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可能會被罵得很慘,但真的忍不住有感而發...請大家不要罵得太用力..
晚餐過後,娘家媽媽突然問起是不是該讓兩歲半的女兒去上幼兒園了。
『她還不到三歲,我們沒打算讓她現在去上幼兒園。』我淡淡地說。
「為什麼?那個XX阿姨說巷口那家雙語幼稚園還不錯耶!她孫女都去那裡讀的。」
『每個人都有他們的考量,我去問過附近很多家的幼兒園,但那家不是我覺得適合的學校
。』
媽媽不放棄,繼續遊說:「是因為太貴嗎?可是它又近又方便,而且還是雙語的。」
我認真地說了:『我覺得幼兒園就是讓她玩就好,學習實際操作、培養自主性才是我們的
考量;我已經看好一間了,不過它只收三歲以上的幼兒,明年再說吧。』
媽媽不以為然,「阿唷!怎麼可以讓小孩輸在起跑點,當然是愈早學愈好啊!」
聽到這句「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瞬間聽到腦袋裡「啪!」的斷裂聲,好不容易才忍住
。
多成功的一句廣告詞,完完全全洗腦了六七零年代的家長,彷彿讓孩子起跑的慢了點就是
不愛孩子,就是失格的父母。而我們,現在剛成為父母的這一世代,恰巧正是這句廣告詞
下的產物。
還記得小時候,幾乎所有想的到的才藝我都學過,珠算、心算、畫畫、書法、鋼琴、游泳
,甚至還有作文;從小至大,從安親班到課後輔導然後是國英數理補習班,從無缺席。
無庸置疑,我從來沒有輸在起跑點上,而這一連串的學習必然所費不貲;可,我也沒有贏
在終點。
我甚麼都學了,也甚麼都沒學成;甚麼都會那麼一點點,於是也只會那麼一點點。
「可是如果太晚學,到時候孩子跟不上怎麼辦?她會有挫折感耶!」媽媽還是不死心。
對我而言,挫折感也是一種學習,學習面對挫折,學習處理挫折,如果處理不來真的要放
棄,那也是孩子自己的選擇,身為媽媽的我可以引導,可以陪伴,但絕對不是自以為是的
先幫她排除。你怎麼知道,或許,她根本也不會感到挫折。
一直到長大成人後,我才終於真真切切地了解:「學習是自己的」,當你真的想要學某一
樣東西時,絕對不需要任何人威脅利誘督促練習,即使偶有的惰性上身,始終也是短暫的
。既然如此,逼迫又有何意義?贏在起跑點又能代表甚麼?
念書當然是件重要的事,但成績不是。
「那是因為你的孩子還沒面臨這種事,你才能這麼灑脫地說這種話。」有人說了。
以世俗觀點來看,我絕對是個奉公守法的乖學生,從小到大不敢遲到早退、不敢請假蹺課
,習沒少補過,上課還不敢打瞌睡;可是,我從來不是班上第一名。
可那又如何?我沒成為台灣第一位女總統,所以我輸了?我不是女律師女醫師女老師,所
以我輸了?人生的確是一場比賽,但絕對不是人與人之間的比賽,而是自己和自己的比賽
,沒到生命結束的那一刻,誰也不會知道是贏是輸。
每個人想要的東西不同,每個人的終點線也不同,那,怎樣才叫做贏?就算比別人早跑了
一步,又豈知不會在中途累了想歇息;就算歇了息被他人超越了,或許轉個方向換個跑道
前方還沒有絆腳石呢。每個人的人生道路都不一樣,根本實在也沒有所謂的起跑點,否則
打你出娘胎那刻就該開始起跑了。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我是這句話影響下的產物,至於現在,我一點也不想讓我的孩
子走我的路。
輸了就輸了吧,只要是她們自己選擇的路,即便汲汲營營沒沒無聞一輩子,也該是他們的
課題;還是那一句,父母,可以引導可以陪伴,卻不是幫他選擇人生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