i.imgur.com/O1fz53y.png
鋼琴和低音提琴的表現不用說已經符合原本的預期,就找更進階的管風琴試試看
差距真的明顯。開了超低音之後會有個極低頻的嗡聲充滿空間,然後連外圍的餐桌都在震
動。關掉之後就整個包圍感和能量感直接消失,只剩微微的一點聲音
https://i.imgur.com/AzNloev.png
除了低頻肯定是變好以外,中高頻方面聽起來也有進步
特別是密度或說凝聚度的部分明顯更為扎實,線條更為清晰一些、人聲的水分也好上一些
,毛刺感更少。不過厚度的部分沒有如預期的改善很多,只有加一點就是,這點還是要靠
其他器材克服
(這不是說超低音會影響中高頻的頻響,而是在一樣的中高音表現之下,低頻過少聽起來
就容易乾刺亮,過多就容易覺得人聲退或是轟到聽不出細節,一個相對聽感的平衡)
==量測==
說到頻響,可以看一下有無超低音的比較。分頻點設定在80左右,可以看到綠色線把70hz
的凹陷拉高了4db左右,60hz的peak也向下拉了一些,讓整體曲線更為平直一點
原來50hz以下消失的低頻也補回來了,雖然因為room mode一定還是有些高低但已經改善
很多
(安裝的時候廠商都會幫你設定好和測試,不過我個人比較龜毛會自己再測一次)
設定上最重要的還是分頻點。不過這部分設定就真的需要有量測工具會比較方便,有時候
設定上會比較不直覺
舉例來說,如果直接使用喇叭低頻下限34Hz來設定,肯定無法cover room mode裝了也無
感
而直接設定在凹陷的頻率效果也不一定會如預期。像是我家100hz也有個小凹,我分頻點
調到100多(紫色線),結果量測出來反而是60和80Hz有個peak且100Hz還更凹。而調整在
80Hz附近就很剛好,該補的都有補到
音量的部分我覺得就直接用實際聽感來調整就好,這個比較偏個人喜好一點
相位只有0和180兩種
差異巨大其實直接用聽的就很明顯了,量起來也是,調整相對簡單
==結論==
主動式超低音真的是CP值很高,想一想光是Sopra N2換成低音大1吋的N3價差就高達30萬
,打個七折也要21萬
而且低頻下限還只有從34->33Hz而已,更不用說要換到12吋低音的喇叭要有多少空間、多
少錢且依舊會被SBIR影響
雖然換喇叭這件事應該不能直接這樣類比,但是對於想要改善極低頻表現的人來說,主動
式超低音絕對是最簡單且便宜的好選擇
當然低音很吃空間配置,真的建議可以的話還是實際在家裡試聽過才知道是否有幫助,或
至少自己先量測過自己的空間知道問題點會比較好
最後
如果問說弄了一個超低音是不是擴大機那些錢也可以一起省下來,反正推不出來的低頻就
給超低音處理就好? 我個人測試結果來說當然會比原來好,但是整體還是有差
畢竟超低音也就是最多補到120Hz而已,少了的東西還是會少
舉例來說,當初低頻不夠好換了根Telefunken訊號管有顯著改善,但缺點是高頻偏暗外加
凝聚度比較差。弄了超低音之後就想換回原管Sovtek 6922取原來中高頻清亮、解析好的
部分做一個搭配
但換回後超低音音量要多轉大2格左右才較為平衡,整體聽起來低頻的力度和表現依舊還
是會差TFK管一點、厚度也是。只能說少了的東西就是少了,沒有比較沒有傷害
所以結論,未來DAC和擴大機還是可以繼續升級的 (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