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tn0318 (ocean)
2017-01-24 20:07:32曾經看過一篇文章
看完之後非常感慨
文章內容是說
為何我們這一代的長輩都喜歡跟兒女搶顧孫
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我們的父母那一輩剛好是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
很多有創業心的人就在那個時期創立了自己的中小企業
創業常需要夫妻一同全心全意的投入
而生了孩子該怎麼辦呢
沒有時間顧的情況下
只能交由自己的父母協助養育
而當他們年紀漸長
再不需要再事業上衝鋒陷陣
當他們自己的孩子生了孫子女
他們突然憶起
年輕時失落的跟孩子的成長與相處
就產生了強烈的移情作用
非常渴望能親自照料孫子的生活起居
有些會覺得在照顧自己的孩子一般
享受著天倫之樂
覺得似乎某部分彌補了
當年無法親自參與自己孩子成長的遺憾
當時看到這裡 感觸很深
我們這一代的人
早就過了台灣經濟起飛時的榮景
生活環境比過去困難許多
許多家庭必須雙薪才能撐起家庭開銷
還因為經濟因素
即使再怎麼喜歡孩子
也只敢生一胎
生了小孩為了省錢
也只能忍痛交由父母幫忙養育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無奈
不是說隔代教養就完全的不好
只是當自己是孩子時都想跟父母有長一點的相處時間
當家庭功能無法健全
親職教育被弱化
那層出不窮的社會問題或許也不那麼令人意外
祖父母畢竟無法完全替代父母親的角色
而在許多先進國家
有些甚至下午四五點就下班
有些學校也早早放學
讓孩子能有非常充足的時間
每天跟父母一起在餐桌上吃頓飯
讓雙方說說每天發生的事
而坦白說
我看不到政府重視少子化的危機
也看不到社會對於養育下一代的包容
我承認
在結婚生小孩前
對小孩的哭聲沒有耐心
對於很多在公共場所不受控制的孩子
心裡面第一個想法是
他父母怎麼都不管管
父母都在幹嘛
而自己生了孩子之後
我才明白
原來嬰兒是怎麼一回事
對於哭泣的孩子忍耐程度也比以前高非常多
或許我知道
這些都很自然
孩子有時外出就是會吵鬧
太小的孩子講道理跟體罰管教都不見得有用
有時也覺得社會很奇妙
教育教導我們要愛護動物
卻沒教導我們要包容愛護嬰幼兒
或是教導嬰幼兒行為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有時我們對於動物的行為(隨處便溺或吠叫)有包容心
但當我們碰到嬰兒卻不一定會這麼寬容
即使其父母並非放任也努力安撫處理
或許是教育
當大家都將嬰幼兒的正常行為(想睡覺或不舒服會吵鬧)視為一種失序
期待小孩能有成人的成熟
那也難怪有許多人無法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