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好看到一篇文章,就分享在這邊。先講結論:
1、要對抗病毒,正確的濕洗手絕對比消毒噴霧產品有效。
2、次氯酸水尚未證實可殺死新型冠狀病毒。
3、次氯酸水不建議噴皮膚。
文章連結:
https://m.info.babyhome.com.tw/article/21824
迷思一:消毒殺菌劑比溼洗手更好?錯!
目前疾管署建議,以肥皂來溼洗手是最能有效預防感染武漢肺炎(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
方式,除非是不方便洗手的場合,可先使用酒精消毒手部,待至有洗手設施的場合時,再
以肥皂溼洗手。
除了冠狀病毒外,溼洗手也是最能預防其他病菌如諾羅病毒、腸病毒等因手口接觸而進入
人體的最有效方式。
迷思二:酒精濃度越高越好?錯!
市售酒精濃度分為75%以及95%,恐怕有些人認為酒精濃度越高越能殺死病菌,事實上,75
%-80%濃度的乙醇(酒精)就能迅速使病菌死亡,包括有包膜的病毒(如冠狀病毒),反
而95%濃度的乙醇會使得病菌外層的蛋白質結構凝結,反倒保護病菌、不易殺死病菌。
迷思三:酒精無法殺死冠狀病毒?錯!
75%的酒精能殺滅大多數細菌、有包膜病毒,如冠狀病毒、流感病毒等。不過若是無套膜
病毒,如諾羅病毒、腸病毒,則無法被酒精殺滅,需要透過勤洗手、以家用漂白水(次氯
酸鈉)消毒環境等方式來殺滅病菌。
迷思四:次氯酸水比漂白水(次氯酸納)更好?(以下於2/15更新)
目前為止,疾管署都建議國人若有需要環境消毒,市售的家用漂白水(次氯酸鈉,濃度約
5%)是最有效且容易取得的。家用漂白水(次氯酸鈉)經稀釋過後可以有效殺滅細菌以及
有包膜病毒、無包膜病毒,如冠狀病毒、諾羅病毒、腸病毒等。
次氯酸鈉由於對人體器官有刺激性,建議一定要適當稀釋後再使用,避免直接接觸人體,
不可混入熱水、鹽酸類產品,並且於通風良好之處使用。
次氯酸水和漂白水化學結構相近,也具有殺滅細菌疾病毒的效果,不過有幾項需留意:
1. 次氯酸水目前尚未有研究證實能殺滅武漢肺炎(2019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部分
次氯酸水廠商過往有自行送驗,只能證實對於部份冠狀病毒如SARS、MERS等能有效殺滅。
2. 任何殺菌產品,包含次氯酸水,都會因濃度及接觸時間長短不同,殺菌效果有所差異
。因此次氯酸水並非「有噴就有效」,還要視濃度及接觸時間而定。
如黃鼎昌醫師表示,根據一期刊論文研究,「建議要盡量靠近被消毒物,每一接觸面噴5
下,並持續停留至少5秒時間以後再擦掉。但如果使用的是100或200ppm,則建議距離30公
分內。」
而林慶順教授也表示根據一篇國外論文:「將次氯酸溶液直接噴在人造絲片上的病毒上10
秒鐘時,100和200 ppm的溶液可以在噴灑後立即滅活禽流感病毒,而50 ppm的溶液至少需
要3分鐘的接觸時間。 在間接噴霧形式下,200 ppm溶液在接觸後10分鐘內滅活了禽流感
病毒,而50 ppm和100 ppm則不能將其滅活。」
3. 有些說法認為次氯酸水刺激性較低,可以直接使用於人體,不過這需要依據濃度而定
,目前各家次氯酸水商品濃度不一,民眾較難以判別,因此建議使用於環境,避免直接接
觸人體 ,且不可食用。
小兒科陳俊仁醫師表示,「目前市面上所有次氯酸水的產品,都沒有經過國家認證可以用
於皮膚消毒跟殺菌使用,大多數產品都只是標示用於環境消毒,這才是正確的使用方式,
至於某些廠商標榜可以肌膚使用,可是不會標示肌膚使用可以有殺菌或是消毒功能,這部
分的安全性跟療效都未經國家認可,所以我個人是不建議直接噴在肌膚上使用的。」
4. 漂白水、次氯酸水都不可食用,台南市衛生局指出,「次氯酸若作為水的殺菌劑、食
品容器以及食材洗滌之用,其有效氯含量要在200ppm以下,食材殘留則不得超過 1ppm。
民眾用製造機自行生產之次氯酸水,濃度約在30ppm~80ppm,相較於醫院等容易感染的區
域使用的次氯酸水(濃度100ppm~300ppm)濃度偏低,消費者應按照產品使用說明,注意
濃度與用途,因為它無色且無嗆鼻氣味,尤須避免孩童誤食。次氯酸水製造機屬於一般電
器用品,不具任何醫療效能,商品如擬用於食品或食品器具容器包裝等食品接觸面的洗潔
,應依消費者保護法規定詳實標示相關資訊,且不應有誇大、不實或易生誤解情事。」
回歸預防病菌感染,小兒科陳俊仁醫師表示:「洗手才是最有效預防疾病的方法,任何產
品都不能取代洗手,從小建立正確的洗手習慣,比起噴這些有沒有的東西重要多了」。
而若是環境消毒,疾管署則建議,一般環境消毒,將漂白水比清水以1:100的比例稀釋(5
00ppm),且最好是當天稀釋的,用來擦拭環境及地版即可。若有病人口鼻分泌物、血液
、體液、嘔吐物或或排泄物等明顯髒污時,則可將比例提高為10:100(5000ppm)。