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1Y10M,
跟媽咪我溝通沒問題,
平常也很會積極表達他的需求,
一直以來我也很習慣他的臭拎呆發音,
例如積木講成「咪木」,
水果講成「誰狗」,
抓屁股講成「巴必補」,
兩隻老虎講成「氧機挖五」...
句子的話大概是「OO要逼半半」(OO要吃飯飯),
類似這樣主詞+動詞+受詞,
日常生活我幾乎都聽得懂,
老公大概聽得懂八成。
我一直以為小孩臭拎呆是正常的,
但最近(8月以來)托嬰老師多次強調,
「他的發音有問題、
希望爸媽能矯正他的發音、
其他小朋友都能清楚表達了、
他常常講的讓人聽不懂...」
我可以理解別人可能聽不懂兒子說的話,
畢竟我跟老公才是主要照顧者,朝夕相處才聽得懂,
就連公婆、娘家爸媽也幾乎聽不懂兒子在說什麼了。
只是老師對於發音這件事很在意,
但我很疑惑,
1Y10M的年紀要求發音標準會不會太嚴苛了?
我有點被震驚到,
難道兒子一直臭拎呆原來是不正常的嗎?
平常的生活圈沒有很多小孩可以比較,
我有印象的也只有姪女兩歲時也是臭拎呆,現在三歲了算標準,
其他小孩子沒有朝夕相處也不太能仔細觀察發音。
想請問大家1Y10M臭拎呆不太正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