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看到版上好幾位媽媽求助寶寶不肯親餵,
當時很想分享我和寶寶努力許久的經驗,
無奈時間一直擠不出來,
今晚趁著兩小孩沒呼喚我,
趕緊把握時間PO文。
因為文章很長,我只將重點貼過來,
全文請參考
上篇:http://rainymom0306.pixnet.net/blog/post/366467867
下篇:http://rainymom0306.pixnet.net/blog/post/366817970
【寶寶拒吸乳房的原因?】
國健局整理如下:
1.餵奶時間不對
比如寶寶仍想睡覺或是讓寶寶哭鬧很久才餵奶。
2.寶寶生病或疼痛
例如餵奶時壓到頭部(因為產鉗或真空吸出造成的瘀青處)。因此當媽媽試著要餵他吃母乳
時,他就大哭及抗拒。鼻塞或嘴巴痛 (黴菌感染,或是較大寶寶長牙時)。此時寶寶可能
吸一下就停止,並哭鬧。耳朵發炎,吸奶時會使耳朵疼痛加劇而拒吸。
3.有時餵母奶使寶寶不舒服或受挫折
● 曾經以奶瓶餵食或讓寶寶吸安撫奶嘴。
● 因為寶寶含乳不良或是乳房腫脹使寶寶不好含,沒有得到足夠的奶水。
● 寶寶在吸奶時曾有不好的經驗,例如媽媽或幫助的人粗魯的壓寶寶的後腦勺,想要矯
正寶寶的姿勢,這個壓力讓他想反抗。
● 喝奶時曾有巨大聲響的驚嚇。
● 長牙期寶寶喝奶時不小心咬到媽媽乳房時,媽媽因疼痛大叫而驚嚇到寶寶,或媽媽使
用一些導致疼痛的處罰方式,訓練寶寶不可再咬乳房。
● 媽媽在餵奶時一直搖晃自己的乳房,或是拍打寶寶的背部,干擾他含住媽媽的 乳房。
● 限制餵奶。比如只在固定的時間餵奶。
● 由於奶水過多,寶寶可能吸幾分鐘後,當奶陣來的時候,就嗆到或哭著放開。
● 早期吸吮協調的困難。(有些寶寶要花較多時間才學會吸奶)。
4.只拒吃一邊乳房
常見的問題可能是乳腺炎使乳汁味道改變、或是一邊乳房形狀比較不一樣、奶水流速不同
等。讓寶寶沮喪而拒吃母乳的可能原因包括:
●和媽媽分開,例如:當她開始上班時。
●新的照顧者,或太多照顧者。
●家庭常規的改變,例如:搬家,拜訪親戚。
●媽媽生病,或是乳房感染。
●媽媽月經來潮或懷孕。
●媽媽氣味的改變,例如:使用不同的香皂、香水,或是吃不同的食物。
●媽媽用藥(如避孕藥),飲食(不喜歡某種食物的氣味)。
只是表面上但不是真的拒吃母乳
1. 一個新生兒尋找乳房時,他的頭由一邊轉到另一邊,好像在說"不"。
2. 四到八個月大的寶寶很容易分心,例如:當他們聽到聲音時,他們可能停止吸吮。
3. 在一歲後,寶寶可能自己離乳,這通常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我的寶寶拒吸乳房的可能原因】
●對流速非常挑剔。
她喝奶容易被奶陣嗆到、到了後奶流量太小也不歡喜,
也就是說,奶的流量太大不行、太小也不行。
●觸覺敏感。
喝奶喝到一半如果剛好尿濕了尿布,小屁屁觸感不對,
她會堅持一定要換完尿布才考慮要不要繼續喝奶。
對於奶瓶也只願意接受一款奶瓶、一款奶嘴,
我試了幾款寬口徑奶瓶,包含NUK寬口徑、Pigeon貝親母乳實感、AVENT親乳感,
寶寶只願意接受貝親,奶嘴只接受小圓洞M,拒絕S,Y字洞有時接受有時不接受。
●嗅覺敏感。
我身上只要有一點不一樣的味道,寶寶也會拒絕乳房,
比方說乳頭受傷擦羊脂膏、身體太乾擦潤膚油或乳液,
甚至生理期來的微弱氣味也會造成寶寶不肯接受親餵。
【混淆期,十二字訣助我度過:心情放鬆、諮詢專業、不要放棄】
一、調整目標:
因為姊姊母奶喝到兩歲半,自然離乳,所以一開始我覺得我也應該讓妹妹擁有同樣的機會
,這樣的目標帶給我壓力而不自覺,另一半一直告訴我:「現況的決定權不在妳,是妹妹
決定的,如果真的因此沒奶,妳以後可以告訴她是她決定的啊!」是啊,也許妹妹只是體
貼媽媽,知道媽媽的體質在賀爾蒙不穩定期容易過敏,想早日還我舒適的生理狀態也不一
定?
