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去福華大飯店找長輩聚餐,在餐廳問了3個工作人員(其中一個應該是比較資深的
,其他人都跑去問他)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哪裡有哺乳室\尿布台」?
三個工作人員三種答案,唯一的交集就是「本層樓沒有」,剩下的眾說紛紜:
-「都沒有」
-「四樓健身房旁邊好像有一個小包廂」
-「一樓女廁有」「所以男生不能進去?」「是的,男生不能用」「那爸爸要怎麼幫小孩
換尿布?」「......」
-「四樓健身房小包廂現在好像關了喔?」
-「如果沒有人用的話,好像可以開一間小包廂,讓你在沙發上換」(What??你確定?
出事情沙發給你洗?)
沒有辦法,只好跟老婆抱著小孩去一樓,我不死心又問了一次一樓的大廳服務台,裡面有
三個人,給的答案都是「沒有」,「女廁在那邊(指)」
到了男女廁所門口,老婆進去看了一下,說有一個尿布台但很不方便,我不死心捧著小孩
進男廁,打掃的阿姨看我捧著小孩開門,問我要換尿布嗎?我說對啊,他說殘障那間給你
們用好不好?我說好啊。
我們到了「殘障那間」,好多了,空間很大、有尿布台、有洗手臺、還有一個放小孩的臨
時安全椅。當然,就可以順利完成任務,要感謝那位阿姨。
(雖然那個尿布台不知道為什麼釘的比洗手臺還高,而且還緊貼洗手臺,十分考驗使用者
的臂力)
所以,福華大飯店其實是有可以使用的尿布台空間。但是,為什麼?為什麼這麼多的工作
人員都不知道怎麼回答這個問題?而且都一副「男生沒辦法喔」的樣子?福華好歹也是個
大飯店,我那天在大廳跟餐廳都看到很多帶小孩的家庭、其中也很多外國觀光客,我相信
一定有爸爸也會有同樣的需求,為什麼工作人員對這件事情的處理如此奇怪?
類似的狀況不止於此,我們也曾經在捷運站的哺乳室換尿布時,被工作人員堅持「請」我
出去在外面等,因為哺乳室裡面有另外一個媽媽正在餵小孩。
可以容納兩人以上的哺乳室通常都有小隔間,隔間要嘛有門要嘛有拉簾,我不懂一個爸爸
在尿布台換尿布會有什麼問題?
(姑且不論那天那位媽媽根本把隔間門開著、一手拿奶瓶一手拿手機,慢慢的餵著大小孩
。實務上的確會有親餵媽媽正在裡面辛苦的親餵,但隔間通常都是有門或拉簾可以關上的
。)
PTT 媽寶版上常見的月經文主題就是「男生可不可以進哺乳室」,坦白說我是覺得這主題
簡直是莫名其妙,這種月經文的存在本身就證明了我們社會對於「親職」這件事情還有一
大段要走,即使是已經有小孩的人也常常陷在奇怪的觀念裡而不自知。
嬰兒最基本的事情就是吃拉睡,難道餵奶、換尿布是媽媽專屬的責任?爸爸不可以、不應
該、不允許一個人帶著嬰兒出門?就算媽媽也在附近,難道不可以「爸爸一個人帶小孩去
餵奶換尿布」?
媽寶版上也有許多媽媽抱怨「豬隊友」的文章,舉凡不會泡奶、連尿布放哪裡都不知道、
小孩發燒爸爸還可以睡到打呼、下班就跟廢人一樣不會做家事、帶小孩出去讓媽媽一個人
抱小孩揹包包推推車、不會幫小孩洗澡刷牙準備早餐...都是可能會被歸類到「豬隊友」
的事情。簡單的說,豬隊友就是只顧自己不顧小孩老婆的傢伙。
Hello各位,你們沒發現一邊禁止男性進哺乳室、使用尿布台,同時一邊抱怨男人不分擔
親職工作,這兩件事情擺在一起看起來很弔詭嘛?還是你其實想要的是一個魔法師男人,
可以用念力隔空餵奶換尿布?(記得還要隔一道門喔,因為男性不可以進去)
我不確定衛服部成立那個「少子化專案辦公室」到底有什麼用,我只知道如果一個社會的
軟硬體、政策以及文化氛圍對親職不友善,那想生的人當然就變少了,這麼簡單的道理你
知道、我知道、獨眼龍也知道,不是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