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桌上遊戲翻轉教育心得

作者: joaoio (硯に棲む白)   2019-03-14 11:45:54
舊文新貼 對於兩個孩子用桌遊來做翻轉教育的心得
(海豚老師是目前任職於小學的教師 恩... 也是這兩個孩子的媽)
圖文部落格好讀版
https://euddedehi.blogspot.com/2019/03/evan-4y5m-eddie-1y10m.html
就像漫畫格子內的速度線一般,時間從身旁飛快的流逝,這個年齡對於時間的掌控越來越
不精準。剎那間一天過去、一週一月一年。
看著孩子突然又懂事了些,驚覺自己已經不是那個每天還在等著下課的少年。
部落格經營也已一年餘,寫了快兩百篇文章,文章的品質參差不齊,每次寫完自己都不甚
滿意,但以目前的精神、時間、體力,僅能希望部落格能到及格的標準。
而這及格的基準線很簡單,把自己忠實的心得與感受寫出,雖不會很華麗,卻很樸實中肯
。平心而論,我勉強還在不及格邊緣載浮載沉,常寫著寫著就想要便宜行事,用著最省事
的方式把寫文章的時間縮減。
不過以紀錄自己的心得來說,我認為是有把內心對於桌遊的熱愛給完全的展現出來。
圖:三歲半的Evan在排列拉密的數字,成為數字火車
圖:剛滿兩歲的Evan在玩餵怪物
快滿三歲的Evan在練習剪刀
兩歲的Evan在玩動物疊疊樂
去新天鵝堡的桌遊聚會,玩石器時代兒童版
才剛滿兩歲的Eddie,在學大人擺放圍棋
Eddie在玩肢體動作的反應遊戲!
從孩子1歲開始,陸陸續續的陪他們一起享受著親子玩桌遊的時光。
老實說孩子在1~4歲時,對於外界有聲光效果的玩具更有興趣。
桌遊這種東西沒甚麼聲光效果,很難引發他們的興趣。更難讓他們持續專注於遊戲上。
所以跟孩子玩桌遊時,跟大人玩遊戲的感覺相差許多,我認為跟孩子玩桌遊必須要有幾個
特別注意的地方
1.目的性
2.故事性
3.規則適宜
4.成就感
5.陪伴感
1.目的性:遊戲目的
這裡指的目的性,除了孩子的遊戲目的外,更要談一談家長的目的性。
常常碰到很多家長,他們買桌遊給孩子的原因是:讓孩子能夠學習到更多東西。
所以這些家長買了一大堆英文字卡桌遊、中文拼音桌遊,期待孩子能透過桌遊遊玩能學到
很多東西。
我認為玩桌遊的確可以透過遊玩來學到一些東西,
但是我個人必須要強調一件事情,就是請別把"一定要學到XXX"做為玩桌遊的主要目的。
剛剛也說過,桌遊對於孩子來說,相較於聲光效果強烈的電玩或是電視,的確很難吸引其
專注力。
在孩子"難得"享受遊玩桌遊的過程後,家長們卻很"不識相"的狂問孩子,
「玩完這個以後有沒有理解更多英文字母?」
「會不會加法了?」
「中文的部首跟字有沒有認識更多了」
孩子剛剛沉浸在遊玩的氣氛,全都被破壞的消失瓦解了。
我認為「桌遊」就是桌遊,「教具」就是「教具」
市面上有很多把兩個融在一起的商品,但我覺得很多為了兼顧「學習效果」的遊戲,玩起
來超級無聊。
而玩起來無聊的遊戲又怎能吸引孩子的投入呢?
回想一下思索一下,以前的填鴨式教育,學生永遠都是「知識接收者」,老師課堂上講了
什麼,學生就寫了什麼,根本沒有主動思考的機會。
桌遊這種東西是讓孩子主動思索的一個很好的契機。
透過「遊戲」中的「抉擇」因素,讓孩子能主動思索。
而在一次又一次主動思索的過程,孩子自然會熟悉與熟練此遊戲的技巧。
所以何必一直在意是否有學到東西?
刻意的去想「學習曲線」「學習成果」,反而會降低孩子們重複嘗試的興趣。
相反的,如果玩的有趣,孩子的學習能力會自動將此遊戲該傳達的內容自然而然的學習起
來。
所以與其讓孩子像在上學一樣的學東西,倒不如讓他玩得開心!
舉個例子:
小時候,接觸了光榮的三國誌系列(三國誌4、5),在遊玩的過程中,我自然而然的對歷史
感興趣,找了各類關於三國的書來看,這就是遊戲中自然而然學習的例子。我不用特意去
背歷史年表,但透過遊戲,我瞭解了許多的事件,再透過遊戲引出興趣,讓我更主動的去
學到不同的東西。所以我小六就莫名其妙的看完整本三國演義了。再透過三國演義又接觸
了更多文學作品。
而學到這些東西對我來說有用嗎?事實上看了這麼多書我也不見得變的聰明。
但是我認為「主動學習」的態度,是可以透過這樣的方式培養起來的,孩子們遊玩遊戲後
,思索著為什麼獲勝?為什麼失敗?進而增進自己的技巧,主動的去學習不同的事物。
這才是我們在與孩子們玩遊戲的時候,最想要讓他們學到的東西。
而不是只是區區的26個英文字母、幾十個中文字根。
*******************************
而孩子玩遊戲的目的呢?
孩子除了得到樂趣以外,更有「完成遊戲」、「獲得勝利」、「獲得成就感」、「找尋失
敗的原因」等等目標需完成,所以我們必須挑選適合孩子年齡的遊戲,或是簡化遊戲的規
則,讓孩子們可以輕易的瞭解遊戲內涵並且簡單的從中得到樂趣。
一般來說,桌遊盒子上面都會有標示適合人數、適合年齡、遊戲時間。
強烈建議買桌遊前,能先去試玩看看遊戲,畢竟每個孩子都不相同,遊戲的感受度也不同
,有些遊戲適合這孩子,有些不適合。
盒子上的適合年齡主要只是參考用。沒有實際玩過是很難確切認定是否適合。
而能挑到給孩子「得到樂趣」,然後「完成遊戲」、「獲得勝利」也「獲得成就感
,但如果失敗了,也不氣餒的「找尋失敗的原因」的遊戲。
並且陪著孩子一起感受著玩遊戲的氛圍。
這才是一個完整的一個玩遊戲的流程與我們要努力達成的目標。
結論:講了許多,希望各位家長或老師,可以不用太看重「桌遊」能帶來的學習成果。
相反的,孩子與學生在遊玩的過程中,有沒有感到快樂,
並且讓孩子能學習到「主動學習」,甚至「遵守規則」、「邏輯思考」、「成就感」
,這些才應是大人讓孩子玩桌遊的目的。
家長與老師應該是學習過程的設計師、分析師,而不是直接帶領到出口的領路人,這條學
習的道路沒人能陪孩子走到永久,只有他自己培養出來的學習態度能決定自己的未來學習
道路是甚麼樣的道路。
****************************
寫第一篇目的性就花了很多精神 如果有迴響才會繼續寫下去,
如果覺得不錯請給一些鼓勵,謝謝!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