我想,既然一時擺脫不了擠奶生活,我就把餵母奶的努力時間改為半年吧!擠奶擠到妹妹
六個月大,副食品計畫也決定從四個月開始。這樣一想,心理壓力減少許多。
二、改變心態:
反正要擠奶嘛!我決定優雅一點過我的擠奶生活。
首先,上網租一台很貴的擠奶器,讓擠奶更有效率、乳頭也不會疼痛。(而且用好一點的
擠乳器,心情也比較好,哈哈!)
在不影響生活節奏的情況下,適度增加擠奶次數。比方說,半夜起來上洗手間的時候,「
反正都醒了,就擠一下奶吧!反正只有二十分鐘嘛!」
好友教我如何減少清洗與消毒的工作量:儲奶瓶與奶瓶多準備幾支、擠奶器配件擠完奶先
冰冰箱,尋找空檔一天清洗消毒一兩次。原本我有些擔心沒有每次消毒會不會有問題呢?
剛好這時看到這本書《小兒科醫師寫給準媽媽:健康育兒一定要知道的大小事》提到:「
寶寶出生一個月內,消毒奶瓶是必須的,滿月過後有腸道益菌之後,只要用自來水清洗即
可。」加上原本母乳不就是可以冷藏三天嗎?哇!這麼一來真的減低我許多清洗消毒的工
作量,擠完奶之後,我就把擠奶器放進夾鍊袋收到冰箱裡,既不用擔心異味污染,也不用
擔心長細菌,還不用擔心零件不夠乾會影響擠乳器主機壽命。
接下來多想想擠奶的好處。
也許妳會想:擠奶怎麼可能有好處呢?
有啊、有啊!
擠出來的奶,姊姊也可以喝,補充抗體。
姊姊已經忘記怎麼吸乳房、喝奶瓶了,請她幫忙吸奶的時候,
她說:「額~我不敢,我怕會咬壞妳的捏捏。」
請姊姊幫忙喝奶瓶裡妹妹沒喝完的母奶,
她說:「奶瓶很難吸,我用吸管或杯子就好。」
姊姊還會發表母奶評論,
「媽媽,我覺得現擠的比較好喝,冰過的母奶有一個怪味。」(喂!)
擠奶的好處還有呢!
擠出來的奶,可以做母乳皂,這時候可以鼓勵自己:原來我奶也可以多到拿去做皂唷!
