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染色體片段缺失篩檢 胎兒保健更安心

作者: HiSeq (HiSeq)   2016-04-24 16:46:25
Geneonline BY EDITOR-JANE ON 四月19,2016
原文: http://goo.gl/n4lJ8M
一般我們熟知的染色體異常疾病,不外乎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唐氏症 (T21)、愛德華氏症
(T18)、巴陶氏症 (T13) 和性染色體異常疾病等染色體倍數異常的問題,由於發生率較為
普遍,一般孕婦產檢時都會檢查。甚至美國婦產科醫學會 (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ACOG) 已建議將唐氏症、愛德華氏症、巴陶氏症與
性染色體異常,列為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基因檢測 (NIFTY/NIPT) 的基本常規檢查項目。
僅檢查唐氏症 (T21)、愛德華氏症 (T18)、巴陶氏症 (T13)的陽春型產前染色體篩檢,已
無法滿足廣大單胞胎孕婦的產檢需求。
非高齡產婦發生染色體片段缺失/重複的機率與高齡產婦相同
但其實不僅只有染色體倍數異常會威脅胎兒健康,目前已知有數百種染色體片段缺失/重複
都會造成新生兒的發育缺陷,綜合發生率大約為 1/1000 左右。研究顯示,胎兒發生染色
體缺失/重複的機率和孕婦的生育年齡並無關連,非高齡產婦和高齡產婦有著相同的風險懷
帶有染色體片段缺失 / 重複的胎兒。但矛盾的是,過去僅有高齡產婦在接受羊膜穿刺的同
時進行羊水染色體晶片檢測 (aCGH) 才有機會檢查到胎兒帶有染色體片段缺失 / 重複的情
況,非高齡產婦經常忽略了潛在的風險而意外產下先天具有染色體微片段缺失的寶寶。
染色體片段缺失 / 重複 已能透過非侵入性染色體檢測篩檢
值得關注的是,自 2012 年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基因檢測(NIFTY/NIPT)問世以來,全球已
有超過 60 個國家,接受篩檢的孕婦人數逐年倍增,預估 2016 年將有 177 萬名孕婦接受
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基因檢測(NIFTY/NIPT),和最初相比成長了 7.6 倍。隨著臨床樣本的
不斷累積,已經有臨床數據證實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基因檢測 (NIFTY/NIPT) 能夠透過母
血分析篩檢出一些特定的胎兒染色體缺失 / 重複,例如相對常見的: 1p36 缺失症候群、
貓哭症候群 (Cri-du chat syndrome)、普瑞德威利症候群 (Prader-Willi syndrome)俗稱
小胖威利症、天使症候群 (Angelman syndrome)、狄喬治氏症候群 (Digeorge syndrome)
、遺傳性唇顎裂 (Van der Woude Syndrome) 等等,有些檢測服務商也陸續開始提供這些
檢測項目。
BGI Diagnostics (台灣基康 NIFTY PLUS)
BGI Diagnostics 是源自於香港早期在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基因檢測 (NIFTY/NIPT) 發展
初期就參與臨床研究的檢測單位,採用深度高通量定序 (Deep Massive Parallel
Sequecing)平台,他們在今年三月份宣布,全球累積收案超過一百萬例,在亞洲與歐洲都有
提供臨床檢測服務,檢測項目包括:貓哭症候群 (Cri-du chat syndrome)、普瑞德威利症
候群 (Prader-Willi syndrome) 俗稱小胖威利症、天使症候群 (Angelman syndrome)、
狄喬治氏症候群 II 型 (Digeorge syndrome II)、遺傳性唇顎裂 (Van der Woude
Syndrome)俗稱兔唇、雅各布森症候群 (Jacobsen Syndrome)、1p36 缺失症候群、
2q33.1缺失症候群、16p12 缺失症候群等近 10 種染色體缺失 / 重複疾病。根據他們發表
的臨床數據顯示,在 1311 名孕婦當中篩檢出 4 例染色體片段缺失高風險案例,其中3例
