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ntupeter (ntu dove)》之銘言:
: 自從桃機單跑道運作後不時有航班擁塞問題,說真的我看了實在很不爽。
: 台灣公務體系效率實在爛到不行,比如說平交道往往柵欄放下要三四, 甚至七八分鐘火車
: 才來,我在日本的經驗是平交道一堆,但放柵欄一分鐘內火車就來。
: 航管也是。
: 全世界單跑道運作最頻密的倫敦格域機場,去年平均一天起降近720班次,平均每小時處
: 理近55班次(wiki資料,可能是有宵禁,桃機還沒有呢)
: 另外是啟德。
: 啟德關場前人次2950萬,國際旅客世界第三,貨運量世界第一,當時的航管效率可以每小
: 時引導36班飛機起降,但考慮到周邊惡劣的環境可以說是極強了。
: 圖更勝字,附機張圖為證,看看人家的效率為何。
老飯新炒,上週就想要回這篇文章,但是太忙了,沒空可以詳細說明。
在討論跑道容量時,必須要思考三個問題,分別是:
1. 跑道幾何條件與導航裝備
2. 機種混合類型
3. 空域條件
在討論桃園機場的問題時,通常很少想到很重要的一個干擾因素:松山機場。
對,你沒看錯,就是松山機場。
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松山機場距離桃園機場太近,跑道方向又與桃園機場差異很大,
如果各位把松山機場的跑道方向往西延伸,就會發現,這條延伸線穿越桃園機場上方。
穿越上方沒什麼了不起的,但最大的問題是,距離只有17海浬。
因為這麼近、因為方向交錯,所以桃園機場東邊的空域,目前整個讓出來給松山。
在松山沒有航空器運作的時間,雖然東邊的空域可以使用,不過為了噪音問題,
原則上飛航程序還是在桃園機場西面的空域,東面還是盡量減少使用....
那麼,為什麼以前沒有這個問題?
因為桃園機場的機場需求量已經創下歷史新高,別說是桃園機場地面容納不了,
空中有限的空域更是捉襟見肘。
過去國內線非常蓬勃時,因為國內線有許多都是螺旋槳飛機,
所以飛機的前後間隔可以抓得緊密一點,
現在,塞的是桃園機場,機種幾乎都是噴射機,但是又少一邊的空域,
我只能說,現在的航管員,面對只有一座跑道、只有一邊空域的國際機場,
他們可以拼出現在的效率,在全球應該已經是名列前茅了.....
所以,縱使有全球最好的裝備和航管員又如何?
沒有足夠的空域,這些問題依舊存在,縱使有三條跑道,沒解決空域的問題,
容量增加的幅度其實還是有限的。
(當然,一定會比雙跑道的狀況好,可是就不是多蓋一條又可以多一條的概念)
另外,影響桃園機場跑道容量的,還有另外一個起飛後直飛3海浬的程序限制,
都已經在沒有空域可以用了,起飛後又必須保持直飛,
可以用的空間就更少,容量也就更受到限制了.....
要解決這個問題,是不能單純討論桃園機場,必須要把松山機場放進去一起考量的!
(必要時,也還要考量新竹空軍基地、以及桃園龍潭基地的干擾)
小弟趁著今天的空檔,也完成了寫很久的一篇兩機場容量互動的文章,
如果大家對兩座機場的容量互動有興趣,也歡迎來看我另外寫的分析文.....
http://fabg.pixnet.net/blog/post/42012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