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以前xxxx也沒事啊~」
長輩起手式句型,相信我,這樣的句型一路到小孩出生後的各種教養問題都會不停的出現。
「我們以前懷孕下田也沒事啊~」
「我們以前坐月子也吃麻油吃酒沒事啊~」
「我們以前沒用安全座椅也沒事啊~」
「我們以前餵(沒滿月的)寶寶喝水也沒事啊~」
「我們以前讓你們趴睡也沒事啊~」
我都用統一句型回應:
「因為有事的已經死了啊!你們運氣好。」
知道懷孕沒多久,婆婆叮嚀不要吃薏仁,基本上我沒有特別放心上。
後來在我的媽媽手冊上,蓋了「禁吃薏仁、紅豆水、酒、中藥」的印章,
醫生說不能吃,我就乖乖不碰。
但真的一吃到就會怎麼樣嗎?
如果吃到一兩顆薏仁就會流產,那要RU486幹嘛,吃薏仁就好啦?
我認為這完全是看體質,每個人不太一樣。
有些人體燥熱、有些人體寒、有些人身體很勇健、有些人本身體弱,
所以每個人懷孕狀況當然不盡相同。
例如有的人從懷孕初期開始就容易出血、會頭暈,
可能身體本身就比較虛弱,懷孕要供給寶寶養分於是身體更差,
必須常常臥床才能保胎兒平安;
可是像我強壯到6個月去北投公園抓寶可夢奔走抓快龍、
8個月挺著大肚子被店長苦毒每天大街小巷發DM塞信箱,
我的小孩比誰都健康,孕期沒有一點出血,小孩現在活蹦亂跳。
對於食物當然也是,有些人體熱,吃到一點性寒的食物可能也不會怎樣;
但對於體寒的人可能吃一點就對身體胎兒產生影響,
本來就不可以偏概全。
懷孕初期我要去泰國,醫生叫我不要吃太辣,
但仔細一想,四川人泰國人韓國人,普遍食物有辣的他們也從小吃到大,
難道懷孕期間能完全不碰辣嗎?
我吃的辣度只是跟孕前自己能吃的程度差不多,並非超過我的負荷範圍啊~
結果孕期吃了好幾次麻辣火鍋也沒事。
(最後一個月還吃了兩次,足月後吃想說能讓他退房也不錯,
結果這個小媽寶硬是住到過期催生才出來)
不過我沒事,不代表其他人也一定沒事啊~每個人體質狀況不同。
(附帶一提,我去吃之前都會先打去問有沒有放孕婦不能服用的中藥)
很多長輩真的很喜歡以管窺天,相信經驗的傳承不相信醫學臨床上的研究跟數據。
但所謂的「經驗傳承」只是個人的經驗,
一個讓小孩趴睡而平安長大的媽媽會教你趴睡可以讓寶寶睡得好,
一個讓小孩趴睡導致窒息/猝死的媽媽會教你千萬別讓小孩趴睡,
10個人有10種經驗,你的狀況不一定跟我一樣。
以前的資訊不發達、醫學不發達,當年的醫學研究跟新聞報導,
幾十年後中間經過不停的再研究得到不同的結果,
例如我媽說他們那個年代就是要寶寶喝完奶要要喝點水,
怎麼到了我們這年代變成月齡小的寶寶盡量別喝水?
所以無論是孕婦吃麻油/酒的問題、安全座椅的問題、寶寶趴睡的問題...等,
當年出事時,一來不見得知道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
二來別說醫學常識,以當年的知識水準來說也可能把出事的原因導向怪力亂神
(例如吃了麻油或酒結果流產了,卻被解釋成因為爬高/搬東西/拿剪刀才流產),
三來資訊不發達,除了自己居住的那個區域,
會知道其他20個城市的媽媽吃了什麼流產嗎?
(雖然我回第二篇但以下給原po)
如果你沒有把握,我支持你可以避開有危險可能的食物,
但真的也不用太過緊張,如果吃到一口就有很大反應,那就真的這樣東西很剋你,
但一般而言任何食物都要累積一定的量才會起明顯作用,心情放輕鬆~
(當然菸酒藥物例外)
孕期很辛苦了,而且有的人更是食慾很差,所以能吃下去就很好了~~
婆婆媽媽再囉嗦,記得一句:
「因為有事的已經死了啊!」 回他們。
要更積極一點,就是咕狗類似狀況而出事的最好是新聞傳給他們看,
當初安全座椅我們就是這樣堵上公婆的嘴的,每次一看到沒坐出事的新聞就噹他們一次,
現在完全不會講「我們以前沒坐也不會怎樣啊~」這種話。
※ 引述《himandher (他&她是會有不喝果汁的人)》之銘言:
: 借文章問一下
: 我婆婆也會說他們哪一輩的人酒跟麻油都吃也沒怎樣
: 其實也是滿好奇
: 為啥他們那一輩吃都沒事?
: 我們這一輩吃了就有事嗎?
: 雖然我也是都拒吃
: 只是有時候會有這個疑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