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 認知也可以很藝術 Art:A world of Words

作者: pond520 (野江琉)   2018-11-02 12:30:07
Art: A World of Words : First Paintings-First Words in 12 Languages
Author:Doris Kutschbach
ISBN13:9783791371740
很有意思的一本書。朋友在大野狼書展發現它,
說上面寫了我的名字,將它買下送給了我。
只能說,我的口味被摸得透徹,別想保持神秘感了。
是的,它就是我的菜啊!
只能用一篇有誠意的書介來回饋。
圖文:
https://medium.com/moms-murmurs/7468535f08fc
https://cdn-images-1.medium.com/max/720/1*rsLXpiubL9nve7XtRNHbpQ.jpeg
我們都見過很多教寶寶初階詞彙的童書,
有各種風格繪成的插圖,也有實體照片組成的圖鑑。
透過藝術名作來介紹的,孤陋寡聞的我是第一次看到。
Seymour Joseph Guy ─ Knowledge is Power
透過藝術和語言,人們彼此產生連結與溝通,
而這兩項孩子都應該從幼時就開始探索。
孩子看藝術的角度跟我們不一樣,
他們不在乎畫作出於哪位名家之手,
也不在乎使用什麼素材或風格。
生活周遭接觸到的人事物,就是他最感興趣的目標。
環繞他的名詞、每天熟悉的行為動作,
接著注意到自己身體的不同部位...
這本書集結了與孩子最早學習的語彙相關的藝術作品,
來自不同國家和不同領域。
在學習的過程佐以美學的濡染。
https://cdn-images-1.medium.com/max/720/1*OJm2mGOGmY4ZR0qND195jA.jpeg
「Knowledge is Power」
前言的這幅畫搭配得真好,是美國浪漫派畫家 Seymour Joseph Guy 的作品。
他本身有九個孩子,影響他繪出不少跟孩童有關的風俗畫作品。
每一頁都有滿版的藝術品圖片,
搭配12種語言譯成的單詞。
每種語言有對應好的顏色,
且每頁的排序不定,讓這本書沒有「主導語言」,
12種語言都受到尊重。
https://cdn-images-1.medium.com/max/720/1*Uj-X2MQKG-KQJaTZY9Ec3g.jpeg
此書也廣納不同畫派與不同表現方式的藝術作品。
例如上面兩幅畫風就截然不同。
而這幅收藏於奧地利薩爾茲堡的主教宮畫廊的《Sleeping Child》,
畫裡嬰兒的小小手指似乎還在動呢。
Bernardo Strozzi 在17世紀初期是義大利熱那亞最著名的畫家,
畫風深受巴洛克藝術家代表 Caravaggio 和 Rubens 的影響,
以宗教題材與風俗畫為主要創作,
強調光線運用、流動活潑的畫面和生活化的寫實意味。
即使不看全貌,這雙手也夠有名了。
米開朗基羅在1508-1512年間文藝復興興盛期,
創作於西斯廷禮拜堂大廳天頂的穹頂畫《創世紀》。
以連續九幅宗教題材的壁畫,描繪上帝創造萬物的景象。
這雙手來自《創造亞當》的上帝與亞當。
朱塞佩·阿爾欽博托也是這個時期的畫家,
大家應該對他的蔬果肖像畫不陌生。
其實一開始看到他的作品,我還以為是超現實主義的藝術家呢。
但到了20世紀初期,他確實對超現實主義畫派造成很大的影響。
【文藝復興】一詞源自法文 Renaissance,有「重生」之意。
在15世紀以前,藝術被認為已衰退一千年。
此時以義大利佛羅倫斯為中心,
打破過去繪畫、雕刻等作品受到神職支配只為宗教服務的約束,
重新鑽研古典時期希臘、羅馬的藝術精神,
