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無論是家用/車用音響都是主打多聲道系統
用於電影觀賞,個人對於多聲道的環繞效果給予正面肯定,會彷彿身歷其境。
而音樂聆聽真的有必要追求多聲道嗎?大家都知道喇叭數量不是越多越好聽,但現在的車
廠都是講求沈浸式的音樂享受,動不動就12-16顆喇叭。雖然調音會是重點,但現在的音
源都只有立體聲居多,曾經流行過的DTS/SACD多聲道音樂,自從線上音樂串流服務竄起也
沒落了。
大家怎麼看待多聲道搭配音樂體驗這一塊?沈浸式就代表音樂好聽嗎?還是只能體會虛有
其表的虛擬環繞?
作者:
yys310 (有水當思無水之苦)
2023-09-04 12:00:00還以為apple music讓這更好取得了
作者:
icekiba (冷風寒)
2023-09-04 12:04:00音源過少,侷限
作者:
notj4 (notj4)
2023-09-04 12:13:00所以蘋果的目前新進音樂串流,也不是100%有環繞效果版本嗎?
重點是不要把他當作欣賞最好音質的方法 把atmos當作帶入錄音現場的工具就好 他合成出來的效果基本上就是用你的喇叭模擬當時環境的反射音或提廳堂感 不一定是音樂本身仔細想一下 聽音樂的時後你的人又不是站在樂團正中間大家繞著你拉樂器 所以atmos到底環繞甚麼要思考一下
Apple music的功能叫杜比全景聲,感覺也是比較偏虛擬環繞?
作者:
chiyoda (博愛的千代田提督)
2023-09-04 12:25:002聲道相比多聲道,在空間感包圍感等..嚴重不足
不管貧國的杜比全景還是atmos都是合成出來的居多 不用在意名詞差異
作者:
chiyoda (博愛的千代田提督)
2023-09-04 12:27:00真實中央聲道又比2CH虛擬中央幻像來的好,多聲道比2聲道理想的多
然後提一點 除非是最頂級的實體藍光dolby truhed 不然你在串流聽到的都是壓縮很多的杜比多聲道
作者:
Makeinu (Makeinu)
2023-09-04 12:30:00apple music和tidal的atmos是真的可以輸出給環擴解碼為多聲道的,這很多人都實測過了,包括我自己
ms大說到重點,無損的多聲道音樂檔案都是很大的,要透過串流平台播放肯定需要經過嚴重的壓縮
把它當成mp3等級的音樂後製就好但我要說啦 耳機界幾乎已經沒啥人會在乎airpod max的環繞效果了 有點曇花一現喇叭因為劇院派本來就很大一坨 這塊還有得玩
作者:
hope951 (分說、不分說、不由分說)
2023-09-04 12:34:00同樣影片,實體音效還是贏過串流,但贏不多
作者:
hope951 (分說、不分說、不由分說)
2023-09-04 12:36:00聽歌的時候,還是要看訊源,原始音源是兩聲道的話那兩聲道來聽比較適合,多聲道給多聲道
你能收集多聲道dsd 的話那是真的最優解 出了沒有天空聲道除了
作者:
Oswyn (Oswyn)
2023-09-04 12:48:00但現實中多聲道單要比肩立體聲成本高漲 中置還卡螢幕體且多聲道強項是空間感而非細節,這點很吃虧
SACD那種多聲道就是有空間又有細節不過已經沒人要玩ㄌ
作者:
Oswyn (Oswyn)
2023-09-04 12:53:00純音樂多聲道優勢不大,不過影音結合做的好會有不同感受
作者:
jhs1213 (...)
2023-09-04 12:54:00atmos我只當另一種表現方式,通常就只是聽個新鮮人聲從中置出來的超級少(apple music上的) BD似乎也是?
作者:
yys310 (有水當思無水之苦)
2023-09-04 12:56:00不過兩聲道的空間就痛苦了 多聲道更難的感覺
電影人聲87%從中置出來吧如果是演唱會BD因為環境複雜 人聲中置佔比就少了 但會看演唱會bd只是求有聲音跟回顧現場感互動感而已 聲音本身是就很爛
我之前研究,技術面上硬體已經成熟而且價格便宜,軟體缺少整合性(免費)。
作者: Zyar (Zyar) 2023-09-04 13:12:00
看完覺得真慘
作者:
icekiba (冷風寒)
2023-09-04 13:15:00演唱會就是聽台下觀眾唱歌阿
作者:
jhs1213 (...)
2023-09-04 13:21:00錄音都還是開分錄 人聲用phantom center只是混音選擇...
電影一定要多聲道是因為環境直接音要從不同方向來(飛機聲 引擎聲 後方槍擊聲 那是直接音的合成 音樂atmos則是收到非直接音(前面說的 你人不會站在樂團中央跟樂團打架 所以除了中置重低音有直接作用 其他都是送給你當時錄音場地的環境音
作者:
jhs1213 (...)
2023-09-04 13:22:00(前陣子買的Ado的演唱會BD 人聲是從中置 還驚訝了一下)音樂的atmos算是分兩種吧,1.是演會會那種 環繞都只是氣氛音 跟少許回音 2.是拿原素材重新混音成Atmos 會把一些樂器或聲音拿到 環繞去撥...
如果拿原始立體聲混成atmos那真的是意義不明 貧國現在比較多原生有錄atmos了
作者:
jhs1213 (...)
2023-09-04 13:28:00每物件單獨錄音,其實都一樣?
作者:
yys310 (有水當思無水之苦)
2023-09-04 13:30:00要發行atmos要重新混音吧...用算的也太懶
作者:
jhs1213 (...)