三、諮詢專業
請愛用國健局免付費電話:0800870870
《各地母乳臨床指導連結》http://tinyurl.com/pdeeob5
《各地母乳諮詢專線連結》http://tinyurl.com/q5pt9hr
《各地母乳支持團體連結》http://tinyurl.com/o8hakz9
《各地的國際泌乳顧問》http://tinyurl.com/mj5jh2m
我主要諮詢的對象包括國健局免付費電話,還有高雄國際泌乳顧問蔡佩珊老師,學到了很
多方法,這些方法對我有很大的幫忙,我覺得,後來可以度過這段混淆期,國健局專線和
佩珊老師都是我的貴人。
高雄國際泌乳顧問蔡佩珊老師電話:0960360333
我要推薦一下高雄的國際泌乳顧問蔡佩珊老師,她真的好有耐性好有耐性,不但有母乳專
業的加持、辦法多,最重要的是,她很尊重媽媽的生活與哺餵選擇、不會強迫媽媽追求怎
樣的哺乳方式或怎樣的奶量,讓我原本非常緊繃的神經與高張的壓力,卸下了許多~~大
大推薦給想餵母乳卻遭遇挫折的母親們~
四、不要放棄
深深覺得,遇到混淆是一場媽媽與寶寶堅持度的耐久賽,我想,不妨回到原點,當作寶寶
重新學習另一種進食方式,類似副食品,那麼至少四到六個月時,寶寶應該可以學會,在
那之前,只要寶寶心情好,我都嘗試看看,應該有一天可以等到她回心轉意。
那麼,萬一不行呢?
至少我已經努力到寶寶六個月大了,也達到WHO「至少哺餵母乳至六個月大」的建議了。
那麼,到底用了哪些方法改善了妹妹長達一個月拒吸乳房的情況呢?
【肌膚接觸喚醒吸奶本能】
肌膚接觸就是讓寶寶只穿尿布,媽媽穿前開襟上衣,將寶寶抱在胸前,親子間的體溫交流
可以喚醒寶寶的吸奶本能,這是讓妹妹從不碰乳房到願意碰乳房的第一關鍵。
正好那陣子天氣很熱,不用擔心寶寶著涼,如果擔心著涼的話,可以用一件薄浴巾蓋在寶
寶背部。
多多肌膚接觸,躺也接觸、站也接觸,我在心裡想,就算妹妹沒有親餵,藉由肌膚接觸,
也可以獲得很好很好的親密感,這一定可以補足瓶餵的缺憾。
肌膚接觸的好,連五歲的姊姊也憧憬,有一回正和妹妹肌膚接觸,姊姊在一旁看著,就把
自己的上衣撩起,裸著肚皮貼上我的大腿......
姊姊說:「我也要和媽媽肌膚"肌"觸。」
【在寶寶回心轉意前,持續擠奶維持奶量】
寶寶沒有對乳房吸吮,奶量會開始降低,媽媽藉由擠奶維持奶量,甚至增加奶量,能維持
泌乳狀態,我覺得這也是一種信任與等待,「媽媽的捏捏隨時等妳回來。」
【瓶餵的注意事項】
1.每次餵奶前先按一下開關:
約在寶寶人中位置,有個尋乳反應的「開關」,瓶餵在餵奶前用奶瓶嘴輕碰一下「開關」
,寶寶會張大嘴,這時才能將奶瓶嘴放入寶寶嘴巴。這個動作是為了讓寶寶不因為瓶餵太
方便而忘了張嘴含乳,畢竟吸吮乳房是需要張大嘴巴的。
2.瓶餵餵奶的姿勢盡量和親餵接近:
親餵需要寶寶面向媽媽、肚子貼肚子,但是瓶餵不用這麼近距離接觸,而且需要面部朝上
。妹妹最抗拒乳房時,連瓶餵親餵的姿勢不一樣都能察覺,只要親餵姿勢一擺出來,乳房
都還沒出現,她就會大哭。
泌乳顧問佩珊老師教我,平常就多多採用親餵的姿勢抱她,瓶餵也盡可能接近於親餵姿勢
