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覺醒父母
原名:The Conscious Parent
作者:Shefali Tsabary PhD
翻譯:蔡孟璇
出版:地平線文化
有一陣子以來,看過許多面向的書籍,不管是人際、財務、健康、工作……
雖然所用的詞彙或重點不同,但最終隱隱約約似乎都指向相同的方向,有點
偏靈性的層次。接著,在參加過「內觀十日」禪修之後,好像得到了總結,
這些不同面向的資訊都被整合在一起了,原來它們在說的都是同一件事情。
一直也都知道,「我的孩子不是我的孩子」,他是一個完整而獨立的靈魂個
體,只是透過我而來到這個世界,我身為父母,最大的課題就是讓他能成為
他自己。讓我感到害怕的是,儘管這孩子並不屬於我,但在他人生前半段與
我共同生活的日子中,我卻能對他的未來產生巨大的影響。我該如何做,才
能避免用「塑造」的方式教養他?又該怎麼做,才是「讓他活出他自己」,
而不是縱容放任?
驚喜的是,這本《覺醒父母》內的觀念與主張,不但與我在內觀得到的啟示
不謀而合,也更詳細的針對親子關係的互動有諸多提點,對我來說它就像是
「內觀(父母版)」,在這條路上堅定的給我指引,也在我失控犯錯時提供
溫柔的理解與包容。
在靈性的層次上,每一對父母與子女都是獨一無二的組合,因此本書的重點
並非在形式上針對各種行為準則提出應對方法,而是將矛頭直指我們個人的
內心,當我們放下小我、帶著覺知,觀照出自己的無意識時,最適合我們這
一對親子關係的教養與應對方式,就會自然浮現。
題外話是,這種向內覺知、自我觀照的力量,不僅在親子關係中適用,對其
他人、對萬物,也都是相同的概念。只不過要放下自己的成見、或是承認自
己的執念、轉換自己的看法,是非常艱辛困難的一件事(總是會被人誤談為
「失去自我、無法做自己」),大多都不太容易去面對或實踐(例如:為什
麼別人無理,反而是我要改變?!)。於是我們成為了父母,甘願將另一個生
命的幸福擺放在我們之前,這便是最好的轉變的機會,我們將會為了他,覺
醒進化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以下依然是我個人對本書有所感的書摘記錄,非常的多,請斟酌收看(P.S.
僅先摘錄前半本):
P.21
孩子誕生時已經帶著一份自己的藍圖前來,他們對於自己是誰、想要在這世
界上成為什麼樣的人已經有所覺察,我們只是被挑選來當他們的父母,幫助
他們實現這些事情罷了。
P.24
「自我」指的是虛假造作的自己,它多半只是我們根據他人的意見而對自己
產生的一種概念,使我們逐漸相信並認為自己就是那樣的人。自我形象覆蓋
在我們真正的本質之上,一旦在童年時期形成了,我們通常會拼命維護它。
P.28
孩子不需要我們的想法和期待,也不需要我們的支配與控制,而是只需要我
們以全心全意處於當下的態度去領會並理解他們。
P.43
想要保持覺知地教養孩子,我們必須不斷練習成為一個對自己無覺知狀態隨
時保持警覺的觀照者,這是每天都要做的,而且是一輩子的功課。每一次只
要覺察到無意識反射行為的其中一個元素,無論它是多麼細微,都能促成能
量上的轉變。當我們逮到自己處於無意識狀態,並能夠從中抽離時,便擴大
了我們的覺察能力。
P.49
要接受孩子「如其本然」的樣子,我們就必須放棄他們「應該」成為什麼人
的想法,這種放棄類似於一種心理上的死亡,然後我們才能與孩子進入純粹
溝通的狀態,才能在他們需要我們回應時做出適當回應。
P.56
接受孩子如其本然的稟性,同時也包括另一個元素:接受我們必須為某個孩
子成為某一種父母。
P.58
我們尊重自己的程度,決定了我們尊重孩子的程度。
P.80
我們的小我能在一瞬間啟動,甚至在我們還搞不清楚狀況時,它已將我們玩
