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卷] 母乳哺育情形調查(問卷結果)

作者: abani (碘化鉀)   2019-04-25 10:56:04
用簡報的方式好像還是很難閱讀@@
試著用圖檔+文字的方式重新呈現一次
**************
一、基本統計資料
1. 當胎生產時年齡
https://imgur.com/emnztUT (25-35歲最多)
2. 胎次
https://imgur.com/JyB3X3r (第一胎最多)
3. 哺育方式比例 (按月份)
https://imgur.com/njgI23X
住院全母奶約30%,滿月55%,兩個月後約65%全母奶 (比全國平均45%高)
4. 媽媽產後育兒情形
https://imgur.com/wz0JH6H
這份調查中1/3是全職媽媽,1/3只放產假,另外1/3是育嬰假或其他(例如帶小孩上班)
5. 母乳選擇「瓶餵」的原因
https://imgur.com/rU4PbD9
最多人選的是「讓其他照顧者也能餵奶」還有「返回職場,寶寶不在身邊」
*************************
二、接下來將試著分析哪些因素會影響哺育方式
Q1:一旦補了配方奶,就很難達成全母乳了嗎?
https://imgur.com/qMh9P1T
https://imgur.com/QRzasT5
住院期間全母奶(不補配方)的媽媽,六個月全母奶的「成功率」約80%
而住院時混餵的媽媽,六個月全母奶「成功率」約60%
到了滿月仍然混餵的媽媽,仍有40%在六個月時追到全母奶
所以以這份問卷的結果來說,補配方真的沒那麼嚴重。
Q2:6個月的育嬰假補助有助於全母乳哺育?
https://imgur.com/KtcVc6i
https://imgur.com/AReYExO
確實請育嬰假超過六個月的媽媽和全職媽媽的全母乳率差不多
(原本猜測育嬰假的媽媽會傾向提早退奶,但實際上並沒有這種現象,
好多人真的撐到復職才退奶,真的好厲害)
不過有復職打算的媽媽比較傾向瓶餵是真的
畢竟要考慮給家人或保母照顧的話,還是得習慣奶瓶
Q3: 其他因素(胎次、年齡)跟哺乳習慣有沒有關聯呢?
https://imgur.com/X1RxupV
https://imgur.com/Mu0fPGb
年齡和胎次好像跟哺乳方式沒什麼明顯關聯。
************************
三、一些討論 (加入一些個人的碎碎念)
1. 住院&月子期間就算補配方奶,還是很有機會達成全母乳。
前面提過,從來沒補過配方奶的媽媽,達成全母乳比例較高。但這樣的統計無法排除「媽
媽原本就奶量充足」的偏差。住院期間混餵的媽媽,六個月內全母乳率仍有60%左右
(跟全體平均的65%根本也沒差多少)。
許多醫療院所並不提供配方奶,需要產婦家屬自備;產後大多都會鼓勵哺育母乳,這些都
是基於好的出發點。
但有些媽媽反映覺得很疲累,甚至寶寶醫療上已接近生理性脫水或黃疸的邊緣時,仍被積
極鼓勵全母乳,或者被暗示「一旦補了配方,奶量就很難追上了」,這並不是事實,而且
會對媽媽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壓力。
產後住院期間是產婦休息、恢復體力的重要階段。有些媽媽復元得比較好,有體力花比較
多時間/精力哺餵母乳,這當然對寶寶的健康是最好的。
但如果媽媽體力不允許,或者寶寶有醫療上的需求(例如脫水、嚴重的黃疸等),其實混著
配方奶哺育也是可行的選擇,日後若想全母乳哺育,「成功率」仍然相當高,並不需要在
住院期間就勉強堅持全母乳。
2. 職場哺乳大不易
全職&六個月以上育嬰假的媽媽,六個月內全母乳哺育的比例最高,六個月內回職場的話
全母乳率便顯著較低。復職後仍全母乳哺育的媽媽們,其中又有一部分表示「在家工作」
或是「可帶小孩上班」。離開孩子身邊去工作的媽媽,減少母乳哺育,是很普遍的現象。
顯示在職媽媽的哺乳環境和支持系統仍有進步空間。
3. 就算是混搭配方奶,只要有餵母乳,對寶寶的健康就有好處
一篇長庚醫院小兒科的研究顯示:全母乳或部份母乳哺育六個月以上,寶寶發生過敏或濕
疹的比例較低。(PMID:7082611)
另外一篇紐西蘭的系統分析研究顯示:母乳哺育兩個月以上的寶寶,發生嬰兒猝死症
(SIDS)的風險就明顯較低,而全母乳和部份母乳哺育都有這樣的效果。(PMID: 29084835)
但在WHO的聲明中,只強調了建議「全母乳哺育至六個月,並添加副食品持續哺育至兩歲
」,台灣的「兒童健康手冊」和國健署出版的「母乳哺育手冊」也只有針對全母乳哺育的
建議,對「部份母乳哺育」或「混合哺育」隻字未提。
在這份調查中,滿月前其實有將近一半的媽媽採部份母乳哺育,到六個月時仍有約四分之
一。這些媽媽其實和全母乳媽媽一樣,也有很多問題和疑惑,例如
「配方奶到底對孩子有沒有壞處? 」
「混餵對寶寶到底有沒有幫助? 」
「如果無法全母奶,混餵又沒有意義,要不要乾脆退奶改全配方? 」
這些問題相信是很多媽媽都曾經有的,但在官方的衛教資訊中卻完全找不到相關的建議,
只能諮詢親友意見或靠自己摸索,或者無法全母乳哺育便索性退奶,對於母乳推廣來說
其實很可惜。
四、小小的結論
1. 就算住院期間(甚至是月子期間)採母奶+配方混餵,之後仍有很大的機會能夠達成全
母乳。需要補配方並不是世界末日。
2. 就算無法達成全母乳,混餵對寶寶的健康也有好處(是有學理和統計支持的!! 雖然這
樣的研究比較少),而且實際上有很多媽媽是採混餵方式(滿月時50%,六個月時也還有23%
),少奶(或其他原因)混餵的妳並不孤單。
希望政府和醫療機構之後能夠增加關於混餵的衛教資料,甚至在產前就跟孕婦討論各種
哺餵方式的優缺點跟可行性。
3. 隨著寶寶長大,因為各種原因(疲累、忙碌、托人照顧)改採配方奶的媽咪人數是漸增
的?
這是很普遍的現象。
4. 在職媽媽的哺乳比起全職或育嬰媽媽,所面臨的挑戰更多。創造友善的哺乳環境和支

