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圖有文網誌好讀版→http://goo.gl/U28Jlp
泡芙媽咪之前偶然在黃醫師的粉絲團看到講座訊息
就把它當成預習課程報名參加了
雖然講的有很多是親子教養的課題
但是我覺得可以事先知道也很棒
所以分享上來給大家喔~
一開始黃醫師就提到
寶寶健康的身體來自於健康的家庭
從夫妻吵架的原因來做切入點
一、睡眠不足
這個部份其實是在寶寶剛出生時影響最大
可是寶寶在3Y前最需要的就是依附感跟安全感
所以不能經常更換主要的照顧者喔!
二、媽咪的產後憂鬱
1.荷爾蒙作祟
2.體態的變化
3.身分的變化
4.孩子的表現當做媽咪的成績單(這是針對全職媽咪)
5.丈夫、婆婆及親戚的冷言冷語
所以醫師教我們讚美三部曲:
不只是媽咪對自己、爸比對媽咪喔!
將來對爸爸媽媽對寶寶也是一樣的三個步驟
透過讚美來讓媽咪知道自己耐心、貼心、同理、溫柔等特質
媽咪也要適時地為自己「按讚」!
尤其全職媽咪不用把寶寶的一舉一動太放大
黃醫師提到可以檢視的方法是:
先停下來想想,現在這個在意的點3、5年後還會在意嗎?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放下吧!
三、教養不同調
之所以會因為教養不同調而起爭執,原因有三:
1.與孩子相處時的經驗不同
2.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
3.原生家庭的文化不同
而面對這種種的不同,爸爸媽媽可以單獨在寶寶睡了、不在身邊的時候
和彼此聊天、分享彼此與孩子相處時的個別狀況
當然我們還是不可能對對方的處理直接認同
所以當我們沒辦法馬上認同對方的處理方式時
1.確定孩子沒有危險,比如說對方正要拿起利器對小孩不利
2.避免直接阻止對方的處理過程
3.真的看不下去就離開現場吧!
4.在事件結束後與對方溝通
孩子青春期以前,其實爸爸媽媽對他們而言就是神
所以爸爸媽媽
1.眼光要放遠一點,不要逞一時之氣
就好像上面提到對教養寶寶的自我堅持一樣
2.定期舉辦家庭聚會,傾聽不同聲音
3.尋求第三者意見
其實以上兩點醫師有另做分享
某些時候如果對孩子的教養不同調
或是在訂立家裡的規矩、規劃假日的行程時
也可以找孩子一起討論喔!
4.訂立教養目標
寶寶6M大就可以感受家庭緊張的氣氛
所以爸爸媽媽要定期與另一半約會,聊聊家庭瑣事以外的話題
因為夫妻和睦是孩子最大的祝福
這邊黃醫師也有提到泡芙阿母之前在林氏圖書講座分享的
可以在孩子面前吵架,但是要在孩子面前和好喔!
在同理心這部份醫師還分享
沒有在兒時被同理過的孩子,以後也無法同理別人
所以當寶寶或爸爸媽媽有任何情緒時
可以發洩,但也要讓孩子知道
在事件結束以後向孩子解釋清楚
最後醫師分享了聖經當中大衛與哥利亞的故事
藉由故事醫師帶出了幾個結論
其中稱讚7:1原則,指的是7分稱讚、中立;1分規勸
醫師還建議現場的爸爸媽媽
回家以後可以列出每一件孩子讓他們「看不順眼」的事
列出清單後,兩人討論
選擇最重要的兩件事做為當週的規勸目標,
發生其他事時都要視而不見!
對孩子的負面言語可能會讓孩子因為單一事件而以為自己就是什麼事都做不好
自己就是永遠都做不好
自己就是這麼不好!
二、放手,孩子會學到更多
三、孩子穿上你的盔甲後,連走路都很困難
所以不要為孩子一味地設想他最適合的路
而是開放給他選擇的空間
把他放在適當的位置
讓他覺得自己在這個家庭、社會是有貢獻及存在感的
因而邁向一個有目的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