弄於股掌之中。管教孩子時特別容易受到小我影響,如果我們處於激動、受
挫、疲憊的狀態下,管教過程很可能會變得很糟糕。
P.81
成為父母之後所展開的小我消融過程,對我們和孩子而言都是美好的禮物。
P.93
情緒化反應,跟全然去承接我們的感受是不同的。許多人會誤以為生氣或悲
傷就是在表達自己的感受,情況正好相反,我們經常只是做出不自覺的無意
識反應罷了。真正去感受一種情緒,意味著能夠和我們當下所體驗到的紛亂
心緒安靜地同在,既不大肆宣洩也不否認,只是單純地包容它,與它同在。
透過靜靜地觀照我們的想法與感受,我們學會「如其所如」地接受它們,允
許它們在我們內在升起、消退,既不抗拒也不做出無意識的反應。
你將能夠看見傷痛單純的就只是傷痛,不多也不少。傷痛令人難受,它必然
如此,但是當你不藉著抗拒或做出無意識反應而為它添加燃料後,它自己就
會轉化為智慧。
P.109
孩子的行為並非憑空出現,而是對我們的能量所作的回應,這表示我們有許
多機會來影響孩子的未來。孩子是觀看著我們如何處理自己的體驗,然後也
跟著依樣畫葫蘆。
P.116
我們都清楚生命無常、有時近乎殘忍的本質,但是否要表現得像個受害者,
卻是我們自己的選擇。現實就是中立的,它容許我們從自己選擇的任何角度
來詮釋。
P.117
提出什麼樣的問題,可以看出你會成為受害者或是倖存者。受害者會抱怨哭
訴:「為什麼人生會有這些痛苦掙扎?」倖存者會問:「我該如何利用這些
痛苦掙扎幫自己邁向進化?」重點是不要讓生活中的事件來定義我們是誰,
反而必須了解決定我們命運的,是具有創造力的正面回應或負面的情緒化反
應。
P.132
我們的寶寶活在每個當下,他們沒有任何既定的計畫,也不懂得操弄,所以
我們若想跟他們互動,就不能抱持著事情「應該」如何發生的幻想。
P.136
你體驗到的內在轉變有多少,直接跟你投入的程度有多少息息相關。
P.137
學步期的孩子住在他自己的星球上。是他們人生中一個情緒與身體都混亂不
堪的時期,確實是個難搞的階段,這是孩子第一次能夠對他的世界做主。在
他這段自我發現的旅途上會碰見許多來自外在的障礙,但最大的障礙卻是:
他即將要面對、偽裝成父母期待的那些不切實際的期望。
P.139
我們很容易會忘記,學步期的重點是給孩子一個開放的空間、以及幾個空盒
子,讓他們能夠無拘無束的想像、沒有阻礙的玩耍。在我們急著看見孩子學
會走路、說話、自己如廁時,我們錯過的是當下的喜悅。
P.141
當父母第一次對孩子說出「不」字,在孩子吸收之後,他們算是第一次認識
這樣的概念:在可以接受的行為之外,還存在著無法接受的行為。這個「不
」的概念是否能適切傳達並貫徹執行,將成為日後親子互動是否順暢的一個
基礎。
P.148
中學階段是個重大的過渡期,是你的孩子自出生以來離你最遠的時刻,他們
正在埋頭成長,所以需要空間。最要緊的是,你不能試圖「修理」或調整他
們的生活,只要去理解這些年的紛亂就好。如此一來,你的孩子便能學會如
何管理自己的情緒,自己想出應對的策略。
P.152
青春期孩子需要知道自己隨時有家可以回,但更重要的是,他們擁有飛翔的
自由。如果孩子在感情上或其他追求的事物做了很糟糕的選擇,在這場遊戲
的這個時間點,你的策略就是接受。一定要給他們所需要的情感支持。在他
們人生裡的這個階段,信任他們就是我們的靈性修練。
P.156
教養子女是我們所能負荷的極限任務之一。我們不需要對自己所升起的各種
感受懷著內疚,反而必須全心擁抱教養的這些瘋狂面,讓孩子來打開你的心
胸,或者說將你舊有的身分認同撕成碎片,以一個更開闊的你取而代之。
P.162
如果你偶爾失去耐心,將自己的挫折感透過嚴厲的話語或咬緊牙關投射至孩
子身上,那麼深呼吸一口氣,原諒你自己吧!放下它,然後重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