,這樣可以讓親餵容易一些。
3.瓶餵和親餵的人盡量區分開來:
親餵只有媽媽能餵,這是上天送給媽媽的禮物,要瓶餵的時候,將奶瓶交給別人,這樣寶
寶能學會「媽媽餵就是親餵。」
4.瓶餵奶的溫度接近於體溫:
通常瓶餵的奶,溫度會高於體溫,我們的體溫大約36度多,這也是母乳自然的溫度。
妹妹瓶餵有一陣子非要熱一點的奶才喝,涼了就不喝,讓人頭大,我一度以為是不是涼了
之後味道變了呢?泌乳顧問佩珊老師問我一句:「有沒有可能是因為溫度呢?」後來,我
們盡量讓瓶餵的奶溫度控制在約36度,還好現在有很聰明的溫奶器,可以設定這樣的溫度
。
5.奶瓶流量接近於乳房:
網路上有經驗的媽媽通常建議奶瓶應該盡量選最小的流速,但是,妹妹不愛乳房,最初有
很大的因素是因為容易被噴乳反射嗆到,我曾看到她哇哇大哭放開乳房,這時噴乳反射的
奶還在噴,噴得她臉上好多奶水,後來我將奶嘴從S換到M之後,她被奶陣嗆到的情況就大
有改善。每個寶寶氣質不同,請務必觀察自家寶寶的個性做調整。
6.奶瓶要選寬口徑:
乳房需要寶寶張大嘴、下嘴唇外翻,寬口徑奶瓶能讓寶寶的嘴形張大,比較接近於吸乳房
。
7.善用餵奶輔助器:
所謂餵奶輔助器,就是奶瓶頭連著一根胃管,奶瓶裡裝奶水。在操作上,仍要寶寶含住、
吸住乳房,再由嘴角將胃管放入,胃管有點像吸管,一端是寶寶的嘴,另一端是奶瓶裡的
奶水,這是鼓勵吸奶吸不久的寶寶能吸久一點,對於奶量不足的媽媽,也可以藉由寶寶的
吸吮刺激進而增加奶量。
不管滴管餵、杯餵、針筒餵、奶瓶餵,其實都會發生混淆,最不會發生混淆的輔助餵奶方
式,就是使用輔助器。
【餵奶姿勢】
因為妹妹容易被奶嗆到,泌乳顧問建議我採取躺餵,因為躺餵可以使流速降低。自從採用
躺餵之後,妹妹拒吸乳房的情況便大有改善。
在初期如果還是很容易嗆到,可以先用擠奶器吸掉奶陣,再來親餵。
但這不是長久之計,仍要讓寶寶學會直接喝奶,所以擠掉奶陣只是權宜之計。
【餵奶的時機】
1.寶寶不能太餓:
餵奶的時候,寶寶不能太餓,通常太餓會變得比較沒有耐性練習,所以最好比平常的餵奶
週期提早30分鐘或一小時親餵。
萬一寶寶太餓了,也可以先瓶餵1/2-2/3的奶量,讓寶寶沒那麼餓,再來練習直接吸乳房
。
2.寶寶昏昏欲睡時:
在寶寶想睡覺的時候親餵,寶寶比較不會抗拒。
3.寶寶心情愉快時:
當寶寶心情愉快時,都可以多多嘗試把乳房靠近寶寶、讓寶寶吸吸看。
網路有媽媽很可愛,用「嘟教授」來形容親餵的媽媽們,人家是「都敏俊」教授,我把自
己當成「嘟奶進」教授,順便鼓勵自己心情放鬆一點、幽默一點。
【味覺敏感的寶寶】
像妹妹是對氣味很敏感的寶寶,所以我不能使用任何沐浴用品、潤膚乳液、羊脂膏等等。
最困擾我的是,妹妹對我生理期間的拒絕反應。
FB上一位有七年輔導母乳經驗的朋友Sophia建議我,把氣味敏感當成妹妹的天賦。
泌乳顧問佩珊老師建議我,仍然不要放棄嘗試,有時候寶寶會拒絕,但有時候寶寶也會接
受,她這時候願意接受就是進步囉~
【乳房塑形】
乳房塑形是這回哺乳經驗裡,最讓我感到神奇的技巧。
套句泌乳顧問的說法:「寶寶吸乳房有點像我們吃厚厚的大漢堡,很難一口咬下,這時用
