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寶寶] 假日父母何時接寶寶同住?

作者: rei4862 (juniel666)   2019-05-10 08:50:25
看到這串本來沒有想要留言回覆,
但看到S大這篇我也想分享一下我的家庭,
希望當父母親能夠多少理解不同的假日小孩的心情。
我爸媽在我有印象以來就離婚了,
因為各自要生活的關係所以不得不當假日父母,
就把我和大三歲的姐姐放在奶奶家。
因為一開始就待在奶奶家所以對於父母在假日這件事並沒有太多想法,
也不會想父母...
但因為對姐姐來說我媽媽為了賺錢把她拋棄了,
所以她對媽媽的成見很深。
我奶奶對我很好,
她認為我沒有爸媽陪伴,所以都會優先照顧我。
當時年紀雖小,但是已經會有很多想法,
包括自殺,不過每次想到我會捨不得奶奶跟家裡的娃娃們就放棄了。
但蠻好笑的是我還會想到如果家裡火災我要帶走哪一隻娃娃。
在我國小三年級被接回媽媽家後,
轉學的關係一切都要重新適應,
環境也非常不一樣。
每天媽媽去上班前我都會跑到媽媽房間看她化妝出門,
每次她出門我都會默默流淚,
也很想奶奶,但媽媽不讓見。
而這段時間我媽媽因為各種壓力所以脾氣很不好,
她常常生氣罵我跟姐姐養不熟,
跟她不親,別人家小孩會抱著媽媽親,
但我們卻是都不會想碰她。
針對這點我跟姐姐都是不太喜歡跟別人有太多皮肉觸碰,
但在我媽媽眼中這是我們嫌棄的意思。
後來姐姐受不了她就決定離家出走到我爸爸那邊,
那一年我剛升上國中。
之後開始我跟我媽的關係就越來越差,
她認為她把我們放在奶奶家是無可奈何的,
她要賺錢給我們優渥的生活,
她覺得她都有付錢給我奶奶,
所以我們不應該跟她不親,
而且都會說我奶奶是看才錢份上才顧我們,
我奶奶也會跟她要錢,
早知道我們這樣她就不要管我們把我們丟在奶奶那就好了。
事實是怎樣我們不知道,
但是我奶奶從來沒有在我們面前抱怨一句,
她都在家裡幫店家改衣服,
每次要去拿衣服都會帶著我們,
在我們眼裡奶奶非常辛苦,
但她仍堅持把我們照顧得很好。
我從來不否認我媽是愛我們的,
但是她搞不懂我們要的是陪伴,
她已輕錯過了最重要的時間,
我們也回不去,
我們能相處但並不是以那種親密無間的方式,
所以她就以愛為名把我們綁在身邊,
把我們壓得喘不過氣。
所以我姐離開她逃遠遠的,
我也在畢業後馬上跑到日本工作,
後來結婚了就來到台灣生活。
現在我會跟我媽偶爾電話聯絡,
她找到新的男朋友,
我也有了自己的家庭,
我們終於能像一般朋友那樣相處。
在這段生活裡,我曾有幾次覺得要撐不下去,
我在很多人看來都很快樂,
但真的理解我心裡的不多,
有一陣子我常常幻想我有一些非常了解我的朋友,
他們會在我難過的時後不用說就安慰我,
我知道我病了,
所以我努力找方法逃離了。
現在我家裡也有一對假日小孩,
我也曾經苦口婆心的跟她分享我的心路歷程,
但她的回應是,不會阿,現在我們回來他們都會黏我們不黏阿嬤,
她不知道這就是問題的所在,
小孩就是害怕你會不見才會一直黏在你身上不肯放手。
最後只想跟所有有苦衷的假日父母說,
種花得花種果得果,
如果以後小孩跟你不親,他們都是有苦衷的,
千萬不要因為這樣而跟他們生氣,這只會讓你們的關係越來越遠。
※ 引述《sevenqueen (冬眠眠)》之銘言:
: 看到Hoyi這位母親誠實告白自己的心魔,
: 內心也多少能夠明白跟感慨,
: 因為我爸媽就是以這樣的心魔面對我多年,
: 所以一時衝動,很無聊地回一篇來湊熱鬧。
: 我是家中三個孩子裡面唯一跟母舅家族生活到六歲多、才到原生家庭居住的孩子。
: 但跟許多有明顯分離焦慮的孩子相比,
: 表面上我沒什麼改變,
: 依然很活潑,還緊跟著母親前後走踏。
: 很多大人因此認為我適應良好、情緒穩定,
: 但其實我天天在睡夢中偷偷哭醒,
: 從小學一年級開始的日記每一篇都是想念,
: 甚至盤算著自己可以怎麼從現下環境逃走。
: 這個適應過程裡,最痛苦的就是爸媽在管教中,
: 很容易出現一句「你被寵壞了」,
: 或被我偷聽到他們在埋怨過去某某的管教方式是不對的等等。
: 這讓我一邊努力遵守新的生活規則之餘,
: 一邊懊惱自己不夠好,
: 讓我很喜歡的舅舅們、外公外婆被批評。
: 漸漸地我就用完全順從父母來試圖得到認同。
: 也因此,我並不擅長顯露哀傷,
: 甚至以為拉近關係只剩下「討好對方」這條路。
: (這讓我在各方面吃足苦頭至今)
: 不安全感跟自我弱化困擾了我好幾年,
: 但求學幾年裡,
: 我仍然勉強過得像正常小孩一樣,
: 功課不錯,行為不脫序,不大頂嘴,作息正常。
: 其實中間自己找過好幾個輔導老師,
: 最後都因為「你爸媽很愛你,沒有對你不好」來結束掉每一段諮商。
: 因為我的家庭看起來功能正常完整,
: 所以外人認為我的問題都源自不知足的態度,
: 都是雞毛蒜皮小事、親子間一時鬧脾氣而已。
: 在這種矛盾節奏下,慢慢積累後,
: 終究讓身心都倦了,
: 一度失去味覺跟閱讀書寫能力,
: 也一直過著每天睡不到四個小時的生活。
: 這些情況要到我經濟獨立(離爸媽夠遠)、
: 且自己的孩子出生後,才逐步緩和下來。
: 但是這樣的成長,
: 即使六歲前的童年記憶美好、
: 跟爸媽生活過得舒適,
: 我卻沒辦法擁有「深刻」的人際關係,
: 對人也沒有所謂讓自己覺得「真實」的熱情;
: 雖然與大家互動都貌似要好,
: 但我心中沒有朋友。
: 對家的概念也是一樣,
: 任何一個空間都是遙不可及,
: 不太會對哪裡、對哪些人有強烈歸屬感。
: (除了外婆吧,畢竟我太愛她了。
: 對我來說,她在哪裡,那裡就是我的家,
: 而現在我的家已經在黃泉之下,
: 所以這輩子我已經找不到回家的路。)
: 我相信不少轉換家庭生活的孩子成長過程或多或少有類似的心境。
: 這種心境並非劇烈得讓人活不下去,
: 但因為總是出現一層「膜」的感覺,
: 找不到解決辦法的人,
: 也只能帶著這層膜,
: 接受了人生必須背負沒辦法消除的完全孤寂感受。
: 所以每次看到討論假日父母話題,
: 身為大人當然能體會現實的無奈啊。
: 但孩子怎麼懂呢?
: 講再多,也還是更希望,或煽情一點地說,
: 更祈求所有與父母一期一會(?)的孩子都有強大的自癒能力,最好不要有過分敏感的