2023-09-04 13:40:00拿原素材重混,只要錄音時是單獨錄音就可以通用
作者:
Oswyn (Oswyn)
2023-09-04 14:00:00多聲道系統通常中置也強不起來 就發發人聲有優勢
作者:
icekiba (冷風寒)
2023-09-04 14:18:00中置就補足中間發音的空洞而已二聲道沒有中置中間的聲音消失是正常的,左右各唱各的不就這樣,直觀
電影或YouTube 人聲87%啊 中置很重要重低音也是
作者:
icekiba (冷風寒)
2023-09-04 14:31:00電影本來就適合用劇院
聽音樂兩聲道就玩不完了,多聲道適合電影,針對音樂沒什麼優勢
作者:
yys310 (有水當思無水之苦)
2023-09-04 16:31:00立體聲內容也不會就是兩聲道錄音
作者:
Makeinu (Makeinu)
2023-09-04 17:05:00就算是live也不會是在觀眾席收音
作者:
gladopo (glad)
2023-09-04 17:40:00主要還是來源少,如果日後一堆原生atmos當然可以
多聲道系統聽立體聲錄音跟多聲道錄音,應該兩碼子事空間的殘響,用多聲道的直接音來重現,會比雙聲道用房間的反射音來模擬,還要精準吧?可調性也大很多就算是soundbar也是用「多」單元來配合房間但是目前最大宗回放設備是「手機」,還是單聲道居多我想這就注定多聲道錄音不會大眾化...接上藍芽耳機也才兩聲道回放...
我很難想像網紅直播跟爆紅歌曲之類的最大眾作品,會提供杜比全景聲格式
大部分流行音樂都是單聲道錄音吧,製作人混音的時候就可以決定各個聲音物件的位置,製作成杜比全景聲的版本,現在歐美的新作品幾乎都有混atmos的版本了
我聽得一堆藍光歌劇都完整5.1聲道吧...說不想要多聲道想想大合唱的氣勢...不過花費直接X3....後環繞喇叭線長度....先安心2聲道....XD
AirPods配合Face ID掃描耳郭3D結構,實現的個人化空間音訊,效果我認為是相當不錯,串流stereo對比atmos,有點像是8K SDR對比4K HDR,我會選擇後者,感官上真的可以帶來截然不同的體驗
作者: Zyar (Zyar) 2023-09-04 19:21:00
蘋果音樂對於部分人而言真的好像平行世界
Zyar大一語點破,看來我見識還是太淺了 哈哈...CrosstakerYu大講得我心癢癢
如果有家庭劇院的話請務必試試,AirPods體驗可以,聽慣喇叭的話很難滿意XD
就算訊源沒有atmos也能靠算法硬套上去 真的很強大
現在算法真的蠻強的了,我環擴都固定開上混,幾乎都有加分
作者:
dai26 (dai)
2023-09-05 09:57:00有構建好實體多聲道家庭劇院,選擇多聲道的multi stereo其實效果蠻好的,的確能增加沉浸感
作者:
mp5good (─ ─”)
2023-09-05 17:17:00再過兩三年應該九成的音樂都會是atmos mix目前Spotify和微軟還有google在談在這幾個平台放atmos
除非壓縮技術能再提升,不然只能犧牲音質來換空間感另外車用音響/Carplay/AA尚未支援Atmos技術,多聲道和沉浸式感覺只是噱頭
作者:
elguapo (HPHT Synthesized)
2023-09-05 22:49:00我常拿同時有發行 Apple Music DD+ Atmos 和實體藍光 TrueHD-Atmos 的內容示範給我的訪客聽,基本上 DD+ Atmos音質還行,大約有藍光的八成,調整的好一樣能很享受。汽車音響是最近推動 Atmos,值得觀察,但沈浸音樂在家用系統來說並不是噱頭,而是很紮實的理論實踐。
實體光碟可行,但串流平台音質目前不太ok想當初我剛玩DTS,看到音響點燈(DTS)的興奮感,結果沒多久就沒落了,希望Atmos真的是未來
作者:
elguapo (HPHT Synthesized)
2023-09-05 23:01:00DD+ Atmos streaming 覺得不太 Ok… 我個人看法是回放方式是否有遵循規範。聲道數一多,變數也會變多,若純照自己的想法去搞,恐怕會造成難以管理變得難聽而失望。所以建議是每個環節都遵循規範設置,再來評論是否OK。
作者:
chiyoda (博愛的千代田提督)
2023-09-06 11:46:00推e大分享空間感比音訊壓不壓縮重要的多,空間感好不好立即聽的出來,可是256k和無損很難分出來的
遵循規範也沒用 如果喇叭差異太大 音壓一樣 音色是割裂的 況且有很多人連dsp 都不能接受我建議買11隻Mbl 101x聽應該就ok了我自己是財力有限 空間有限 擺位也不可能遵循itu 只好中置環繞用垃圾加減聽聽我聽過最好最統一的多聲道系統是基於grimm mu1的 但我買不起 且他也不是atomos based第二好是在文鴻的全套german physiks 旗艦四件式雙低音柱怪獸 配全套同廠書架當環繞 非常宏偉 超低音音樂性空間感頂天 聽過後再聽其他劇院系統都嚐不出味道了
作者:
yys310 (有水當思無水之苦)
2023-09-06 14:49:00好想再聽German physiks 可惜他家都不擺了*指音響展
很難找到合用的 很多HiEnd廠商是沒有出中置的 又不可能拿書架或落地當中置 沒有場地 我的前置7-80萬 中置最後只能草草找一個我認為好推聲音又夠厚的dali 旗艦將就一下但要為了可以有高檔配套(例如sonus faber有整套劇院搭配 去找自己不喜歡音色的前置 憑良心講應該不會有人去做重低音倒是音色銜接問題不大 JL, Rel 音樂性好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