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檢的時候 聽醫師護士講了一堆產檢的檢查項目
不曉得大家是否也跟我一樣 聽得霧煞煞
看到覺得媽媽經這篇文 整理得蠻清楚的 貼來跟各位媽咪分享
資料來源: http://goo.gl/rWhbcG
結婚2年多的海芳,和先生努力了許久,終於如願懷孕了!對於這對準爸媽來說,即將開
始面對的一連串產檢,讓他們有些焦慮,尤其許許多多的自費項目,到底該不該做?如何
選擇才能符合需要?真是大傷腦筋!
現階段由健保給付的產檢共計10次,包括基本身體檢查、血液及尿液常規檢查,及一次的
超音波檢查。這些是最基本的項目,能瞭解孕婦的血型、平均紅血球體積(和地中海貧血
有關)、梅毒血清反應,以及是否是B型肝炎帶原、有無德國痲疹抗體,並做愛滋病毒篩
檢、乙型鏈球菌檢驗等,而手冊免費提供唯一的一次超音波檢查,只能看個粗淺的大概,
無法精確得知胎兒的器官構造是否正常。
自費檢查依個人需求選擇
因此,部分自費產檢項目確實有其必要性,但最重要的,還是必須要看產婦自身狀況及需
求而定,像是34歲以上高齡孕婦或是有某些疾病家族史者,可能就必須多做一些檢查,以
提前預防或降低風險,其餘就屬於「選擇性」的,視檢查花費及其效益來做評估。
常見的自費產檢項目有以下幾種:
唐氏症篩檢、羊膜穿刺檢查
一般唐氏症篩檢是在11~14週時進行第一孕期的唐氏症篩檢,採用測量胎兒頸部透明帶的
方式,以超音波量測其厚度,越厚的表示異常機率越高,再搭配抽血檢驗兩種血清指標,
檢出率可達85%;也可在15~20週進行第二孕期篩檢,做血清四指標的篩檢,檢出率約為
80%。
上述兩項孕婦只需選擇做其中一次即可,如果測出風險值過高,則須在16~20週做「羊膜
穿刺」來確診。羊膜穿刺是取胎兒羊水直接檢測,準確率可接近100%,但有千分之一流產
的風險,通常以34歲以上高齡孕婦為優先建議檢查對象。
高層次超音波
一般的超音波檢查無法充分掌握胎兒的狀況,高層次超音波因解析度較高,可對胎兒的頭
頸部、胸腹部器官、四肢等進行細部構造檢查。一般建議在懷孕20~24週安排檢查,這時
候胎兒大小及羊水量最適中,可以看得比較清晰,然而有些微小異常,或是檢查時受到孕
婦胖瘦、羊水量、胎兒姿勢等影響,其準確度大約在8成以下。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基因篩檢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的帶因率約為3%~4%,屬於體染色
體隱性遺傳疾病,患者的肌肉會逐漸軟弱無力、萎縮,發病年齡從出生到成年皆有可能。
在台灣,SMA的發生率僅次於海洋性貧血,目前尚無具體的治療方式,常造成家庭及社會
相當沉重的負擔,因此建議在懷孕初期的8~12週內,可自費接受基因篩檢,透過抽血檢驗
,準確度達95%,且一生只需檢查一次。
糖尿病篩檢
對於較胖、有糖尿病家族史或高齡的孕婦,可於第一次產檢抽血時自費加做空腹血糖及糖
化血色素檢查,並在第24~28週自費加做妊娠糖尿病檢查(即喝下75公克葡萄糖水進行耐
糖試驗。)
X染色體脆折症篩檢
此項檢查主要是在篩檢是否具有遺傳性智障的風險,但發生率偏低,建議如有家族病史者
,再考慮自費受檢。
非侵入性產前染色體檢測(NIPT或NIFTY)
懷孕12週以後,透過抽血,檢驗母體血液中的胎兒游離性DNA,以分析是否具有染色體疾
病,能針對第13、18、21對染色體,檢查其套數是否為正常的2套(如為唐氏症者則為3套
),因此可作為唐氏症的篩檢工具之一。
此項檢測的精確度雖可達95~99%,但仍屬於篩檢,若有懷疑仍須做羊膜穿刺檢查確認,且
費用不低,約需2萬多元。建議孕婦若是不適合做羊膜穿刺者,如經常流產、容易出血等
情形,再予考慮做此項檢查。
3D、4D超音波
所謂的3D超音波指的是立體超音波,就是利用影像資料重組出寶寶的外觀,就像照相一樣
,而4D則是再加上動態的錄影。
3D或4D超音波大約在24~30週左右進行,實際上並不具有「診斷」功能,只是讓準爸媽們
提前看到寶寶的立體動態影像,滿足對寶寶的好奇。衛福部國健署在媽媽手冊上也特別提
醒,不建議孕婦接受標榜可看到寶寶長相、動態的3D、4D超音波。
子癲前症風險評估
「子癲前症風險評估」是在妊娠第11~24週時進行,以超音波測量子宮動脈血流,及抽血
做血清生化值檢測,並與母親的基本特徵(年齡、種族、前胎子癲前症、試管嬰兒、慢性
高血壓等)計算出風險值。然而目前美國婦產科學院還不推薦這項檢查,因為還沒有足夠
證據顯示這個風險項評估是有效的。目前他們建議是:針對前一胎有重度子癲前症、且因
此在34週前早產的孕婦,在懷第二胎時,懷孕16週以前給予低劑量的口服阿斯匹靈藥物,
能降低子癲前症的再發生率,同時減少早產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