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全職媽媽情緒支持團體-2

作者: iamis (包子臉)   2019-10-27 10:57:02
雖然這是去年參加的團體,
但諮商師設計的活動對我來說還是很受用。
即使現在沒有團體帶領,
但在疲憊的時候,我還是可以透過這些步驟,
沈澱一下,與自己對話。
-
這些活動對我來說幫助很大,
也跟大家分享:)
-
第一次的課程心得在這裡:https://reurl.cc/A14XDd
-
https://i.imgur.com/ajVgkWw.jpg
#媽der筆記2 愛自己的好時光-趴兔
因為參加了全職媽媽的情緒支持團體,
所以我決定新增一個 #媽der筆記 的類別,
把這個欄位留給自己,
可以是媽der也可以不是。
-
今天其實是第三次團體了,
上一堂因為小乖狀況不太ok請假一次,
好快,六堂課一下子就過半了。
-
今天一樣提早半小時讓小乖熟悉環境,
可能有了之前的經驗,發現小孩太難對付,
還調派其他單位的工讀生過來支援,
這次幾乎是一對一的比例,
本來還有點想睡的小乖,
見到這麼多大哥哥大姊姊整個精神都來了,
抓起波波球就開始吃了起來,
一整個當作自己家,
連媽媽默默淡出也沒發現XD
-
一開始,先回顧上一堂的內容,
以時間軸的概念,回顧當媽媽前/後的經歷,
分享決定當全職媽媽當下的心境,
接著,重述團體約定後,開始今天的活動。
-
在藍/黃色便利貼上分別寫下全職媽媽工作,
覺得辛苦及開心的事,並與臨近的夥伴分享。
-
我在藍色便利貼寫下「是父母,不是情人」、
「沒有自己」、「教養衝突」;
在黃色便利貼寫上「孩子眼中的唯一」、
「參與孩子每一次的成長」。
-
幾次討論下來,發現媽媽們的共同點都是:
一方面覺得能夠成爲孩子眼中的唯一很療癒;
卻同時也會為了失去自己感到無力。
-
能陪孩子成長,
陪他們經歷每一個第一次的幸福感
絕對是無可取代的;
但生活的每個環節都繞著孩子打轉:
看教養文、買育兒用品、煮副食品。
-
像我在家老是穿著寬鬆睡衣、隨意紮個頭髮,
每天都是處理完孩子之後,
才胡亂打理自己一番,
自己的吃喝拉撒不自覺地就會擺在最後。
-
這樣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生活,
一天兩天沒問題、一週兩週也還可以;
一個月、兩個月開始覺得疲憊;
三、四個月左右覺得這樣日復一日,
自己過得既沒生活品質也沒生活價值。
-
然後我想到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這段時間,我只滿足了最低階的生存需求,
而且還是讓自己有呼吸就好的那種,
沒有社交生活更遑論高層次的自我實現需求,
我意識到自己對這種生活型態的不滿,
但面對著無行為能力的小人,我也無力改變。
-
幸好,約莫六個月開始,狀況開始好轉,
首先是圍欄來了,我終於得以短暫獲得自由;
然後是小人也逐漸長大,
作息變得規律、不會動不動莫名爆哭,
也開始對任何物件感到興趣,
有時一個濕紙巾的袋子就能玩上好一陣子。
-
我開始不用在她睡覺時
還神經質地偷偷摸她的胸口有沒有呼吸;
也不用一直抱好抱滿手斷掉還不能放;
更看懂她的眼神跟咿咿啞啞所傳遞的訊息。
-
終於,我的生活有了喘息。
-
然後,我開始被外帶出門,也開始參加活動,
例如這個情緒支持團體,
開始是為自己do something 而非小孩。
-
「那大家可以將那些感到壓力的事情,
貼在薑餅人身上相對應覺得不舒服的位置。」
-
除了「教養衝突」貼在薑餅人的右手外,
另外兩個我都貼在胸口的位置,
然後發現大家的壓力也多集中在這裡,
不論是半夜擠奶、餵奶的辛苦,
還是小孩生病時的擔憂,
最後都成了鬱結在胸口的苦悶。
-
看著壁報紙上的薑餅人跟便利貼,
那些開心跟沮喪彷彿也跟著具體鮮明了起來。
-
這堂課,我們聚焦在面對壓力源,
下堂課的主題則是分享自己紓壓的方式。
心理師說:
我們都要先好好照顧自己,
才有能力照顧其他人。
———————————
嗨!我是Check
這裡記錄我的育兒日常,還有偶爾的自我對話
https://www.facebook.com/checkchecknote/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