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爸爸的第二年,時間過得不如第一年這麼漫長,就像當你學會運球之後,
再學習上籃就容易多了。這一年裡,你的孩子已經邁開步伐,漸漸遠離嬰兒的雛型,
往幼童的形象接近。你也慢慢習慣生活裡有一個小孩,
他不再像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那般突兀,而成為你隨身攜帶的行動電源般融入
(差別在於你總是希望他快快沒電)。
這一年裡,孩子的個頭與體重不斷攀升,成為單手無法久抱的負擔以及腰酸背痛的元兇;
而他也厭倦了你的背帶或背架,滿心期待用自己的雙腳奔向眼前發現的新大陸,
客廳的長沙發成為他的野戰場,陡峭的樓梯間成為他的聖母峰。
家中的抽屜櫥櫃或許都安上了兒童安全鎖,因為以往踮起腳尖也搆不著的拉環、按鈕,
現在都進入了他的勢力範圍,只要防範稍有疏漏,就會被長驅直入,片甲不留。
雖然離兒童票的身高門檻還有一段距離,現在的他已經能碰到電梯裡最低樓層的按鈕、
烘碗機的電源、馬桶的沖水鍵、浴室的門把。
甚至,當他學會拖行並爬上椅子之後,簡直如虎添翼,
餐桌上的麵包餅乾會被他輕易得手;書桌上的眼鏡手錶會被他拾來把玩,
你一邊讚嘆他不知何時養成如此矯健又不知天高地厚的危險身手,
一邊氣得不知道該把東西收在哪裡才能安然無恙。
你越來越常在大掃除的床底下或沙發後面找到遺失很久的小汽車或原子筆;
越來越常在衣櫃深處或書架角落發現他心愛的奶嘴或鴨鴨,
你不由得感嘆要是哪天他真的把老婆送你當生日禮物的名貴手錶偷偷藏起來,
你大概也只能摸摸鼻子無可奈何。
隨著孩子的體型與身體能力成長,溫馨可愛嬰兒床已經成為他想逃離的牢籠,
你們開始煩惱下一階段的房間配置。嬰兒床成為「都更」之下的受害者,
面臨拆除或遣送的命運,兒童床或兒童房需要一番新氣象,
屋子裡得挪出更多空間來儲藏漸漸穿不下的衣服、漸漸用不上的澡盆。
同時,大一號的外套鞋子將不斷地添入陣容,
如新陳代謝般提醒著父母它們短暫的時效。
相對的好處是,你的孩子越來越不喜歡坐娃娃車,
因此短途出遊時漸漸可以把它留在家中生灰塵;
以及,當他開始接受成人世界的食物之後,
漸漸不用再特地早起煮專屬於他愛吃不吃的寶寶粥,
只要記得攜帶兒童碗和小剪刀,出門的行囊減輕不少。
部分父母甚至已經勇於挑戰(其實是自己想出國玩的)帶孩子出國旅遊,
一面享受兩歲以下兒童的便宜機票和通關禮遇,
一面後悔這趟兩大一小之旅其實是一場體力與耐心的大考驗。
第二年裡最大的變化,莫過於孩子語言能力的進步。
你原以為大人之間的對話或指令對他而言只是馬耳東風,
但越來越懷疑他其實對一切了然於胸只是置若恍聞或是假裝糊塗,
表達的詞彙也無聲無息地加油添醋、東拼西湊,
哪天突然從他嘴裡冒出「加班」或「囉嗦」,
才發現原來你們睡前的聊天或無心的髒話孩子都記在心頭、過目不忘。
育兒的樂趣往往也來自牙牙學語,
你開始欣慰小孩原來是一種可以對話(但不等於可以溝通)的生物,
初期只是一隻拾人牙慧的九官鳥,漸漸地會進化為學習基礎外語的小學生,
雖然只能從單字片語開始,但有時比手畫腳後能了解彼此的意思
,多加練習後,你逐漸可以指揮他把換下來的尿布自己丟進垃圾桶;
把脫下來的鞋子自己放進鞋櫃裡;把看完的書收在一起或疊起來,
你簡直獲得無比的成就感,比教會一隻狗坐下或握手更為興奮。
你越來越習慣自己與孩子講話時帶著疊字的可愛語氣,
遭受路人(通常是未婚男性)異樣的眼光也不以為意;
在切換與孩子說話或與同事說話的語氣之間越來越收放自如,
感覺舞台劇中一人分飾兩角的演技好像也沒那麼困難。
有時,你們會故意教孩子一些胡鬧的玩笑話(就像學習外語時最先上手的往往是髒話);
有時,你們會和孩子發展出只有朝夕相處的父母才聽得懂的娃娃話,
就像是一句通關密語,你會因為別人都聽不懂只有自己能理解而自豪或竊喜。
同時,不論你喜不喜歡,在保母家或托兒所裡孩子會自然而然的開始接觸兒歌,
終日不斷的喃喃上口,像是一只開關壞掉的音樂娃娃,無法叫他閉嘴。
你發現自己小時候傳唱的童謠幾乎原封不動的傳承給下一代,
不禁感嘆音樂潛移默化的力量有多大,即使你不見得認同歌詞裡隱含的價值觀,
卻也擋不住這批文本歷久不衰的影響力。