將現實主義結合人文主義,透過古文化的復活推動新生活的誕生。
這時期的繪畫體現理想與唯美,強調三維立體的視覺呈現。
光影對比適中、畫面氣氛祥和隆重。
講求統一的秩序感,人物或物體描繪完整。
古希臘的黑繪式陶器瓶畫,在希臘美術有很重要的地位。
題材廣泛,不僅有神話或歷史故事,
也有生活和學校授課的情景。
這個作者不可考的瓶畫作品,畫的是跑步競賽。
他們以人為本的思想,
讓我們在希臘藝術看見大量的人物故事畫,體態生動健美而典雅。
也有羅馬的雕塑作品。
這個耳朵可完美了。這題蛋黃自然是答得出來。
【巴洛克】原指的是一種形狀不圓的珍珠,
暗貶其缺乏古典均衡性,
後來成為十七世紀藝術風格的代名詞。
作風大膽激情、色彩鮮明、富於動感,構圖開放自由;
主體像是自帶閃光燈,追求戲劇性的情感表現,
反映歐洲當時富裕但動盪不安的局勢。
十八世紀初期在法國興起的【洛可可】,
對比於巴洛克的宏偉,
其特色是華麗輕巧、精緻甜美,
用色清淡且構圖細膩浪漫。
摒棄巴洛克偏向王權或政治的傾向,
洛可可描繪的對象轉為貴族或官人,
背景多為庭院或田園等自然風景,
氛圍滿是個人快樂的追求。
這幅《鞦韆》就是非常具代表性的洛可可畫作。
莫內、德加、莫奈、畢沙羅、塞尚、雷諾瓦等人當時注重光與色的描繪,
不重視外形的描寫,被認為粗糙濫繪,受到學院派的抨擊。
因為莫內正好展出了「印象・日出」這幅畫,
遂被譏諷為【印象派】,是此畫派名稱的由來。
的確印象派作品視覺上呈現的是對於景物光影的「印象」,而非其「形象」。
大反過去以神話或人物肖像為主流,
印象派轉向風景畫的描繪,將畫架搬到室外,
極力捕捉光影的變化,因此又被稱為「外光派」。
儘管不被當時審美觀所接受,
埋下深遠影響的印象派是傳統藝術發展為現代藝術的重要轉捩點,
在現今不但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也是藝術市場上炙手可熱的寵兒。
【新印象派】是以更科學的方式精準地將印象派的概念發揮得淋漓盡致,
發明了「點彩畫」這樣嶄新的作畫方式,
代表人物就是喬治・秀拉。
他以太陽光經過分光鏡析出的七色為原色,
不額外調色只用這七色來作畫,
利用光學的補色原理,透過人的眼睛自行混色。
所以細看會發現畫上滿佈繽紛的小彩點。
從遠處看會自然形成重現當時光照情況的整體色彩。
這幅《馬戲團》還在修飾階段,就成了喬治・秀拉的遺作。
點彩畫因為過於理性而精巧的描繪,
在當時得到過於機械化、呆板等負面評價。
例如這幅畫中應該是很動感的表演者,
卻因為過於仔細的計算而變得僵硬。
有別於過去的作品,這幅畫加了描邊的手法,
可看出秀拉挑戰傳統且追求突破的用心。
他也被認為是立體主義的啟蒙者。
【後印象派】不認同印象派對光的濫用及色彩的分解。
保有印象主義的特色,尋求畫面動態關係與精神層面的探索。
運用強烈的主觀意識將視覺以外的精神層面表現出來,
即致力於自我的表現,並重視形成的觀念。
梵谷和亨利·盧梭都是後印象派的代表畫家,
此書收錄了這兩位畫家各三幅作品。
「這個房間看起來舒服嗎?」
「喜歡牆壁的顏色嗎?」
不妨這樣引導孩子對畫作進行討論。
梵谷在1888年2月時搬進法國南部城市亞爾的這間房間。
他最知名的作品大多是在自殺前的這兩年間完成的,
例如《向日葵》系列、《夜晚露天咖啡座》和《星夜》。
書中這幅《在亞爾的臥室》在1888年10月完成,
他畫下那些平凡無奇的擺設與用品,
呈現臥室平靜、讓人身心休憩放鬆的意象。
他不在乎技法的正確與否,
著重的是透過顏色來呈現內心的感受和想傳達給觀者的感覺。
經歷割耳事件後近半年,1889年5月,
飽受精神問題所苦的梵谷決定入住聖雷米精神病院,
後來這幅畫在工作室遭洪水破壞,
才讓梵谷又重新畫下另外兩個版本。
第一版現收藏於梵谷博物館,
