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自己聆聽習慣和空間,對於管機總有著一些先入為主的偏見,猶疑了很多年,直到
3年多前因緣際會在自己系統上試了管機後,就...中毒了。
目前除了前級為了操作感及擺放空間考量,仍使用晶體機,系統的兩部唱放以及後級擴
大機都全數管機化。
什麼是管味?
我聽到的是質地精純透明、極度迅速的反應速度、宛如訊源直通喇叭的暢快感,演奏的細
微表情、轉折都鉅細靡遺,只要一下針或按下play鍵,樂音立即快速塞滿整個空間...這
些特點,即使是很高價都晶體機都不容易做到;只能說,有一些對於管機的迷思是自己給
自己的障礙,例如:管機僅韻味、必暖必糊、底躁大...,其實真正遇到設計精良且適合
自己的器材,這些都不會是問題。
當然,管機還是有一些先天上的極大限制,就是推力了,畢竟現代高效率的喇叭並不多;
骨董喇叭效率雖高,但要重播出複雜的聲部、具權威感的鋼琴觸鍵,其調整和所需空間又
絕非一般玩家可駕馭。
轉述吾友、也是台灣頂級真空管唱放製造者所述:
「真空管質地精純透明但是要推力足,同時又保有上述優點非常困難,而晶體機則剛好相
反。」
所以,受限於我的空間、聆樂習慣以及喇叭效率,目前尚沒辦法使用單端管機,只能用PP
機,但時間若到,會有那麼一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