囉嗦前言:
分享第二集的時候有看到網友說,這個文章看看就好、畢竟只是作者的心得文章,不是真
正的研究文章。這個說法很正確、什麼文章都看看參考再思考適合自己嗎。
我是想過才覺得蠻喜歡這篇文章的,因為即使只是心得,作者也是看了兩大篇關於安全依
附關係的發表著作,也比我看得多了這兩本啊。
再來就是關於教養的派別,當然是以父母自己看到覺得合適自己家庭的採用,因為這篇文
章跟我自己的教養想法和喜歡的派系雷同,所以我喜歡才會有點自討苦吃的翻譯分享。
既然開始了就還是慢慢分享完好了,不贊成這種篇文章論點的,當然也沒有問題,我還蠻
想順便分享美國『科學媽媽』的部落格,她就幾乎是以學術研究的方式去找各個育兒上的
困擾,每篇文章後面的註落落長,她的自介:
Welcome! I'm the author of The Science of Mom: A Research-Based Guide to Your
Baby's First Year, published by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in 2015. I writ
e about science, health, parenting, and nutrition here and for other print and
online outlets. Find more about me at my website search “science of mom”
前言很多,趕快結束換正題:
———
標題:什麼是安全依附關係?為什麼遵從親密育兒派無法保證你與小孩之間能建立出安全
依附關係?
作者:Diana Divecha, Ph.D
網誌連結:
https://haohaokunn.blogspot.com/2019/08/blog-post_35.html
____
(三)
那麼親密育兒所強調的充滿情感回應呢?是否可以說是提供安全依附關係的重點?這其實
也是一個被讚譽過度的部分,充滿情感的回應在建立安全依附關係裡只是其中一部分的的
核心、而不是最全部的關鍵。
發展心理學家可以很肯定的宣稱:我們很鼓勵照顧者用充滿情感的回應。「一來一往」、
或換句話說『接受與回應』,才是大腦發展的關鍵,而這包含了:認知和情感的發展,面
對壓力時的神經反應系統,以及最基本人與人的相互連結。在科學家的觀察裡,立意良善
的父母因為他們相信要盡可能地滿足孩子的需求,卻過度回應孩子、或是造成放縱。
在寶寶六個月至一歲的人生裡,盡可能滿足孩子的需求是一個合理的狀態(你不可能寵壞
一個嬰兒),幼童和小孩反而是需要建立在溫暖與愛、且符合其年齡而發展出的限制。另
一方面,某些父母覺得他們似乎無法給予孩子足夠的責任感,這些父母在親密育兒教養法
中找到安慰,因為通常親密育兒派的父母只提供30%的自主性給孩子。
然而研究指出,真正重要的是寶寶能夠發展出原則性的信任感,相信他們的照顧者會回應
、並且提供寶寶所需,即使不是提供正確的回應,照顧者也會去修正狀況(所以寶寶他們
會很認真的花精力去讓照顧者了解失誤,以得到這個修正),只要照顧者以充滿耐心和花
時間的方式回應和努力理解孩子的需求,這個訓練過程包含錯誤的回應、修正調整回應,
整個互動關係包含連結與一些錯誤造成的壓力,都是讓寶寶漸漸地發展出自信和能夠面對
壓力的能力,孩子會找到自己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