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說說我對這個討論串的感想
1. 其實早在百歲、親密育兒風行以前
「讓他哭」和「一直抱」的路線差異就存在於我們婆媽那個年代了
過年時夫家長輩看到我兒抱不離手
一直要我們夫妻兩把他放下來,哭就讓他哭
事後我婆婆淡淡地跟我們說不用管他們
那是因為他們的孩子好帶
(先生小時候也是哭不停,婆婆有切身之痛XD)
2. 版上的百歲媽一直強調要搞懂孩子的需求、讓孩子哭有其前提
不過老實說新手媽+新生兒這個組合
要在前兩個月甚至滿月就能搞懂孩子每次需求的不同,實在有難度
通常大概要磨合三、四個月後才比較有把握寶寶哪種反應代表哪種需求
偏偏訓練成功的例子太吸引人
幾乎讓每個新手媽媽充滿雄心壯志躍躍欲試
結果還沒摸清孩子的脾氣個性
搞得自己先充滿挫敗感和對孩子的罪惡感
3. 「沒有不能百的孩子,只有不能百的媽媽」
坦白說這句話對曾經嘗試訓練寶寶但卻失敗的媽媽而言,很傷
某種程度上感覺跟「不可能沒有奶,是你追奶不夠努力」很像
如果我們能接受世界上就是有2%的媽媽沒奶
那同樣的概念,應該也確實存在著不適合被訓練的寶寶
雖然鈞媽說她的孩子是高需求寶(12項特徵中8項)都訓練成功了
但12項特徵全中的,不見得也能如法炮製喔
4. 身邊有朋友奉行百歲,也逢人推薦百歲
他們真的認為百歲的中心思想就是趴睡和CIO
會上媽寶版吸收新知的畢竟是少數
現實生活中更多的是像我朋友這種
所以前面幾位版友才會忍不住跳出來回文吧?
說要簡短回文結果不小心又打了一大串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