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 寶寶學爬時期心得文

作者: greenaway (無顛倒夢想)   2017-01-21 23:21:19
這是我的雙胞胎女兒兩千,還在學爬時期的養育心得文,後來寫成一本書《母親進行式》,
被《親子天下》網站刊登,分享給大家博君一燦:)
文章出處網址: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3179-/?page=1
" 兩千動物園
或許每個家庭的客廳裡都曾有過這樣一個動物園,鋪著軟墊,圍著柵欄,裡面圈養著一隻光頭吃奶嘴的小獸,而小獸也總是攀著柵欄,好奇張望飼主的一舉一動。柵欄建立和撤收的時機,端看小獸的衝撞實力,也考驗飼主的智慧和膽識。
兩千生下來就肢體敏捷,尤其妹妹,才兩個多月大就會翻身,姊姊也很快會翻,有一回放在主臥大床上,大人去客廳做點家事,就聽到「咚!」地一聲, 很沉重的物體掉落聲,接著姊姊洪亮如海嘯的大哭聲就襲來,我和老公被迅速捲入房中探看,幸好沒有大礙,但她扁嘴大哭,一付委屈至極的模樣,像在譴責我們怎麼這麼粗心,我們內心的愧疚感也就汪洋了一地。
後來又陸續這樣摔了兩、三次,我們也快被不斷湧出的驚嚇感滅頂,考量家裡房間不夠大無法放置兩張嬰兒床,而且嬰兒床的活動範圍也太小,便火速買了軟墊和塑膠柵欄,把客廳圈起來給兩千在裡面活動,於是「兩千動物園」順利開張,兩隻小動物在裡面蛇來蛇去非常開心。
有想來「兩千動物園」參觀的親友,我們都會告知開放時間、注意事項且歡迎拍照,親友們絡繹不絕,覺得比木柵動物園裡的「圓仔」還要可愛多多,而且免費、免排隊、一次還可以看到兩隻,超級開心。
  姊姊六個半月就會坐(以早產一個月的小孩來說算很快),有一天老公要我快去房間裡看,姊姊不聲不響、突然就在地板上穩穩坐得跟一尊佛一樣,我們感動地拍下她的坐姿,這尊小活佛楞楞地看著父母,不解我們幹嘛這麼激動,好像我們是一群無端激擾不已的「無明」眾生。小孩的成長,真像花開、像日出一般,靜默無聲地醞釀一陣,突如其來就綻放了!錯過那個感動的瞬間,就再也不能重來。所以雖然很疲累,我們還是慶幸每天都跟小孩過夜,不曾全天候托給別人,兩千的重大發展:坐、爬、拍手、站、走路、說話,每一個瞬間我們都曾捕捉下來。
兩千逐漸認得彼此,而且老是打來打去、搶奪對方的玩具和奶嘴,如果有誰暫時俯趴一下,另一個就會火速爬過去壓住她;還有一次為了搶玩具電話,激烈打鬥,姊姊使出女生打架的必殺技──抓住妹妹的頭髮,兇悍地尖叫,妹妹則敏捷地放下奶嘴,一把奪去,讓姊姊怎樣都搶不到。我們在旁錄下畫面,像戰地記者般不知該先救人還是先拍照,還好同卵雙胞胎體型差不多,總是勢鈞力敵,沒有誰能永久佔上風,損傷也就不慘重。
兩千動物園的「餵食秀」,也總是高潮迭起。每次吃飯,兩千看到我們在準備食物時就會不耐地尖叫、拍打桌面、激動到好像要翻桌抗議了,無論跟她們說幾次:「等一下!」都聽不懂。後來看到書上寫,一歲半以前的小孩對時間的概念只有「現在」,他若是要什麼東西,一定是「現在」就要,「等一下」、「馬上就來」、「一分鐘就好」,這些對現在的他來說,都毫無意義。空間亦然,永遠指的是「這裡」。想想嬰兒只認識「此時此地」,所以沒有對過去或未來的無謂煩憂,簡單直接,這不正和老莊或禪宗的某些概念暗合?難怪老子要我們「復歸於嬰兒」,頗有幾分道理ꄊC她們對「此時此地」的重視,在「吃飯」、「喝奶」這些事上尤其明顯,想吃現在就要吃到,絕對沒有「先別急著吃棉花糖」這回事。
所以每次吃飯我們都手忙腳亂,一邊剪碎食物一邊餵食,自己則囫圇吞食,究竟吃下什麼自己也不知道。後來我大都準備飯、菜融於一盤的懶人料理,比如親子丼、燴飯、炒飯……等,因為完全沒有時間去夾菜。另外也盡量避免到餐廳吃飯,因為還要分心注意環境安全,雙胞胎又不像有歲差的小孩,父母只要伺候較年幼的那個小孩吃飯即可,大一點的會自己吃;雙胞胎是同時作亂,不斷地從餐椅上站起來、丟擲食物、抓取桌面的東西……,如果只有我和老公兩位照顧者,就會一直忙一直忙,連去上廁所的時間也沒有,一頓飯吃下來我們就陣亡了! 
