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換了 DAC,從 RME ADI-2 換成 Benchmark DAC3,簡單的分享一下心得。
故事先從 RME ADI-2 說起。
幾年前板上慢慢出現了護板神機 RME ADI-2,我也覺得好奇,這台聲音好嗎? 適合我的系統嗎? 當時我用的 DAC 是很簡易的 DAC,因為花錢總是要花在刀口上,所以思考了一陣子,也在板上爬著各種心得文。
那時候去了一個樂友家聽了他的系統,雖然他沒有用 ADI-2,但是不知為什麼覺得,我系統的瓶頸好像真的在 DAC,覺得自己系統聲音不夠紮實,不夠立體。(現在覺得我可能想像力太豐富),然後又請教了一些樂友,基本上在這個價位帶都還很推薦 ADI-2,第一當時價格還沒起漲,定價好像是 38000,音響店也會給一些折扣。另外有樂友的整套系統跟我同個走向,他用了 ADI-2 覺得還不錯,所以進入升級的考量。
終於跑去音悅試聽,還帶著自己的CD,用他們的入門兩聲道 (我覺得應該是入門,只記得是美國書架喇叭,擴大機是甚麼都忘記了),聽了以後覺得真的有差,可以買。那時候音悅還代理了另外兩款五萬以下 DAC,在他們部落格寫過文章。我聽了不同的 DAC,以聲音取向來說 ADI-2 最適合我。
ADI-2 的聲音中性,四平八穩,三頻比例也算均衡,樂器的音色也沒有問題。將簡易的 DAC 換掉以後,整體系統聲音力道和札實度都提升了,細節變得更多,沒甚麼不滿意的,所以 ADI-2 服役蠻久的。ADI-2 一來我就換掉原廠的電供了,一般來說原廠電供都很陽春,不打算花時間比較。
後來為什麼想換 Benchmark DAC3 呢? 周遭也有樂友用 Benchmark DAC3,也比較過,覺得 ADI-2 和 DAC3 在各自的價位帶中都很好,但是 ADI-2 無法上打 DAC3。DAC3 會贏在細節,細膩度等等。當然,作為一個樂友也都會有 GAS (Gear Acquisition Syndrome) 發生的時候,所以一旦想到應該 (其實哪有甚麼應該,就是 GAS) 提升系統的時候,開始密切注意二手市場,Benchmark 畢竟還是小眾,搜尋了二手市場紀錄,賣的少,買的也少,只能以等待不變應萬變。終於收到了二手,也改好了 DC in (一樣的,原廠的電供很陽春),用原先給 ADI-2 的電供繼續給 DAC3。
DAC3 的差異,DAC3 聲音收得更乾淨,或者說更精準。聽鋼琴的時候,會發現有些樂段音符與音符之間是分更開的,或者說其實有短暫休止符。聽起來節奏更明顯。
聽感上,稍微俐落一些,細節量和解析度,再高 ADI-2 一些,ADI-2 沒有很差。所以高出一些
一段合奏的音樂,豐富感更高,然後不同聲部再清楚一點。DAC3 高頻活潑一些。
以前 ADI-2 的價格跟 DAC3 在不同價位帶,可用預算來選擇,如果後端沒有很透明,應該 ADI-2 也可以,不一定要 DAC3。最近 ADI-2 又再次漲價了,DAC3 則價格維持,兩者靠近,看願不願意花多一點買 DAC3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