然後,即使育兒專家百般建議自己也心知肚明,
你還是很難避免讓孩子開始接觸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或電視機。
當他在外面餐廳不肯乖乖待在椅子上吃飯,
或在長途火車上不肯安份留在座位上又不睡覺或放聲高歌,
父母往往會妥協拿出手機開始播放「佩佩豬」或「可愛巧虎島」。
說也奇怪,明明聽不懂影片對話的孩子卻能立刻安靜下來,聚精會神,心無旁鶩,
遇到Youtube廣告還知道叫嚷著提醒你按略過,
你感到匪夷所思之餘,只能快快地把手上的飯餵完,
小心的控制觀看的時間與螢幕距離,
同時告誡自己非到緊要關頭不能輕易祭出這個絕招。
即使如此,去朋友家玩或過年過節的時候,
你的孩子還是會漸漸認識「妖怪手錶」、「小巴士TAYO」或「救援小英雄波力」,
有時你不得不讓出緯來日本台或衛視體育台,陪著他一起看卡通,
同時回想起自己小時候看過的節目,
覺得以前的「忍者龜」和「變形金剛」畫面雖然沒有那麼精緻,
但還是比現在的版本好看許多。
你的孩子越來越有自己的主張,自己的意見,越來越嫻熟於各種達到目的的手段,
以往只會用哭來溝通(肚子餓了、尿布濕了、愛睏了),現在武器更多元犀利了,
除了哭的技巧更上一層樓(假哭、一秒落淚、洪亮的哭、意思意思的哭但哭很久、
邊哭邊偷看你的反應再決定怎麼哭、一秒停止不哭),
還會加上肢體動作(可憐兮兮地抱大腿、亂摔東西、拳打腳踢、躺在地上不肯起來,
硬抱起來下巴或眼鏡還被他的後腦勺撞到或踢歪),
以及語言強調(不要不要不要不要不要不要不要…)。
有時候前一秒要的東西,下一秒又不要了;
有時前一秒不要去的地方,下一秒又要去了,
在家裡還可以充耳不聞置之不理,出門在外遇到這種亂流,
往往會搞得人仰馬翻、淪為路人笑柄,一趟好好地出遊氣氛破壞殆盡,草草回家。
隨著孩子快要滿兩歲,你早就放棄計算出生以來他到底用掉幾包尿布、
喝掉幾罐奶粉,越來越疏於記錄每天幾點吃飯/大便/換尿布/睡覺。
你們開始訓練他更多大人的行為:擤鼻涕、漱口、刷牙、坐馬桶大便、
穿鞋子、脫衣服、拉拉鍊…,過程中往往挫折不斷、啼笑皆非,
這才明白我們習以為常的言行舉止都不是理所當然,
背後包藏著諸般後天養成的文化禮教與社會期待,更經常引發父母的焦慮感:
這個年紀還不會這些這些…那些那些…,到底會不會太晚了呢?
這個年紀睡覺還要吃嘴嘴,到底該不該戒了呢?
這個年紀就開始吃薯條喝多多,到底會不會太早了呢?
到底該花一小時追著滿屋子跑的他邊吃邊玩還是狠下心來不吃就讓他餓?
到底該給他多大的空間、多遠的距離才不會扼殺他的探險又不至於發生意外?
有時你會和太太、家中長輩意見不合;求助網路或書籍往往也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最後只能得到只要孩子開心健康、自然而然就好的消極結論。
此外,你可能開始收到育兒補助通知單,提醒你兩歲前的補助款快要期滿了;
你可能開始留意住家附近的幼兒園,和太太討論要讓保母帶到幾歲與學費;
你的親友間可能又出現誰誰誰結婚生小孩了或生了第二胎,
於是先出生的孩子地位又失寵了。你們帶著孩子與同學朋友聚餐碰面
,話題最後往往會引導到有沒有打算生第二胎與過來人生第二胎的利弊得失。
也許你們還沒有認真地想過,
但你很清楚這是夫妻之間接下來無可迴避需要取得共識的重要課題。
這一年裡,
你經常陪孩子睡覺自己卻先睡著、收拾被他抽光的滿地衛生紙、
整理被他翻箱倒櫃的DVD、清洗被他拿去沾醬油的兔子布偶、
修補被他豪邁翻閱撕破的圖畫書、
一路跟在他屁股後頭把東西放回便利商店的商品架上,
週而復始,一日三秋。儘管有時你真的感到心力交瘁,不堪其擾,
但在問他今天要誰陪你睡覺時聽到孩子選擇媽咪還是會有些吃味。
親愛的孩子,你兩歲了,以後你會越跑越快、越跑越遠、
你會甩掉媽媽的手、拒絕爸爸的肩頭,
但請你偶爾記得回頭看一下爸鼻媽咪在哪裡?我們會盡力趕上你的。
延伸閱讀
<新手爸爸的週年慶> https://goo.gl/ZnXwuy
<新手爸爸的三個月試用期>https://goo.gl/sqPwWS
<準爸爸>https://goo.gl/yli2v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