後來聽托嬰中心老師們的建議,去買了給嬰兒吃的米餅,就可以先「擋一下」飢餓。兩千第一次吃米餅就很喜歡,那時只有兩顆小門牙,也可以把米餅咬得「?啦?啦」響,於是那清脆的咬餅聲一直在我心裡迴響,像是手忙腳亂餵食秀的一個美好句點。
 這時期的兩千還不會認生,所以到「兩千動物園」參觀的來賓,如果願意,我們會請他們挑戰一下坐在沙發上「雙抱」──左右各抱一隻,然後幫他們拍照。神奇的是,無論各種年齡身分的來賓,一旦雙抱都笑得燦爛極了,其中有高齡七十幾的長輩、教授、醫生、日本人、新加坡人、單車鐵漢、男女同志……等等,沒有一個不咧嘴開懷大笑的。
可見懷抱新生命讓人開心,坐擁兩個新生命更是雙倍以上的開心。無論經歷多少風刀霜劍、歲月摧逼,看到潔淨明亮的新生命,所有的風霜雨雪會瞬間歸零,心境突然晴好無雲,所以為什麼很多小說會以新生命的誕生來作為救贖,比如蕭紅《呼蘭河傳》裡的馮歪嘴子、或黃春明〈看海的日子裡〉的妓女白梅,其來有自。當然政客喜用懷抱兒童來漂白自身罪惡,也是一樣。嬰兒如菩薩,對待眾生無差別心,面對菩薩會生出修行之心或利用之心,也就端看個人。
大約十個月的時候,妹妹開始會打開柵欄的門,闖出一條路來,姊姊尾隨其後一起作亂,有一回還像小老鼠一般偷吃放在椅子上的香蒜麵包,妹妹捧著麵包,顯然是首謀,手腳俐落拆開包裝,吃得津津有味,不斷舔嘴上和手上的奶油,還「呷好逗相報」,讓姊姊也撕了一小塊在吃,我們搶救不及,麵包已呈被老鼠咬嚙過的淒慘模樣。
既然關不住小獸、柵欄倒下還要重修也麻煩,我們就把柵欄拆掉收起來,清空較矮的廚櫃、桌角都貼上防撞設施,從此動物園範圍擴大到全家每個角落,雙寶形同野放,可以在家裡盡情玩耍、打架、作亂,越來越剌激有趣,我們兩個動物園管理員整天盯著她們轉,時刻都要注意。
兩千玩馬桶裡的水、打開媽媽錢包把零錢一塊塊掏出來、把放在桌上的杯子「啪!」一聲打翻、尿尿在地上、在牆上及衣櫃上亂塗鴉……往往我們收拾了東邊西邊又肇事,她們在家時我們就是一直團團轉。兩姊妹從早到晚都在打架、搶玩具、互拉頭髮互咬,連假帶完幾天小孩後,我們的身心都有被卡車輾壓過去的感覺。
後來乾脆把她們帶出家門,到小學或公園去徹底野放,兩千在戶外總是開心得不得了。看來未經文明馴養的人類天性,還是喜歡回歸天地呀!
然而野外生機蓬勃卻也危機四伏,我們總是戰戰兢兢提防哪裡有個粗心的路人、或心懷惡意的瘋子、或肆虐的流感病毒腸病毒,會冷不妨傷害到兩千,做父母的內心總是時刻上演好萊塢災難電影的畫面,儘管大多數的時候,遇到的都是友善的路人,或是寂寞的小哥哥湊過來想跟她們玩──少子化的時代,公園裡到處都是沒有伴的獨生子女,希冀不認識的小朋友賞個微笑或擁抱都好。
但是當了父母後,內心牽涉到小孩的部分,永遠是敏感脆弱如沙堡的,稍有風吹雨打,就會被摧毀。因為怕失去,怕自己流奶流汗流血流淚才拉拔大的一點骨肉,轉瞬間就被殘酷的世界吞噬,那是人生最大的災難,既是繁衍意義上的絕望,也是情感上的大毀滅。
我不能想像那樣的傷痛,也常自我懷疑,如果遭逢那樣的傷痛,我還能不能繼續正向、開放地看待世界?還能不能冷靜、自由地創作?
也因此,許多父母是絕不「放手」的。他們延遲幼兒上學的年齡、甚少帶孩子到外面玩、照顧小孩如拂拭細瓷,唯恐一放手就會摔碎。
成為母親之後,我很難譴責這樣的掌控欲。當父母是半人性半生物性的,總被「放手」和「掌控」的兩種欲念拉扯不休,難以壓抑的動物性總是伺機抬頭,稍有不慎,便有可能令子女窒息折翼。張愛玲便大膽寫出這種黑暗的母親面向,《怨女》中的銀娣讓兒子吸鴉片、娶妾,一輩子把他拴牢在身邊,也不要他有半點出息。
我只能提醒自己要克制、要相信,唯有相信孩子像春日裡勃發的草木,自有強韌的生命力,才能慢慢鬆開手。
紀伯倫的詩篇〈弓與箭〉說:「你是一把弓,你的子女是生命的箭; 你可以盡力把它送向遠方,卻不能規定他的落點。」
老子第二章有言:「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教養這件事,往往「少」即是「多」,「無」才能生「有」。過多的操控、餵養、監視,只會讓子女無法成長,反而開放、自主、信任,才能讓小生命充滿生機。
我們已經生活在比上一代醫藥更發達、環境更衛生、物質更充裕的時代了,要更理性克制無畏的擔憂。
更何況,以佛家的觀點來看,有子是因緣俱足而造成的「果」,無子也是,兩者都是隨緣生滅的空相,都不需執著。當初選擇生小孩,也是因為缺少悟性,不能看「空」,傾向選擇「有」而非「無」,但我的確也必須時時看到「無」的那一端,那也是確實存在的人生面相。
於是「兩千動物園」越來越採開放式經營,管理越來越鬆散,範圍也越來越大。小小年紀的她們,已較同齡小孩活潑豪邁許多,或許兩千日後會被培養成「以天地為家,以屋舍為禈衣」,這種有竹林七賢氣魄的人吧!因為我們了解到,父母終究只是幫天地在養小孩,豈能一直圈養她們在人為的小小柵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