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版] 臨床心理師:關於小小孩的安撫物

作者: planecookie (小飛機餅乾)   2015-04-26 23:06:02
今天來回覆appleyu媽咪(還是爸比?)的疑惑,來談談小小孩的安撫物
(但居然是兩個多月前的提問了,真是萬分抱歉>”<)
推 appleyu : 請問心理師,您好,女兒1y3m,這一個月突然非常喜歡 02/09 14:50
→ appleyu : 某隻玩偶,不論到哪裡都一定要帶著,睡醒第一件事情 02/09 14:51
→ appleyu : 就是找"狗狗"(玩偶)。上週剛好換托嬰中心,女兒依附 02/09 14:52
→ appleyu : 狗狗的狀況更嚴重,而且連跟爸媽在一起都還是一定要 02/09 14:52
→ appleyu : 狗狗。星期六晚上趁她睡著把狗狗拿去洗 02/09 14:55
→ appleyu : 早上醒來沒看到狗狗 大哭 媽媽安撫也沒用 02/09 14:55
→ appleyu : 不知道這樣是不是正常呢?該讓他繼續黏狗狗嗎? 02/09 14:56
→ appleyu : 另外,其實玩偶不是狗狗是麋鹿(冰雪奇緣那隻) 02/09 14:56
→ appleyu : 托嬰中心老師一直叫我們要讓他改口叫麋鹿 不能叫狗 02/09 14:57
→ appleyu : 請問這是必要的嗎? 02/09 14:57
→ appleyu : 謝謝^__^ 02/09 14:57
安撫物是什麼?
這個問題10個家長來回答可能有15種答案—畢竟有些家庭有不只一個小孩XD
好啦,這個玩笑其實只是想傳達:安撫物百百種,沒有哪個是「對的」哪個是「錯的」
不過常見的安撫物還是以玩偶、布/被、小玩具為主,主要是因為柔軟的材質,
如果有聽過發展心理學裡面著名的「鐵絲網vs.絨毛媽媽」實驗就會理解,這邊不多說。
孩子會需要安撫物,其實與「依戀」有關,
在他們逐漸脫離照顧者,開始邁向這個世界、長出「獨立」的能力時,
會需要這樣一個替代的物品,讓他們知道照顧者(=安心的來源)不會遠離。
所以通常當環境改變(如:家中有新成員加入、搬家、轉學...等),
或是遇到壓力事件(如:被欺負、生病、被嚇到...等)的時候,
家長常可觀察到孩子安撫物的需求會明顯增加(如appleyu媽咪提到的狀況),
畢竟這種時候很需要安心的感覺哪!
這時候其實會建議盡可能滿足孩子對安撫物的需求,
並且盡可能減少在這時候出現其他的壓力事件(如:安撫物突然消失/媽媽突然不在),
讓他重新建立對這個世界的安全感,也重新相信自己有能力向外邁步,
當孩子準備好了,對安撫物的需求也就會慢慢減少。
通常,在孩子進入學齡之前(6歲左右),
大多可以平和地脫離安撫物,或至少只需要在睡覺時「被安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