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董事在法制運作上確實有許多可以討論的地方。
但先撇開部分國家直接由法律規定工會可以直接指派人選進入董事會的制度不談。
我們來看看,工會要透過買股票的方式,取得一席長榮航空的董事需要花費多少成本好了。
來看看長榮航空最近兩次的董事選舉:
(1) 2017年,一席獨立董事的最低當選權數是1,863,722,153。
(2) 2014年時,一席董事的最低當選權數是1,936,256,804;一席獨立董事的最低當選權數是1,746,610,216。
按照公司法198條,董事選舉採取「累積投票制」,也就是「股東會選任董事時,每一股份有與應選出董事人數相同之選舉權」。
而長榮航空共有9名董事,所以把上面的當選權數除以9,可以發現:
(1) 2017年,要選上一名獨立董事要207080239股,也就是最少大概要有207080張股票。
(2) 2014年,要選上一名董事要有215139644股,也就是最少大概要有215139張股票;要選上一名獨立董事要194067801股,也就是最少大概要有194067張股票。
從上面可以知道,當選一席董事最少需要大概19萬張到21萬張股票,
用現在長榮航空慘到不行的一股7.9元來算,你大概需要15億台幣才能買到一席董事。
用2017年長榮空服員罷工的時候,工會會員人數約2000多人,代表每個工會會員要出80萬台幣,工會才能買下一席董事。
看完如果還覺得要工會拿出15億,每個工會會員拿出80萬,買一席董事才叫「工會團結」,不然就是「勞權自助餐」,就要被酸是「小公主」,還拼命要帶風向,我也真的是呵呵。
另外,有人說為什麼工會不公開徵求股東委託書?
撇開徵求委託書要有一定的持股門檻好了,工會一旦開始徵求委託書,你當資方是塑膠做的?資方不會爭取委託書嗎?
另外,難道以為公開徵求委託書的成本很低嗎?
查一查現在有幾間上市公司的工會透過徵求委託書取得董事席次的,你就會知道到底有多難了。
何況,從長榮航空的股權結構和董事會組成等現實面來看,長榮航空是由張榮發基金會、長榮集團各公司嚴密地交叉持股,外人沒取得更多的股權或是徵求到更多的委託書一定無法當選。
我真的也很好奇,這些整天酸人家勞權自助餐的人,究竟背後的動機跟原因是什麼?
多數台灣人都是受薪階級的勞工,看到別人團結爭取勞動條件提升的時候,不支持無所謂,但還要一直酸團結的勞工真心讓人很不理解。
還是其實再帶風向跟酸工會的人都不是被雇用呢,是僱用別人呢?或是跟資方有什麼關係呢,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