驗證為確診個案,陽性預測值 (PPV) 為 75%。在台灣,BGI Diagnostics與台灣基康合作
,與歐洲同步提供包括 10 項染色體倍數異常和 10 項染色體片段缺失,共計 20 種項目
的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基因檢測 (NIFTY PLUS)。
Illumina (原Verinata)
Illumina 為基因定序儀器製造商,於 2013 年併購 Verinata 公司後,正式進入臨床檢測
服務市場。他們同樣採用深度高通量定序 (Deep Massive Parallel Sequecing) 平台,目
前 Illumina 在北美洲與亞洲提供NIPT能檢測包括:貓哭症候群 (Cri-du chat syndrome)
、普瑞德威利症候群 (Prader-Willi syndrome) 俗稱小胖威利症、天使症候群 (Angelman
syndrome)、狄喬治氏症候群(Digeorge syndrome)、沃夫-賀許宏氏症(Wolf–Hirschhorn
syndrome)、1p36 缺失症候群等,共計 6 種染色體微片段缺失疾病。值得一提的是,
Illumina的台灣合作夥伴之一-慧智基因,額外提供 20 項染色體微片段缺失疾病的臨床篩
檢服務 NIPS PLUS,但這些極罕見的染色體微缺失疾病是否能有效透過非侵入性胎兒染色
體基因檢測篩檢,目前仍然缺乏臨床數據的驗證。
Natera (訊聯生技、台灣生醫Panorama)
Natera的SNPbased NIPT,原理類似於目標定序法(Target Sequencing),其檢測產品Panor
ama,可針對 5 項特定常發生的染色體微缺失位置進行分析:普瑞德威利症候群 (Prader-
Willi syndrome) 俗稱小胖威利症、天使症候群 (Angelman syndrome)、貓哭症候群(Cri-
du chat syndrome)、1p36缺失症候群、狄喬治氏症候群 (Digeorge syndrome)。其中最具
代表性的狄喬治氏症候群 (Digeorge syndrome;22q.11 deletion),用於臨床篩檢的陽性
預測值 (PPV) 約為 18.3%。他們在北美洲、歐洲與亞洲都有提供 5 項染色體缺失的檢測
服務。在台灣,Natera同時與訊聯生技、台灣生醫分別合作,提供相同規格的非侵入性胎
兒染色體基因檢測項目,但檢測費用稍有不同。
面對琳琅滿目的檢測項目,臨床醫師與欲接受檢測的孕婦們必須瞭解以下的重點:
1.染色體片段缺失/重複的綜合發生率約為 1/1000,一些較常見的染色體缺失/重複疾病,
確實有進行篩檢的必要性。
2.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基因檢測目前仍屬於篩檢性質,若結果為異常高風險,需要再由臨
床診斷方法(羊膜穿刺或是羊水染色體晶片)做雙重確認。
3.並非所有染色體微小片段缺失 / 重複皆能透過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基因檢測 (NIFTY
/NIPT/NIPS) 篩檢出來,目前僅有 5~10 項較常見的染色體缺失疾病具有臨床實證,能夠
有效透過母血篩檢。
4.選擇檢測單位的臨床經驗非常關鍵,累積的案例數量多寡,和其檢測的穩定度與精準度
都有直接的關聯性。
5.檢測項目都必須具有臨床陽性案例的支持,才能證實這些疾病確實能由母血篩檢出來。
6.在胎兒 DNA 濃度 (Fetal fraction) 偏低的狀況下,檢測染色體微缺失 / 重複的精準
度將會受到影響,檢測單位應於檢測報告呈現胎兒 DNA 濃度數據。
7.透過母血篩檢太過罕見的 (發生率低於 1/100000 ) 的染色體微缺失/重複,將可能得到
偏低的陽性預測率 (PPV),過高的偽陽性比例反而造成不必要的侵入性診斷風險。
費用列表: http://i.imgur.com/vexvYuX.jpg
資料來源: http://goo.gl/n4lJ8M
50字心得:
我們高齡懷孕的媽媽 在產檢時總會擔心寶寶會不會有甚麼先天染色體異常
還要擔心侵入性的羊膜穿刺可能會威脅寶寶的生命安全 承受內外煎熬的極大壓力
還好現在有了新的科技 讓我們可以安全的做產檢
只要在診所抽個血檢查 就可以篩檢出大約20種常見的寶寶先天染色體異常情況
對我們既擔心寶寶健康 又不敢冒險做羊膜穿刺的媽媽來說 也算是福音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