二、三版則分別是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和奧賽美術館的館藏。
受過傷的畫本來就保存不易,到近代褪色得很嚴重。
當時負責修復的專家從梵谷當初創作的意圖開始推敲,
經過現代技術的配合,判定是顏料中的紅色部分褪色,
使得紫色變成藍色。
【浮世繪】源自17世紀,形式以彩色木刻版畫為主,
創作內容則是人間的生活百態。
19世紀中,資本主義各國正向東方擴張,
東方文化與藝術也在西方人面前大放異彩。
例如日本浮世繪圖案印製在出口歐洲的茶葉包裝,
其風格也跟著飄洋過海對西方藝術投下震撼彈。
臨摹過無數幅浮世繪的梵谷正適合拿來舉證。
知名的《星夜》的渦卷圖案也被認為參考了《神奈川沖浪裏》。
20世紀的新藝術運動受到梵谷、高更和塞尚等人的影響,
產生了全新形態,如野獸派、立體派、巴黎畫派、造型主義、表現主義等等。
這本書有兩個版本的封面都來自於【表現主義】畫家馬爾克,
包含我手上這一版的封面《Cows, Yellow-Red-Green》和上圖的《The White Cat》。
馬爾克熱愛畫動物,尤其是馬。
他的重要作品《Blue Horse》也能在這本書找到。
【表現主義】演變自印象派,但反對忠實描繪現實。
更強烈傳達內心主觀感受,
利用線條、對比及色彩之誇張與扭曲達到激情表現目的。
像封面的牛之所以是黃色的,
只因為畫家想表現牠是母性的、快樂的。
到了第一次大戰期間,
1916-1922年間發生於蘇黎世的【達達主義】藝術運動,
主張反戰、反傳統、反藝術、反現代生活...,
達達主義本身沒有什麼成就,雖為期短暫卻影響廣泛;
雖破壞藝術卻開啟了新藝術的誕生,
如1920–30年間衍生的超現實主義。
從達達主義分離出來並以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為依據發展出來的【超現實主義】,
代表人物是米羅、馬克斯·恩斯特、雷內·馬格利特及達利等。
達利除了有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畫作,
家具設計也是一絕,
《Mae West Lips Sofa》就是經典之作。
Mae West是當時紅極一時的美國演員。
在達利戲劇美術館有一個空間名為《Mae West Hall》,
房裡有兩幅畫、壁爐和這個紅唇沙發,
窗簾則做成 Mae West 的金髮造型,
從某個角度看進去,就能看見帶著迷濛眼神的Mae West臉龐。
1960年代風行於美國和英國的【普普藝術】,
內容以普羅大眾的生活和思想為重點,
不僅反抗傳統學院派,也否定了抽象表現主義,將形象重新找回來。
這本書不只有各派系的名作,還收錄了插畫。
1846年出版的《A Book of Nonsense》是Edward Lear最代表的作品,
他創作了大量幽默的五行打油詩,搭配超現實的漫畫,
誇張又率直的表現方式大受歡迎。
書中每一篇異於常人的怪胎,
逗趣描述的背後都蘊藏對生活的掙扎。
五行打油詩的第1、2、5句押韻,
Edward Lear有時候在末句尾重複使用首句尾的詞來加強。
在他過世後,五行打油詩在英國被大肆推廣。
當我問蛋黃這畫的是什麼,
他沉思了很久才說『鳥..』。
不知道是這長鼻子超過他的認知接受範圍,
還是鳥群在幼兒眼裡比較搶戲?
這本書介紹了70幾個單詞,
換言之也收錄了70幾個藝術作品。
雖然上頭洋洋灑灑穿插歷史背景或解析簡說,
面對孩子,我還是希望以最開放的方式引導他主觀的思考與評論。
這本跨藝術領域的單字圖鑑,
寶寶時期累積認知、幼兒時期以後可以接觸藝術和外語,
成人如我也很是喜歡。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