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ookzone.cwgv.com.tw/topic/details/6269
在孩子身上投資必須很早,比你想像的時間點要來得早,你才能教他們如何面對人生的挑
戰。
我們可從一些重要研究得知,嬰幼兒時期對一個人心智發展的重要性。我與另兩位作者曾
在《來上一堂破壞課》(Disrupting Class)一書提到,瑞斯里(Todd Risley)與哈特
(Betty Hart)研究父母在孩子兩歲半之前和孩子說話的影響。他們仔細觀察、記錄這些
親子的互動,發現父母平均每小時和孩子說一千五百個字。比較喜歡說話的父母(通常擁
有大學學歷)平均每小時和孩子說二千一百個字;反之,比較不喜歡說話的父母(通常教
育程度較低)平均每小時則只說六百個字。
如果把你孩子出生前三十個月聽到的話語加起來,如果父母喜歡說話,那孩子約可聽到四
千八百萬個字,與不喜歡說話的父母相比,他們的孩子則只聽到一千三百萬個字。研究人
員認為,滿週歲前是孩子接受話語刺激的最關鍵時期。
瑞斯里與哈特繼續追蹤調查這些孩子上學後的表現,發現孩子在生命最初三十個月聽到的
話語愈多,日後在字彙和閱讀能力測驗的表現也愈好。他們還發現,親子談話的模式對孩
子也有很大的影響。他們注意到兩種談話模式,一種是「命令」或「指示」式,如「該睡
午覺了」、「我們開車出去晃一晃吧」或是「喝完牛奶」之類簡單、直接的句子。瑞斯里
和哈特認為這種談話模式對認知發展的影響有限。
反之,如果父母面對面和孩子談話,好像把孩子當大人一樣,用比較複雜、成熟的語句和
他們交談,對孩子的認知發展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他們稱這種豐富的互動方式為「舞動的
語言」—雙方你一句我一句,把自己想的大聲說出來,或是評論對方正在做的事或計劃做
的事。
例如:「你今天想穿藍襯衫或紅襯衫?」「你還記得我上次不小心把你的奶瓶放到微波爐
裡面?」等。父母通常會用「如果……」、「你記得……」或是建議,用來幫助孩子深入
思考發生在自己周遭的事。也許父母心想孩子還小,未能了解話語的內容,但這時其實已
經有了深遠的影響。
簡而言之,如果父母願意多跟孩子說話,孩子大腦中的突觸傳導效能就會增強。突觸就是
神經細胞之間的連接點,作用是讓訊息在神經細胞之間傳遞。突觸的傳導效能增強將使思
考更為敏捷。
這點非常重要。孩子在生命最初三年聽到四千八百萬個字,不僅比聽到一千三百萬個字的
孩子神經連結活絡三.七倍,對大腦細胞作用之大,更是呈指數般的增長。每一個大腦細
胞都和幾百個細胞相連,這些細胞之間的突觸可能多一萬個。這意謂從出生就接受密集語
言刺激的孩子,與刺激不足的孩子相比,前者在智能發展的優勢遠遠高於後者。
此外,根據瑞斯里與哈特的研究,「舞動的語言」就是這種認知優勢的關鍵,而非父母的
收入、種族或教育程度。瑞斯里與哈特說:「有些勞動階級的父母常跟孩子說話,他們的
孩子表現非常優秀。有些父母是公司主管,生活富裕,但因為很忙,很少跟孩子說話,他
們的孩子則表現很糟……會有這樣的差別主要是在孩子三歲前父母是否常常和孩子說話。
」
如果孩子在學齡前已累積很多字彙,認知能力也很強,入學後的表現自然比較好,未來成
功的機率也大增。
在孩子出生頭幾年只要投資這麼一丁點兒,就能有如此驚人的收穫。這樣的投資報酬率好
得教人無法置信。但是很多父母還是認為不急,等到孩子上學之後,再注意他們的成績表
現即可,沒想到他們已經錯失親子互動最寶貴的機會,沒能幫孩子贏在起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