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 副食品顆粒跟濃稠度調整作法分享

作者: msix (右手的夕陽)   2016-11-02 18:13:25
關於寶寶副食品是否打泥或跟大人一起吃?
顆粒粗細?稠度?
版上已有許多討論,
本篇純粹分享媽媽自己的經驗跟調整作法
我會從食品形狀跟用餐情形來說明
#滿4個月:顆粒/打細泥,稠度/稀
[前二週]
A.米粉加水or母奶調配,1:10
B.生米加水煮粥,1:10 (十倍粥)
C.果汁加水稀釋,1:1
D.蔬菜泥蒸熟打泥加入米糊(A或B)餵食,1:3
E.稀釋果汁(C)加入米糊(A或B)餵食,1:1
以上都以湯匙餵食,一天1次,每次10分鐘
[第三週起]
A.B.米糊逐步調整比例,從1:9(九倍粥)開始,
視寶寶接受度調整,如果寶寶接受度ok,
大概3-5天調整到1:8,以此類推。
C.D.E.維持相同比例
**寶寶接受度怎麼看?
是否用舌頭頂出湯匙?吞嚥順利?大便順利?
持續以湯匙餵食,一天1次~2次,每次10分鐘
寶寶不吃/哭鬧也沒關係,當作練習而已
臉帶笑容的把食物收起來
維持愉快的用餐氣氛
寶寶如果都有吃,
收拾後別忘了大聲給寶寶獎勵,
寶寶會越來越喜歡練習吃副食品的!
#滿5個月:顆粒/打細~粗泥,稠度/中
寶寶逐漸接受到1:5~1:4(五倍粥、四倍粥)後,
蔬菜水果泥也可以從細泥逐漸打成粗泥,
並開始調整副食品跟奶的的餐數或比例
兩種做法,
[做法ㄧ]提高單餐副食品量,取代那餐奶
假設寶寶一天5餐奶,
挑其中一餐作為挑戰目標,其他四餐維持喝奶
例如寶寶原本中午12點喝奶,就設定為目標,
當餐只要寶寶吃的下,就盡量餵,餵到不吃為止
吃完副食品除非寶寶哭著討奶,
否則盡量不要補奶,或奶給少一些
等到下一餐再給奶。
[做法二]提高每餐副食品比例,養成進食習慣
仍然假設寶寶一天5餐奶,
這次換成提高比例,一天餵兩餐
餵到不吃後就補奶,目標是副食品跟奶1:1
我覺得兩種方式都可以,
做法ㄧ適合胃口好的寶寶
做法二適合厭奶期、三口組寶寶,雖然媽媽會很累
設定的目標是為了激勵媽媽我自己
重點還是在於「愉快的練習」
讓寶寶適應湯匙、適應吞嚥、培養用餐習慣
而不是執著在ml數
#滿6個月:顆粒/打粗泥,稠度/濃
寶寶逐漸習慣吃副食品後,
持續嘗試提升副食品跟奶的的餐數或比例
目標提升到一天兩餐(午、晚餐)都吃副食品
同時訓練寶寶的咀嚼能力:
米粥:三倍粥,蔬菜:打粗泥,水果:打粗泥
並逐漸增加蛋白質跟蛋黃,適量的橄欖油
[前兩週]
少量、多樣化的嘗試蛋白質,
每次吃幾口停止,觀察是否過敏
A.雞肉切丁+菇類/蔬菜,1:3,水煮或油炒,打粗泥
B.豬絞肉+玉米/蔬菜,1:3,油炒,打粗泥
C.生魚片+海帶芽/蔬菜,1:3,水煮,打粗泥
D.蛋黃+40c.c母奶/配方奶,蒸熟
E.牛絞肉+番茄/蔬菜,1:3,燉煮,打粗泥
開始給寶寶喝水,養成習慣
目的是讓寶寶知道渴了哪裡找水喝
[第三週起]
沒有過敏反應後,調整粥、蔬菜、蛋白質比例
原則上是2:1:1,
偷懶做法是菜跟肉1:1先處理再跟生米一起丟進去煮
煮完一起打粗泥
#滿7個月:顆粒/菜肉粗泥+軟飯,給手指食物
寶寶逐漸開始習慣每天吃兩餐副食品
醣類、蔬菜、蛋白質比例原則上仍然維持2:1:1,
三倍粥改成米1水2的濕軟飯,
早餐偶爾給饅頭、吐司,下午茶給寶寶餅乾或水果
看媽媽方便程度跟寶寶食慾決定
分享一個一石三鳥的做法:
A.紅蘿蔔、玉米、玉米筍等切條狀,
B.高麗菜、白蘿蔔、番茄、菇類等等
C.加水淹過食材
上述一起丟進電鍋熬煮一兩個小時後,你會得到~
A.很多手指食物B.很多蔬菜泥C.一鍋可煮飯的高湯
#滿8個月:顆粒/菜肉粗泥+軟飯或白飯,手指食物
已經準備好寶寶的食物剪,
BUT
寶寶如果比較稠的食物吃太大口會乾嘔
因此持續維持菜肉粗泥+軟飯
不過可以接受白飯了,
所以正耐心等待寶寶順利發揮咀嚼功能中
另外分享寶寶不吃東西時,我的大絕是......
筷子
嗯,筷子
喜歡模仿大人的寶寶,
試過跟大人一起同時用餐、自己抓手指食物吃、
換別的湯匙餵食、調整顆粒跟稠度,仍然失敗後
逼不得已只好拿出筷子時,
寶寶那閃閃發亮的眼神......
當餐順利多吃了好幾十口飯。
要確保筷子隨時在大人手上、
還有確實扶好寶寶的頭跟身體、
以及媽媽千萬分的專注盯著看就是了。
以上分享,首次發文請多加包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