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持續在建立個人挑選喇叭的原則,
在上一篇「您音響的啟蒙老師?」中,
我發現「某英國音響研發工程師的碎碎念」,
這一系列文章還蠻值得細讀的,
因此帶著「音響工程師會怎麼挑選喇叭?」的問題意識,
嘗試把這些文章整理出一個頭緒。
作者是香港人,英文名叫Harry,會彈鋼琴,發燒友到英國讀聲學工程。
畢業於Univ. of Salford,教授是Tervor Cox,
擔任過三家音響品牌的R&D
他說他最喜歡的是Constant Directivity設計的喇叭,
即喇叭的離軸聲波頻譜和軸向的一致,只是聲壓相對減弱。
例如他自家設計的喇叭和K__的產品。
這種設計可以大幅降低Early reflection對音色的影響,
在不同環境的表現都比較穩定。
目前市面上大多兩音路書架喇叭都有中低音單體和高音單體,
Directivity mismatch的問題,
例如他之前工作過一段時間的M______A____,
離軸頻響和軸向不一致時,
反射音就會對音色和結像產生壞影響了。
以上兩段有關喇叭均勻指向性的描述,
可說是全系列的一半精華。另一半是空間處理。
全部讀完可說精華在喇叭和空間。
沒有特別提到換擴大機、解碼器、線材、墊材、量子和玄學等其他事物。
他是這麼說的:「讀完聲學開始工作後,我對玩音響器材多少失去了興趣,但就很熱衷
設計和製作喇叭」
回到指向性問題,
如果喇叭指向性不一致會發生什麼問題?
有年作者參加AES(Audio Engineering Society) Conference,
的某高級監聽音箱品牌展示活動,
強調產品響應平直而且Linear phase,
用同一首歌從小書架到落地逐一播放,
大家都能發現各型號音色不一樣。到底哪個才準?
這就是沒做好離軸控制會發生的問題。
這種只強調軸向極為平直的喇叭只適合在錄音室用,
因為錄音室近距離聆聽、喇叭大幅Toe-in,
房間有做吸音處理,聽感由直接音主導。
若拿來家用就沒那麼適合,
因為家用環境還會有早期反射(Early reflection) +
殘響場(Reverberation field) + 不同頻率的駐波產生的壓力分佈(Room mode)
等來影響聲音。
那這種離軸控制沒做好,或說指向性不均勻的喇叭要如何發現?
從Spinorama 圖上可以明顯看出。
要找Sound Power Directivity Index(Sound Power DI),
如果有一個峰值,
代表指向性不匹配(Directivity mismatch),
這通常發生在分頻點附近。
有些廠商即使知道自己設計的產品有問題,
但因為過去已經有一段歷史,有了自家的聲音特性(House Sound)
且取得商業上的成功,
所以也不會貿然大幅改變產品設計和聲音取向。
有些喇叭頻響曲線非常凹凸不平,
但還是可以好聽,
只是空間處理要非常費心。
最終好不好聽要看Estimated In-Room Reponse 這條曲線,
計算方法是12% Listening window + 44% Early reflection + 44% Power response
作者建議可以從量測資料中排除有共振問題的,
指向性銜接不良的、諧波失真太高的,
來收斂喇叭選擇範圍。
最後作者提到,
喇叭不純粹是科學工程問題,
還要考慮工業/外觀設計師、老闆要求、開發時間限制、市場策畫、
市場定位和噱頭、還有成本。
對我而言,喇叭先挑指向性均勻的/有做好離軸控制的。
不要買到那種用理念在包裝或名聲很大會改變大家聆聽意見的。
例如紅酒,很貴不好喝說:「我喝不懂」;
很便宜不好喝說:「這酒真難喝。」
說道這,回想起之前人云亦云,踩雷的經驗,
真是不勝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