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hiardy (精實‧強悍‧七三八)》之銘言:
: : → birdy590:應該有明確定義的不是"颱風天", 而是"極端天氣" 07/31 15:16
: : → birdy590:事件後復興的新 policy 其實也就是這個方向 07/31 15:23
: 極端天候狀況,就是因為能見度風向風速雲幕等等因素綜合起來。
: 還是那句話,不需要針對天候名稱去設定,
: 應該對應該針對特定的風向風速(和變化量),
: 能見度,雲幕高,和機場及其助航裝置去設限。
: 達到這些條件的,即便不是極端天氣,一樣要有限制。
的確,很多限制標準都不能用陸上颱風警報來作為規範
我自己在港口工作
也很多人都誤會
以為只有颱風會造成停止作業限制
但是台灣是季風氣候
在季節轉換時會有突然的強風出現
如果天真的以為沒有颱風就不會有極端天候
就一定會中獎!
但是‥‥
「應該針對特定的風向風速‥‥設限」
和「用陸上颱風警報來作為規範」
兩者並不相違背或衝突
這次事件
我工作地點的很多工人、領班都覺得很扯
雖然他們的工作只是陸上警報發佈時對作業設備錨定
就像颱風時機場地勤人員對地面飛機錨定一樣
但是他們都經歷過颱風的可怕
對交通工具來說颱風最大的威脅不是豪雨
機場和港口也鮮少下雨積水
而是變化不定的強風
陸上警報時甚至能把人吹走
而且風向瞬間就會改變
短時間把一個起重機吊臂轉360度都有可能
事件的當時澎湖1715才解除陸上警報
飛機卻已經在澎湖準備降落
(這邊要更正一下,事故發生當時已經是19:XX了
當時澎湖已經解除陸上警報,但是台灣海峽還是在海上警報範圍
這個也蠻奇怪的!)
陸上颱風警報最主要的目的是擔心強風吹動物品造成傷害
那何以飛機降落不擔心有物品飛動撞擊
更不擔心風向突然轉變?
這次事件突顯出航空主管機關和航空公司
封閉保守的文化
許多現行的規定和作業規範根本無法確保飛安
另外說一下
許多網友在面對質疑時
總是丟一句:「一切以飛安調查報告為準。」
面對民眾質疑相關單位的處理時
又說:「飛安會對飛航事故之調查,旨在避免類似飛航事故之再發生,不以處分或
追究責任為目的。」
既然調查報告還沒出來
那網友質疑的就不是飛安調查報告
我們難道不能質疑未來「以處分或追究責任為目的」的其他部份?
事件發生後一堆人把過去旅客霸佔櫃檯咆哮的新聞和這次事故連結
可是這次的事故根本沒有任何旅客施壓放飛
更沒有霸佔櫃檯咆哮
一開始把調查報告視為無限上綱
現在又說調查報告不以處份究責為目的
這種說法到底想維護誰、悍衛什麼?
我想公理自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