系統,是政府推廣母乳可以持續努力的方向。
另外媽媽復職後漸漸減少母乳哺育,也是很普遍的現象,不需要因此而感到沮喪或愧疚。
以上是關於這份問卷的一些資料分析和想法,
希望能帶給觀看的你/妳一些有用的資訊~
如果需要每個月齡的哺乳方式詳細統計(包含親餵、瓶餵)
可以參考簡報檔的附錄
簡報網址 https://anonymousfiles.io/9id76ZVZ/
謝謝大家耐心看到這裡~
: ※ 引述《abani (碘化鉀)》之銘言:
: : 問卷經hydra60319板主審核通過
: : 大家好,我是正在養育一個嬰兒的媽媽,從孕程到現在受了這個板很多照顧,
: : 想徵求大家的幫忙填寫問卷。
: : 本身是少奶媽,從網路上得到不少經驗相似的媽媽支持,但總是想了解到底
: : 自己的存在是否真的是少數情況,聽各方衛教都說「大部分的媽媽奶水都是足夠的」

: : 「大部分的媽媽都能達成全親餵」總是讓自己很沮喪。
: : 想搜尋是否有關於不同哺乳方式和混餵的人口比例資料,卻發現學術網站和政府機關
: : 都只有粗略的「母乳哺育率」或「全母乳率」,而沒有更詳細的資料,也沒有關於
: : 不同哺乳方式(親餵?瓶餵?混餵?如何混?)的任何調查。
: : ※根據2016年國健局的調查,台灣6個月以下寶寶全母乳率是45%,美國是25% (2015)
: : 而英國僅有1% (2010)...
: : 所以才想自己發起一份問卷,
: : 希望能幫助更多像我一樣的哺乳媽媽們了解台灣的哺乳生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