: 緒;
: 而當有任何無法言語表達的憂慮不安,
: 不管在哪個家庭,都能被無條件理解與撫慰;
: 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值得被愛。
: (天知道這有多困難啊,唉)
: 我也總是認為,
: 不管今天大人選擇當假日父母的理由是什麼,
: 那就是大人的選擇,
: 真的不要,也不能夠勉強孩子接受和體諒。
: 有再多的苦衷都是大人的苦衷,
: 所以是大人該承擔的責任。
: 尤其沒人能在孩子學齡前馬上斷定孩子是什麼氣質,在不知未來影響程度下,
: 成熟的大人更需要多做一層思考,
: 包含未來一起生活時,彼此習慣不同的適應問題;以及教養衝突時,該怎麼看待和處理

: 能建立良好的信賴關係和默契等等。
: (所以說,等孩子愈大、認知愈成熟、習慣愈定型,生活衝突自然就愈大。到這時,家

: 要思考的、要解決的問題也就愈多且愈難了。)
: 做假日父母是艱難的選擇,
: 當然也會是更複雜的功課;
: 取暖討拍是一時,親子關係是影響一輩子。
: (何況孩子連怎麼上批踢和低卡討拍都不知道……)
: 既然只有週末能相處,就不要再糾結啦,
: 孩子可是等你五天了呢!
: 所以別浪費時間去懷疑他變成誰的孩子,
: 現在的你,加倍愛護他、把五天份量補回來都不算過分啊
作者: winnie759281 (匿名)   2019-05-10 09:50:00
心有戚戚焉,我知道父母很愛我但我從小就是不親那派一來就是父母忙著賺錢養家,二來就是被教育要獨立因弟弟們還非常小..結果長大就是被抱怨不像其他家庭女兒會又抱又親...不過雖然不親但我還是很尊敬父母也沒有很冷漠就是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