手在漢堡中間稍微壓扁一點點,我們就能一口咬下漢堡了。乳房塑形就是我們用手幫寶寶
把乳房壓扁一點點,讓她容易入口。」
我嘗試很多方法都是剛開始一兩天有效,兩天過後又破功,後來藉由躺餵&乳房塑形,讓
我總算喚回妹妹的心。
【做哺育記錄&對寶寶聲調鼓勵與溝通】
我持續做哺育記錄,舉例來說,這是其中一天的記錄,當時妹妹兩個月又20天:
0704親餵12min(Good)→Good表示喝奶狀態很好
1040親餵10min(Good)
1300親餵12min(Good)
1700瓶餵150ml。擠220
1940親餵(Good)
2200瓶餵160ml。擠80
剛開始,我會記錄親餵成功次數、失敗次數,但很快發覺這是一種自我打擊,因為失敗次
數遠比成功次數多。
後來,當妹妹肯接受親餵,我會在育兒記錄上寫個「Good」畫一個大笑臉,她不肯接受親
餵的時候,我就把奶擠出來,在育兒記錄上記一下擠奶量,而不強調我努力而失敗的次數
。
一天的記錄看起來沒什麼,但是記了一週就可以看到明顯的進步,這份記錄有助於自我察
覺與鼓勵。
平時也多多溫柔的對妹妹信心喊話:
「妹妹~直接喝媽媽捏捏有最完整的抗體,可以保護妳不生病。
「妹妹~直接喝媽媽捏捏,媽媽才有多一點時間陪妳和姊姊呀~」
姊姊多聽幾遍,也會常常這麼告訴妹妹,或許妹妹真的被我們感動了也不一定?
我用記錄表的笑臉對自己鼓勵,用高音的聲調「好棒喔」來鼓勵妹妹。
就這樣,總算走過歷時一個多月曾經看不到盡頭的混淆路,撥雲見日。
國健局上也有對寶寶拒吸乳房處理方式的建議
【寶寶拒吸乳房的處理方式】
1.執行肌膚接觸
在寶寶表現想吃奶前,您可以尋找一個可以讓您舒適半坐臥的地方,如寬敞的沙發或床,
床上可以用大棉被墊著,讓您的上半身維持30度的半坐臥姿勢,媽媽上半身不穿或穿一件
襯衫,不穿胸罩,寶寶只穿一件尿褲,讓寶寶直立趴在胸前,您一隻手托住寶寶的臀部、
另一隻手托住寶寶的背部頸部及頭部,讓寶寶在乳房前搜尋,不急著讓寶寶就乳,您可以
輕聲的鼓勵"喝媽媽的ㄋㄟㄋㄟ喔"!一隻手輕輕的輕觸他的背部,當寶寶有想吸奶時,讓
寶寶移至乳房前,當您的寶寶準備好他自然會含住乳房吸吮。
2.持續擠奶
維持住您的奶水量,擠出的奶水,以杯子或湯匙餵寶寶。
3.根據寶寶拒吸乳房的原因擬定對策
●寶寶生病
需請醫師診察治療,如果寶寶無法吸吮,此時您可以擠出奶水,再以杯子或胃管餵他。
●寶寶身體瘀青疼痛
可以試著以一種不會壓到疼痛地區的方式抱寶寶。
●寶寶嘴部鵝口瘡
則需請醫師開藥治療。
●寶寶鼻塞
以試著滴一兩滴溫水到鼻腔內,或是以沾濕的棉籤輕擦寶寶的鼻腔,少量多餐式的餵奶。
●媽媽奶水過多
可擠出一些前奶再餵,注意寶寶含奶的方式是否正確。試著一次只餵一邊乳房。有時,下
列方式可能會有幫忙:在餵奶前擠出一些奶水;平躺著餵奶。(如果奶水往上流,速度會
較慢)。
●使寶寶沮喪的改變
媽媽可以試看看暫停使用新的肥皂,香水,或食物。另外可能要思考並和家人討論減少母
嬰分離及日常生活改變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