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閒聊文裡chiman版友的分享,這篇主要是用音樂跟文化的層面來探討為什麼BTS會紅,
覺得蠻不錯的,大家可以一起了解前因後果~
堅持韓國傳統 幫助BTS打破市場規則
Vulture: How BTS’s Embrace of Korean Tradition Helped Them Blow Up
https://goo.gl/efdsj8
過去20年,K-pop已經在國際間發光發熱,但「K-pop」的明確定義,大家仍是爭執不斷。
如此難下定論是因為K-pop中,所謂的「Korean」的界定並不是很明確。K-pop之所以是
K-pop是因為他們是由韓國(大多數是)藝人所演唱,那這之外的該如何界定?BTS新專輯
《Love Yourself 結 Answer》中的主打歌《Idol》或許給了一個答案。將《Idol》稱之
為「韓國傳統音樂」或許有點牽強,但這首歌大量地使用助興和聲,這是韓國傳統音樂
裡,在歌詞與歌詞之間、為引起觀眾注意的額外嘆詞(像是歌詞裡的「嗚哇 真棒」和
「哎喲喂 真棒 」),除了歌曲本身之外,《Idol》的音樂錄影帶也有七個成員穿著韓
服,在韓國傳統建築跳舞的畫面。
像BTS在歌曲及影像製作中加入韓國傳統元素的手法,在K-pop中並不常見。從2000年代
初期發展開始,K-pop一直在企圖融入當地市場。因此,第一代進出國際市場的K-pop團
體為了提高知名度,並沒有花多少力氣在彰顯自身韓國特質。進入國際市場時,他們推
出英文、中文或日文歌曲,並在該市場受訪時使用當地的語言,為音樂,他們也找上瑞
典作曲家。這樣的改變,讓K-pop從早期徐太志與孩子們—— 一個被認為是建立起韓國
現代流行樂基礎的團體,韓國文化在他們音樂中隨處可見 —— 進入了完全不同的時代。
《Hayeoga》是徐太志與孩子們在1993年時推出的第二張專輯主打歌,融合牙買加式饒舌
、重金屬及韓國傳統音樂。而他們第三張專輯的主打歌《Dreaming of Balhae》則是為韓
國半島統一發聲的一首歌,音樂錄影帶是在靠近南北韓非軍事區、前共產黨黨部拍攝。
將韓國文化及傳統音樂加入西洋流行樂的音樂表現方式,最早可以追溯到韓國流行樂的
起源。1974年,人稱「韓國搖滾教父」的申重鉉,發表了著名的《美人》,一首使用韓語
五聲音階所製作的歌曲;知名吉他手金秀哲是第一位不斷地並且系統性地追尋韓國音樂及
西洋流行樂融合的歌手,他的高人氣讓他得以在1988年首爾奧林匹克運動會及2002年日韓
世界杯足球賽時,登台表演。這樣的表現方式由韓國地下樂團所延續,像是Second Moon
和Jambinai充滿歡慶氛圍的現代化韓國傳統音樂,讓他們登上2018年平壤冬季奧林匹克
運動會的舞台。
然而,韓國偶像團體及嘻哈藝人對這樣子的融合卻是不願意的,前者是因為擔心傳統音樂
在國際市場的接受度,後者是為了做出讓美國聽眾能理解的「道地」嘻哈歌曲。雖然如此
,還是有少數幾首加入韓國傳統文化元素。偶像團體Vixx的《桃源境》,音樂中使用了韓
國傳統樂器伽倻琴,而音樂錄影帶則是出現韓國傳統服飾及配件;饒舌歌手Nuksubshanee
則是將韓國文化完美融合嘻哈音樂,《Bulhandangga》是2014年韓國音樂大賞的得獎作品
,由Nuksubshanee和Naachal、P-Type和MC Meta共同製作,歌曲巧妙地使用韓國傳統說唱
技巧。
只是這些音樂(或許撇除Vixx的《桃源境》)都沒有在韓國以外的市場受到迴響。BTS的
《Idol》和其他歌曲不同的地方在於:他們在推出《Idol》之前就已經登上美國告示牌
Hot 200冠軍,在國際市場受到廣大歡迎。大多的K-pop歌手前輩在站穩腳步後,都以更加
融入當地市場的方式活動—— 像是BoA在2003年取得日本告示牌單曲榜冠軍後 —— BTS
卻選擇加強自身音樂的韓國文化比例。BTS似乎很清楚,他們不能照著K-pop歌手前輩做,
也不能像個美國男孩團體。
在BTS美國本土的成功之前,K-pop的在地化策略似乎有一層遲遲無法打破的天花板。K-pop
早已在國際間造成轟動,但就算他們的音樂已經針對美國市場製作,美國電台還是不願意
播放韓國音樂。BTS之所以能夠比其他早期的K-pop歌手更上一層樓,是因為他們走了完全
不同的路線:他們和歌迷一起成長,並在過程中展現完全真實的一面。然而,他們在美國
市場依舊持續地面臨考驗:僵固的制度讓他們無法取得正式認可,BTS在2017年年底並未
得到葛萊美的任何一項提名。Jeff Benjamin,美國告示牌K-pop專欄作家認為,BTS是有資
格在葛萊美的世界音樂類別取得獎項的——非常有企業精神的點子,但對這個美國最受歡
迎的男孩團體來說,並不是很適合 ——在這個不利的情況下,BTS在音樂中加入韓國元素
的手法,或許幫助他們克服在地化策略的限制(嚴格說起來,《Idol》中非韓國元素的其
他部分也不是來自西方,像是他們大量使用的gqom節奏是源自於西非。)這是一種展現他
們對於自身韓國文化認同的宣示,而不去在意獎項評委會怎麼想。
將徐太志與孩子們的《Hayeoga》和BTS的《Idol》拿來比較的話,可以稍微看出這25年來
K-pop和美國流行文化之間的有趣變化。《Hayeoga》的音樂錄影帶從梨泰院的夜店開始—
— 梨泰院是首爾多重文化融合的區域,許多非裔美國人會在這裡向當地人炫耀自己舞步
—— 現場主角因為被現場其他跳舞的人挑釁,於是找來徐太志與孩子們,他們開始向人
們展現舞技,最後得到眾人的認同。相反地,《Idol》裡BTS和Nicki Minaj的互動,BTS
並非要取得Nicki Minaj的認同,Nicki Minaj也不是為了「教育」BTS而出現,他們更像是
在互相交流:Nicki Minaj的片段中,透過使用韓字所拼成的英文歌詞字幕來展現韓國美學
。就算徐太志大膽地將韓國音樂加入西方流行樂,他也很清楚1993年的美國音樂產業是取
得國際市場成功的關鍵要素,但在2018年,當BTS成為世界上最炙手可熱的男孩團體,成功
要素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翻譯:[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